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追问


  栏目编辑 刘烨 又一个9月即将来临。今年9月是全国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本期,我们邀请有关人士就中华民族精神及其教育话题展开讨论。
  谈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近年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华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开始“式微”,而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却呈现喧宾夺主之势,日益为我国青少年所喜欢。不仅如此,我国很多青少年还热衷于喝着可乐,吃着肯德基,看着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如此下去,除了“黄色的脸黑色的眼”,我们以什么“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袁齐阳 (四川省大竹县第二中学学生) 我们学生,尽管追求时尚,过西方节日,看外国大片(这也可以算是和国际接轨吧),但我们身上流的是中华民族的血,说的是华语,思维习惯是中国式的,而且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虽然我们行为有点西化,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正如歌中所唱:“洋装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中国心”让世界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孙抱弘(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 对于个体而言,文化的传承与传统的弘扬是一个过程,民族精神的继承往往与个体理性的提升相伴相生。作为个体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感性较强而理性较弱,往往趋于对感性刺激与时髦风尚的追求,这是正常的。
  王苹(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特级教师) 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是因为我们拥有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根基。当然,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并不拒绝外来文化,包括外国的节日、影视。因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也是多样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既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需要吸收其他文化成果,但是,起主导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
  漆玲(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教授) 传统节日是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民族文化往往通过传统节日表现出来。从这点看,中国传统节日的式微实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式微。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式微并不等于中华民族精神式微。这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参照系是现代文化,而民族精神的参照系是世界精神或地方精神等。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精神既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的现代文化。应当承认,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历史的产物,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因素,也有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消极因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针对民族精神中的积极因素而言的。当前,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关键在于实现中国文化的世界认同,而实现中国文化世界认同的关键在于实现中国民族精神的世界认同。
  毕世响(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这个时代非常可怜,一切(包括人)都化约为商业活动——如原来具有生活方式意义的节日已成为商业活动,社会庸俗的包容性既失去本真文化,又制造庸俗文化。全球化的意义是把自己在祖国的历史中加深、在人类的历史中拓宽,是对传统文明“接着往下走”,而不是“冻结过去”“凝滞过去”,更不是“抛弃自己的,捡来人家的”。自己永远都是自己,而且只能是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身,这个出身既包括自己的皮肤和毛发,如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更包括自己的人种,如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这些种族标记不可改变,是人在人类社会的第一标记,也是种族归属。人类越全球化,越凸现民族的归属意义。个人和民族都只能过自己的日子,做自己,永远做不了他者。
  
  栏目编辑 刘烨 上面谈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认同中国文化。对内对外如何来做?
  孙抱弘 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主要应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在日常生活中展开。传统的节日文化,无疑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要让其对青少年产生影响,那就要在传播手段上多花功夫,在传播内容上多作选择,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日常生活与理想生活的结合。在高科技信息时代,世界成了地球村,人成为了世界公民,这就当然要有普世的价值与精神——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但是接受不接受,在什么条件下接受,要遵重个体、族群的选择。从真善美的人类最高原则看,民族精神与世界意识肯定有相通之处。这个相通之处的寻找与发现,是对人类智慧的考验,更是人类理性的表现。
  漆玲 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界认同,需要一定的形式,即在广泛传播中,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把我们正面的、积极的、精华的思想、观点和好的做法展示出来。
  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界认同,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自己要强大起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决定政治、决定文化。经济的强大可以为文化的强势提供坚实的基础。
  岳德常(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中国传统节日式微,青少年行为方式西化,中华民族精神传承遭遇困难。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在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上下功夫;但仅仅着眼于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寻找出路,那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借助这一价值体系,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中国文化,这样中华民族精神才能焕发生机,中国人才能以自己的精神面貌立于世界。
  
  栏目编辑 刘烨 我注意到这样一件事情,说大庆市一个银行遭歹徒袭击,一女职员报警未奏效,于是将尾箱内13568.46元现金交给歹徒,在场几名职工生命得到保全。事后,银行以其在危急时刻不敢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为由,开除其公职。女职员不服,提起上诉,法院判决银行败诉。对此,有法学家认为,物质财富是国家利益,公民也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重要的部分,因为生命的价值大于物质。中华民族自古便崇尚群体利益,强调“勇者不惧”“舍生取义”。时代在变,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现时代契合吗?
  袁齐阳 我们也敬佩勇敢的人,敬佩舍生取义的英雄。现时代更需要这类人,要不然,都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社会怎么能和谐呢?不过在现时代,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不能蛮干,即使勇敢,也应讲究智慧,就像司马光救人那样。
  王苹 虽然现时代倡导以人为本、珍惜生命,但我们不能因此怀疑甚至否定“勇者不惧”“舍生取义”的精神价值。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过去需要,现在也需要。但是,我们不能僵化,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应进行现代诠释。“勇者不惧”“舍生取义”不是做莽汉,而应是做“智者”,以最少的牺牲维护正义,这既指个人的正当利益,更指公众的正当利益。
  许瑞芳(华东师范大学讲师) 从中华传统文化看,“义”有“大义”和“小义”之分。女职员和在场几名职工的生命价值及其未来要创造的物质价值远高于13568.46元现金。显然,保全所有人的生命应属于“大义”,而保全银行的13568.46元现金是“小义”。用辩证的观点看,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是有生命力的。
  漆玲 “勇者不惧”“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精神在现时代也是需要的。因为,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历史的产物意味着其要素也必然包含着时代的内涵。也就是说,由于民族精神贯穿于特定民族的全部历史长河中,它源远流长而又与时俱进,是建构而成的开放的系统,其中包含着时代内涵,当然也就具有时代意义或时代价值。这就意味着不能抽象地强调“勇者不惧”“舍生取义”。当前,“勇者不惧”“舍生取义”,并不意味着一味地牺牲。正像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的:“向强力屈服, 只是一种必要的行为, 而不是一种意志的行为; 它最多也不过是一种明智的行为而已。”每个人都要学会保护自己乃至他人。毕竟,能力是一切行为和活动的根据,而且见义勇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推荐访问:中华 追问 民族精神 时代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