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的若干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探索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的若干思考,试图寻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的优势的途径,把握时机,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将政协民族宗教工作推向前进。
   关键词:人民政协;宗教界人士;宗教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人民政协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巩固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同时,中央提出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这是对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我国各宗教在当今中国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越来越宽广的舞台。宗教界人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作用。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保持和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事关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一、做好新形势下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的重要意义
   信教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信教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人民政协和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培养造就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时起作用的爱国爱教人士,更好地发挥宗教团体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
   (一) 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广大信教群众当作党的执政基础,当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重视做好他们的工作,使宗教成为我们社会中的和谐因素,发挥积极作用。在我们国家,宗教问题最根本的也是群众性,所以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正是因为群众性,宗教往往构成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破坏作用。“各级领导要加强同宗教界人士,特别是上层爱国人士的联系,同他们多接触,多交谈,多交朋友;要及时给他们看应该看的党和政府的文件,使他们了解情况,懂得政策。这些做法,对促进宗教界思想转化和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1]关键看能否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宗教,减少宗教中的消极因素,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
   (二) 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二是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包括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他们虽然在思想信仰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包括代表广大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然包括重视广大信教群众,善于做好信教群众工作。
   (三) 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是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保障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不息源泉,文化是民族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宗教文明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五大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软实力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我国五大宗教文化的突出品质与显著特点是爱国思想与和谐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软实力的重要特征,也是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础。正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起着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作用,起着重要的辅助与补充作用。因此,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必须牢牢把握做好信教群众这一根本任务,作为具有优良传统的中国宗教及中国宗教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尤其是,弘扬五大宗教中具有的丰富的爱国文化与和谐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的,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目标上来。
   二、做好新形势下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的重要环节
   新形势下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发挥人民政协优势,加强对宗教界人士政策引导和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紧密团结,深化认识,明确方向,把握关键,抓住重点。
   (一) 坚持与党同心同行,是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的重要前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要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信教仍思爱国兴邦、修行未忘济世利民。“要进一步认识人民政协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任务,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服务。”[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当自觉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以和谐理念团结合作,以荣辱与共坚定信念,思想上与党同心同德,行动上与党同心同行。
   (二) 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增强人民政协与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的理论源泉
   “马克思通过宗教的批判和社会批判的范式转换,彻底抛弃救世主,是人自己成为自身解放的承担者,把人类的生存处境置于具体的时空中加以说明。”[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宗教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看法,为我们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紧密团结宗教界人士和做好信教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立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出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等重大命题和新的观点,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党的宗教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理论,在实践中发展这一理论,为信教群众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推荐访问:人民政协 宗教界 繁荣 紧密 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