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他指出,民族医药是我国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它不仅在历史上为各族人民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时至今日仍然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医药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医药
  
  王国强说:“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也曾多次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今年年初,国务院还专门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为组长,19个部委局领导为成员的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负责对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宏观指导政策制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就是这个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的成果。”
  据介绍,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民族医药事业的投入,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医药学。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都将中医药民族医药列为重要内容,中央财政对民族医药的投入也大幅度增加。这些都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地扶持和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进一步加大了民族医药工作力度,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民族医药发展的法规、规划和政策措施。
  
  民族医药深受民族地区人民欢迎
  
  民族医药以其鲜明的特色疗效和相对低廉的服务价格,受到了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欢迎。截止2006年底,全国有藏、蒙、维、傣、壮、朝、苗、瑶、回、彝、土家布依侗、哈、萨克、羌共15个民族设有本民族医药的医院,共196所,床位7856张,总诊疗人次为464万人次,出院人数12万余人。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民族医院的人均诊疗费用大约相当于中医医院的1/2,综合医院的1/3。在民族地区,大多数中医药、乡镇卫生院和部分综合医院设立了民族医科+涵盖了18种民族医。民族地区绝大多数的村卫生室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都能够提供民族医药服务。
  王国强指出,各民族医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实践,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重症治疗上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诊疗技术,在一些病种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诊疗方法,比如藏医的心脑血管专科、外治专科、藏医药浴专科、蒙医的五疗专科、骨科、维医的白癫风专病、蒙医的五疗,主要有针刺、灸法、放血、浸浴、敷疗、涂抹推拿等方面,都有比较好的疗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两次开展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把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临床疗效显著的民族医专科《专病》遴选出来,加以扶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些民族医专科(专病)已经成为当地患者诊疗某些疾病的首选。
  同时,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全国共有14所教育机构开展了藏、蒙、维傣、朝、壮、苗等民族医药专业和中医专业民族医药方向教育,在校生约7万人,藏医、蒙医均开展了博士、硕士学位教育。目前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重点学科4个,部分省市也确立了一批省级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已经出版教材藏医25门、蒙医10门、维医26门、傣医6门、壮医12门,民族医药继续教育得到重视,近十年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共有55人次民族医药指导老师培养了76名继承人,开展了乡村医生民族医中专学历教育和乡镇卫生院民族医临床技术骨干人才培养。
  目前藏,蒙、维、傣四种民族医已经开展了医师资格考试,全国民族医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为5418人。
  
  民族医药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王国强介绍说,已有35个民族发掘整理了本民族医学资料,对19个民族的83种医药文献进行了发掘整理,其中羌、侗、毛难等少数民族的医药文献发掘整理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组织了(中华本草)藏、蒙、维、傣4种民族药卷的编纂,收录藏药396种、蒙药422种、维药423种、傣药400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出版了《中国民族药志》、《朝医学》、《中国瑶医学》、《中国壮药志》等100多部民族医药著作。
  目前,县级以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35所,涵盖12种民族医药,科研人员近1500人,部分高校和企业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机构,一批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加入了民族医药研究队伍,近十年来,全国民族医药的科研成果近300项。学术交流日益扩大,全国性藏、蒙、维、苗、土家、瑶、侗、彝、畲等民族医药学术会议相继召开,民族医药在国际上也引起关注。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朝医药及傣医药等国际学术会议先后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近万人次,有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泰国、蒙古、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100余名专家学者。民族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得到重视。目前,全国民族药企业158家,品种906个,涵盖77种民族药,形成了金河药业等一批知名的民族药生产企业,药材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得到了重视,在药材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一些濒危动植物药用资源的保护。
  同时,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民族医药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首先,各民族医药目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些民族医药具有完整的理论学术体系,有些有部分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些有民间经验和验方,医学资料处在整理阶段,有些尚待发掘整理,各民族医药都面临着加快推进理论与学术进步,适应新时期群众需求的紧迫任务。
  其次,民族医药发展不平衡,基础薄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人才缺乏的现象比较普遍,科学研究起步晚。有些民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健全。但缺乏竞争力,仍需加强基础建设,有些只有医疗机构或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很大困难,有些尚无机构,缺少载体,难以有效地开展发掘整理等工作。
  最后,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疾病预防诊断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事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各民族群众保健防病治病选择日趋多元化,民族医药原有的优势领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推荐访问:党中央 贯彻落实 事业发展 扶持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