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布哈林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摘 要】在蘇联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无产阶级面临着重建国家经济,恢复秩序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布哈林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思想。他认为在这一特殊阶段,无产阶级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方法对待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同时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以防止无产阶级内部的腐化,促进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布哈林;无产阶级政权;党内民主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是苏联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要领导人,曾被列宁称为“党的最可宝贵和最大的理论家”。他继承发扬了马克思和列宁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使之为苏联后来的国家经济建设的开展,政府部门的组织形成和管理方式,以至于苏俄共产党如何看待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如何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干部队伍和党员素质等等重要问题,都做出了新的重要阐述。而这些问题,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同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苏俄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其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之处。布哈林认真分析和考察了当时苏联的基本国情,他认为,苏联是当时欧洲所有国家中,经济、社会发展极端滞后的国家,农民占绝大多数人口,大工业极其不发达,是资本主义发展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因此,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最有可能提前爆发的地方。与此同时,他预料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而在这个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权问题则成为所有人都关注的焦点。
  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权问题,他坚持了列宁的基本观点,布哈林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应该是由共产党自己来领导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巩固和完善自身的最有力的保证和前提基础。他坚持资产阶级和富农“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即无产阶级和农民结成同盟军,甚至同富农合作,采取经济竞赛、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或暴力剥夺的手段。需要指出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是不与任何其他阶级或阶层分掌政权的。无产阶级专政整体,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来领导。因为,只有无产阶级代表着社会进步的力量,能坚定并自觉地引领社会朝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当然,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并不意味着将党的领导看成是一党专政,不能把党的领导误解为可以超越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独立地实现无产阶级的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应该团结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结成最为广泛的联盟,共同管理国家各项事务,故而,将党、国家视为凌驾法律之上的某种特殊存在的想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党政不分,甚至以党代政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
  布哈林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理论,是布哈林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背景下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关键。但是,这种理论也被人指责为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当时人们指责他这种理论是鼓吹“用不着对富农实行进攻”,利用消除阶级斗争的办法妄图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对其思想的误读。布哈林说的很清楚,他认为这种方式绝不意味着阶级斗争的停止,而是采取另一种阶级斗争的形式,旧的阶级斗争是带有军事政治打击性质的,而现在则是以和平的经济形式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
  二、党内民主思想
  布哈林认为,共产党是要发挥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其自身首先必须健康发展,必须时刻坚持党内民主。1926年,布哈林在列宁格勒省委第二十三次非常代表大会上指出:“你们必须坚决走上党内民主的道路;你们必须使这种讲私人关系的原则的存在成为不可能;只要你们大胆地、坚决地采取现在必须采取的措施,真正保证在你们的组织内实行党内民主的话,你们就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以上讲话内核,充分表现了布哈林驳斥党内所存在的任人唯亲、依靠私人关系走捷径等的不良思想和现象。后之,其于1929年的政治局会议上更是直接指出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常,比如:“党内是否存在民主”、“党的某些制度存在的意义”和“党内选举公平公正”等问题,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党内民主的实质及实现途径应该转变过去那种由上面委派官员来担任党的全权领导的做法。过去的那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情形,无法让党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布哈林提出,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关键在于逐步恢复以往的公平选举的办法,以民主生存土壤即民众为基础,依据现有民情和公民民权意识去层级构建民主面,其中,如何实现公平公正选举实为解决问题之关键所在。惜之,斯大林政治群体彻底否决其政治观点。
  此外,布哈林还对苏俄共产党党员队伍的素质十分担心。他觉得在这个特殊时期,必须将提升共产党自身的素质,提高党的管理水平和领导水平,还有党员的自身修养问题,培养共产党自身优秀的干部队伍,作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样才能把握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时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事业之中。与此同时,他还对党内可能存在的特殊利益群体表现担忧等等。
  三、反对官僚主义思想
  政党建设,从来离不开两个话题:组织和作风。关于政党问题,布哈林不仅仅只是看出了党内民主对于党的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他还发现了严重影响共产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官僚主义。1922年,布哈林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关于政府组织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在报告中,他强调,革命期间,我们把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甚至把农民和小生产者都组织发动起来,投身革命,庞大的革命基层群体建立起来了,我们的行政管理费用没有监督限度了,官僚机构的框架错综复杂,政治危机一触即发。这对当时苏俄共产党的发展有重要的警醒作用。
  同时,布哈林认为:“任何一国的执政的无产阶级都面临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组织问题,即如何安排两种生产形式之间的比例:一种生产形式是无产阶级能够使之实现合理化、组织化、有计划性地进行管理;另一种生产形式无产阶级在发展初期不能使之实现合理化和有计划地进行管理。”经济的不正常运作,必将导致生产力得不到长足发展,社会经济无法起到提供实用的东西给社会阶层的作用,而政治上,过多的集中权利,必然导致庞杂的官僚机构,势必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为此,布哈林提出,要改组国家机关,就必须同时对其工作方法,工作作风进行全面彻底地改变。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必须要彻底改掉其旧的官僚作风。
  布哈林除了对党和国家机关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十分关注之外,还对社会民生问题和国家的法制建设问题也有其自身的思考。在《经济增长和工农联盟》一文中,布哈林指出,在从战时共产主义逐步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进程中,苏维埃政权的统治形式发生潜移默化式的转变是必然的结果。必须警醒的是,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十分清楚,无产阶级专政的活动应该而且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个国家正常的发展是绝对离不开法制的发展和完善。因此,苏维埃政权首先赖以国家本土化的法制体系的构建,法律制度具有的正规化、纪律化功效,能促使国家的各项事业都依法健康稳定发展。
  四、布哈林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启示
  布哈林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启示。虽然我国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循序渐进地实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多项改革,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中国共产党要具有忧患意识,不断完善党内建设。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党更要顶住压力,坚决贯彻群众路线,集中力量解决“四风”问题,达到思想作风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12.
  [2] 布哈林文选[M].人民出版社,1981.
  [3] 刘云山.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EB/OL].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06/19/c_ 124880579.htm,2013-06-19.

推荐访问:哈林 思想 无产阶级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