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千年的巧合


  摘 要: 日本著名作家山冈庄八的著作《织田信长》中文版书评中将织田信长比作日本战国时代的曹操,近年来日本的一些影视作品和游戏产品也喜欢有意无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本文无意评析两位中日历史上的著名军事、政治家的是非功过,仅对织田信长和曹操军事生涯中的两场重要战役,即桶狭间合战和官渡之战进行一次简单比较,以史为据,为读者揭露这两场相隔1300多年却有着诸多相似点的战争真相。
  关键词: 桶狭间合战 官渡之战 以弱胜强 奇袭
  桶狭间合战是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三大奇袭战之一。永禄三年(1560年),桶狭间(今名古屋境内)合战让织田信长这个名字响彻全日本。信长因此战而迅速崛起成为一方霸主,之后便开始实施统一全日本的战略。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为后来的三分归晋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这两场战役,无论是历史背景、实力对比、战争过程,还是战果、影响及意义等方面都有诸多惊人相似之处。下面笔者将一一进行剖析。
  一、历史背景
  这两场战役具有极其相似的历史背景。首先,两场战役都发生在两国的乱世,即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时代,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日本战国时代简称战国,在这个时代,幕府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各地大名进而称霸一方,甚至成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有可能。
  其次,两场战役都是相邻并逐步壮大的两股诸侯势力长期相争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此时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成了横亘在袁绍面前的心腹之患,袁绍欲南下,曹操欲北上,大战不可避免。日本战国历史上织田家和今川家之间就在三河地区(爱知县附近)争端不断,随着今川义元取得三河地区的控制权及织田信秀的去世,今川的势力已经完全压制了织田,今川义元也被称为“东海道第一弓取”(东海道实力最强的大名)。十八岁的信长继承家业以后,以决死的精神率领至多不过千人的步卒与骑马武士的小队伍,东征西战,到1559年,统一了尾张(现在的爱知县西部)。一心在京都插上自己的军旗的义元,自然不会眼看着织田信长势力一步步扩大。
  二、实力对比
  桶狭间合战是日本战国著名的三大奇袭战之一,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同时两者都是两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兵力历史上基本没有争议,《资治通鉴》及陈寿的《三国志》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其中《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记第一记载:“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众十余万,”“绍众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估计当时袁绍的兵力为11万—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曹操的兵力《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记第一记载:“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但此数目多有争议,综合《三国志》、《世语》及后来的记载,在官渡一线的曹军总兵力应为1.9万人。如此算来袁绍军和曹操军的兵力对比应约为5∶1。
  桶狭间合战中今川义元对今川家进行了扫境出动的总动员。由于桶狭间之战是战国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因此大部分史书所记均把织田军数量记录极少,而今川军数量极多,以示其“以少胜多”。太田牛一的《信长公记》记为今川军四万五千,织田军二千。《北条五代记》记为今川军二万五千,织田军六、七百。似以日本参谋本部编的《日本战史》中今川“兵员总计二万五千,号称四万”,最接近事实。关于信长军的兵力,据《松平记》中描写“……午后二时,信长二千精锐自小径而来……直袭本阵铁炮打挂,百余人冲突而下……”也就是突袭今川本阵的信长军就有两千精锐。考虑到织田信长的动员力远不及今川,从各种资料综合起来看,当时织田家可动员的全部兵力在4000上下。按此标准桶狭间合战中今川军与织田军的兵力对比应该差不多是5∶1。
  無论是史书记载夸大也好,偏误也好,毋庸置疑的是,这两场战役双方的实力对比都是极为悬殊的,无论对信长和曹操而言,都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役。
  三、获胜原因分析
  关于这两场战役的详细进程,笔者在此不做赘述,但这两场战役在双方实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产生了弱胜强的结果,耐人寻味。笔者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战术,二是机遇。用两句话来表达,其一,兵者,诡道也;其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分析比较两场战役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信长和曹操都没有选择与对手大开大阖的正面对抗,而都采取了奇袭的战争策略。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这是极为正确和明智的。据《松平记》中描写“午后二时,信长二千精锐自小径而来……直袭本阵铁炮打挂,百余人冲突而下”。当时大雨倾盆,掩盖了喊杀声,且当时义元真正本阵的亲兵只有一千余人,实际上成了今川义元以少抗多,不敌而亡。今川军在主帅阵亡后全线崩溃,信长大获全胜。
  官渡之战中,建安五年(200年)十月,在袁曹两军相持的情况下,袁绍派车运粮,并令大将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囤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将其粮草全数烧毁。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遂溃。

推荐访问:相隔 巧合 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