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建设


  摘 要:本文以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为起点,从矛盾的主体人民角度出发,对美好生活展开论述。本文对美好生活的定位主要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其次,从历史角度出发,在我国成立以来,从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来分析不同阶段人民生活以及需求的变化。最后,通过充实人民的获得感、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人民的安全感,和坚持文化自信四个方面来构建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美好生活;新时代;建设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的征途,续写了新的篇章,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新的矛盾,人民作为幸福生活的享受者,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弄清生活的真相,以便更好的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从而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本文立足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首先从需求的主要方面来界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含义。其次,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个阶段追求美好生活的特点。最后,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紧扣美好生活的特点来构建现代美好生活。
  1 美好生活的界定
  美好生活是什么?从词义来看,“美好”是一种主观性的感受,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美好有着不同的认知。“生活”作为人生的一种诠释,不仅指在生存层面上的物质生活,其主要体现在幸福层面的精神生活上。生存仅是生活的最低保障和要求。“美好”一词作为生活的修饰词,是个人价值的主观体现,导致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来说,只要需求得到满足就是幸福的生活。而作为社会主体来说,美好生活描述的社会整体中大多数人生活状态,其主要体现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
  第一,美好生活的物质前提。美好生活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以及每个人都在不断追求、不懈奋斗的目标。时代的不断变迁,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发展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们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乐趣和需求。在物质生活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如,高质量的教育、可持续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二,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需求的底端向实现自我价值最高处进发,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基本要义和时代要求。因此,构建美好生活在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的前提下,同时更多的满足文化需要,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们对多层次、高水准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精神生活层面出发,美好生活是民众拥有和谐社会关系的生活;美好生活是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尊严,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生活;美好生活是人民能够享有丰富的文娱活动,精神世界充实的生活;美好生活是民众被公平对待。
  2 美好生活的历史建构
  从古至今,每个时代的人都会追寻一个昌盛的社会和美好的生活,这是一个不变的社会主题。这个社会是一个普遍真理、正义、善、繁荣与美好的社会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再到约翰逊的伟大社会。在人类生活中一直努力向真、善、美的个人品质发展。正如公民权在公民生活中的阶段性嵌入一样,人们对于美好社会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在实现的过程中日益清晰的。不同阶段美好生活的内涵有所不同,在我国历史长河的发展中美好生活一直都伴随着发展的各个阶段,只是社会发展阶段主要问题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需要。
  经历楚汉之争的西汉初期,社会残破不堪,经济潦倒穷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现实生活的惨状只能借助理想中的美好社会生活的美景来缓解生活的苦楚。在《礼记·礼运》中,描述道:在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属于公众,举荐有才能的人,人人讲信用,就可实现社会和谐。人们不仅是要孝敬父母和疼爱子女还要使老人得到善终,年轻人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年幼的人有能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年长且没有妻子的人、年老的人没有妻子的人、年少没有父亲的人、年老且没有孩子的人、残废患病的这些人都有供养他们的公共设施。男性要有职业,女人有归宿。自己讨厌的财物宁愿随意扔掉也不会放在家里。这是一种高度民主、太平、团结、和谐的大同社会。在充满压迫与剥削的社会里,这种社会现象只能是一种想象罢了。但这种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最终会被一层一层的实现。近代以来,我国历经艰难曲折,最终得到快速发展,这源于我国领导人针对不同的社会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生活的美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变化,对我党针对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四次变化以及相应的政策。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其主要的矛盾有两对,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一时期,人民生活比较贫穷的时期,需要有资本主义发展工商业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要稳定就要发展生产力来满足人民对生存资料所必要的物资,然而,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较快的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而且,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工业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对社会主义进行改造。1956党的八大提出当时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人民对先进工业国的迫切渴望。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个时期人民需要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主张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来满足人们对生活必要物質的需要;1962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中,无产阶级的矛盾为现阶段发展的矛盾。针对一些没有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人容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要求全党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来引导人们;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面对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据人们生活的需求,主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来满足人们对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过曲折与波折。今天我们提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判断,同样也是基于对国情的深刻而科学判断基础上做出的。

推荐访问:美好生活 新时代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