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原因再探


  [摘 要] 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中央红军长征前派出的一支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开辟新的苏区,通过打胜仗来迫使国民党进行战略与作战部署上的变更,以利中央红军主力活动。但它活动仅半年时间即遭到失败。先遣队失败的原因,除了目标错误外,在军事战略方面,主要体现在战略部署、战术指导上的重大失误,优秀军事指挥员的缺乏,军政工作的缺失,以及指挥体系上的混乱等方面。
  [关键词]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失败内因 军事战略
  早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中共中央就开始部署派出一部红军,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以打乱国民党围攻部署,为主力红军长征创造有利条件。抗日先遣队的北上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红七军团阶段,是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活动的前期阶段。它于1934年7月从瑞金出发,过福建,经浙西、皖南和赣北,10月底到达闽浙赣苏区。第二阶段即红十军团阶段。同年11月,红七军团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从闽浙赣苏区兵分两路北上,穿过浙西和皖南,一直到1935年1月失败。北上抗日先遣队全军前后共1万余人,斗争历时6个多月。先遣队高举抗日旗帜,意图在国民党深远后方打开新局面,结果,不仅未能如愿,反而遭致近乎全军覆没的严重失败,这其间不过半年而已。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支部队遭到失败?以往的论著,多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领导上进行探讨①,而关于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事战略战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似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试从军事目标、战略战术部署及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的原因。
  一、军事行动目标不切实际
  北上抗日先遣队前后两个阶段主要存在两大任务:一是开辟新的苏区;二是迫使国民党进行战略与作战部署上的变更,以利中央红军主力活动。但这两个任务一个都没有实现。
  比如,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一个阶段,中央赋予红七军团的战略任务,是希望他们“深入到敌人深远后方闽浙赣皖诸省,最高度地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区域,一直到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最高度地开展反日运动,把群众的反日斗争发展到武装民众的民族战争的高点;通过在敌人深远后方的反日民族解放运动及土地革命的发展,促进敌人进行战略与作战部署上的变更”[1]p105。从实际看,让一支6000人的部队(且有近一半新战士,武器缺乏)完成如此战略任务似不切实际。在整个红军作战都严重失利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改变国民党对整个中央红军“围剿”战略部署。
  又比如,新的十军团成立后,中央军委对于第十九师和第二十师的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即第十九师“出动于浙皖赣边新苏区,担任打击‘追剿’的敌人与发展新苏区的任务”,而第二十师“仍留老苏区,执行打击‘围剿’敌人与保卫苏区的任务”[2]p139。但不久形势再次发生变化。中央军区已意识到第二十师无法继续留在苏区活动,于是电令两师一起出动,“坚决的争取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以创造皖浙边苏区”[3]p145。正是这一任务的明确,使红十军团冒险出击皖南,处处被动,陷于国民党重兵包围之中,不仅新苏区未能开辟,原来方志敏一手创建的闽浙赣老苏区也彻底沦陷了。
  二、战略与战术部署失误
  在战略战术部署方面,北上抗日先遣队也出现了一些重大失误。
  1.在战略部署上出现失误
  第一,先遣队挺进苏浙皖赣地区的战略时机不对。第五次反“围剿”初期,毛泽东曾有过把红军主力挺进到苏浙皖地区以打破蒋介石“围剿”的主张,在当时情况下可行性很大,但未被中央采纳。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形势已变,再进兵苏浙皖,“不论从背景、从意图、从规模上看,和毛泽东同志原先提出的向北突进的主张,显然是根本不相同的”[1]p105。
  第二,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合编为一个大军团的做法错误。这两支部队作战特点有很大不同,红七军团长于打运动战,战斗力强;而红十军则擅长打游击战,野战经验不足。将这两个队伍集中在一起打运动战,双方的优势将无从施展。朱德曾评价红七军团和红十军的合编时指出:“编成一个军团,不编不跨,一编正规战打不成,游击战也打不成。经验还是要把正规军变成游击队。”[1]p107
  第三,皖南失败后,红十军团重入赣东北是败着。红军在皖南连续行动后急需休整,赣东北苏区成为首选。赣东北虽离皖南很近,过去基础较好,但红军已离开数月之久,苏区早为国民党军重兵封锁,遭到空前破坏。进入赣东北的举动,事前完全没有估计到形势的严重性,“正等于老鼠钻牛角,为这次失败的主因”[4]p91,抗日先遣队自此以后几乎损失殆尽。
  2.侦察工作严重缺失
  侦察,本是“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5]p1597。对于一支处于敌强我弱形势下的部队而言,侦察工作基本等同于“生命线”。抗日先遣队在侦察工作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红七军团成立北上抗日先遣队不久,攻打福州时,即出现“对于福州周围的地形地物不了解,以致对于部署的布置与使用不适当”[6]p248的问题。红七军团此后还有过“行军纵队长至数十里,并疏于侦察警戒和搜索,致后卫为敌袭击遭受损失”的事情[7]p127;甚至有次派侦察队出去,结果“侦察队走错了路”,敌人反进到己方的哨兵线上。[8]p188谭家桥战斗前,红十军团“由于侦察不周,又与群众缺少联系”[9]p180,结果等到得知国民党调集5个正规师、2个独立旅和4个保安团,用7倍的兵力对抗日先遣队进行围追堵截时,形势已十分被动。方志敏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教训时,曾痛惜地写道:“我们差不多是等于没有建立谍报工作,不明了敌人行动的计划,眼睁睁的失去了许多胜利的机会。”[4]p87
  3.战术指导上不灵活
  抗日先遣队早在红七军团时期即暴露出其战术上的弱点。他们高举抗日大旗,深入敌后,却不能实施灵活机动的战术。比如,攻打福州十分盲目,过早地暴露实力而陷入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困境;鸦桥战役战术僵化,曾洪易向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报告红七军团鸦桥战役时承认,“我军鸦桥战役的失利,是战术上有错误”,“当我袭击鸦桥停止休息之敌时,我先头部队只知从大路去冲村坊,不攻击敌高山上之连哨;后续部队攻该连哨又不坚决而溃退,致受敌从连哨上来截击”[10]p131。

推荐访问:先遣队 北上 红军 抗日 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