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和宣传中,需要我们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农村地区,因为农村的特殊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大的难度,本文采取因地制宜的研究和解决的方法,探究在农村地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目的是让农村地区的普通老百姓能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进一步,将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探究,能够系统的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路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地制宜 发展农村地区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8.074
  Abstract In the promotion and publicity of the core values, we need to focus more on rural area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in the countryside,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ve very big difficulty, this paper research and the solution method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and ways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purpose is to let ordinary people in rural areas can comprehend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spirit. Further, the method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o system promote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path.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进一步的部署和改进,提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推广是我们党做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决策,是对价值观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高度重视的体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段时间里, 各地区通过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宣传活动,收效显著。但是相对于城市地区,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却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表现相对逊色,这一现象,也引起我们对于城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果差异的思考。新农村建设不等同于经济建设,更不等同于“新村庄”建设,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价值诉求和文化内涵的延伸、拓展和升华。①所以一定要在了解农村实际境遇和特殊困境的情况下,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农村得以高质量的推广,使农民群体欣然接受,并进一步将其融入农民的认同感中去。
  1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
  在了解具体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所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推进难题正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基层农民组织的管理存在两极分化。基层民主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对于实现人民民主有着历史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基层组织以经济发展和维稳工作为重中之重,对农民群体的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不够。同时在经济发展新时代,基层组织面临着两极分化,对价值观的树立提升产生影响。一方面,一些农村先天条件不足,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在经济浪潮中,优质劳动力大量外流,生机丧失,面临着衰落消亡的境遇。这些乡村,其基层组织通常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基层干部管理水平低。这样情况下,基层干部的宣传能力和农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愿比较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造成巨大的阻碍。另一方面,经济新时代之下,一些拥有资源优势或者抓住时代机遇的农村发展起来了。这些乡村的“村两委”在村里的影响力较大,农民的接受能力总体上比较高,但是,“强势”的基层干部在没有良好监督的情况下,就极容易产生专断跋扈的风气,将村子变成“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独立王国”,进而极大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
  第二,教育水平差,文化基础设施缺乏。文化教育是提高农民认知水平,提升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培育现代化新农民的必由之路,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的宣传中,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接受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效果。但是根据《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布差异研究》的报告,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依然偏低,当前我国8亿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7年,全中国92%的文盲半文盲分布在农村。在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实现农民教育现代化,摘掉农民“文盲”的帽子任重而道远。
  第三,农村思想道德面临时代变化。在原有宗法结构和宗法道德传统中,农民群众在乡村道德和舆论的约束下,恪守淳朴的村规民约,随着时代变迁,原有道德体系被打破、新价值观的形成中,出现价值观取向,道德约束的真空期。富裕起来的农民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谋求利益的强烈意愿往往遮蔽了对集体事物的关心,村落作为社会共同体的色彩,在人与人关系的疏远和理性化中淡出。②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成为了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薄弱地区。在农民群体传统价值观打破和新价值观重建的真空期,宗教文化思想不断进行浸透,必然引起农民群体思想混乱,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严重抵触心理。

推荐访问:因地制宜 践行 培育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