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2008年1月13日,基廷又来了,这是他自去年三月就任太平洋战区司令一职以来第二次来到中国。这位既想从与中国的合作中捞到好处,又无法摆脱美国高官惯有的傲慢与偏见的将军,要告诉中国什么?
  2008年1月13-16日,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司令基廷上将一行对中国进行了例行访问。期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广州军区和外交部有关领导分别会见了基廷,并就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台湾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交换意见。
  基廷是抱着“继续了解”的目的而来,对于他的工作而言,他需要知道中国军方面对不同的局势。可能会怎么做,这么做对美国的影响是什么?不过正如中国过热的经济引发两国频繁战略对话那样,基廷似乎也想趁着这股热流更好地去履行职责。时隔不到一年,两度访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这是美国军方把中国——这一潜在的竞争对手真正看成了战略上的劲敌”。面对昔日来自北冰洋的对手渐渐衰落,如何与这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博弈已俨然成为基廷将军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双重角色
  
  在常人的眼里,战区司令官应该是坐镇指挥若千军万马的统帅,不过美国的司令官似乎应该获得额外的补助,因为他们大多时间还需要像外交家一样奔走于世界各地,通过和辖区内其它国家军队的交流,来拓展美国的军事影响。
  按照美军的作战指挥规定,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行动将由太平洋司令部具体指挥,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可以向国防部长和总统提出支援请求,比如派遣部队,提供情报保障等。作为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美国战区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在美中两国军事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些年来,太平洋总部司令访华也已成为惯例。自1996年普理赫后,先后出任太平洋总部司令的布莱尔、法戈、法伦,都多次访问过中国。他们的建言已成为华盛顿制定对华政策的重要参考。
  对于刚上任不到一年的新任司令基廷来说,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中国的军事政策。通过亲身接触认识中国军队,对他制定有关西太平洋地区作战计划,尤其是和中国有关的作战计划有着现实的需求。“懂军事,更懂外交。”这是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对基廷的评价。基廷喜欢用中文问候中国的同行,为了和他们发展互信,他甚至是索取电话。这些细节都有助于他“在有分歧情况下”与北京开展合作。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台海局势。作为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执行者的基廷将军在来访中也剑指这个中心。他表示:“就如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所指出的,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还是。太平洋总部高度关注台海形势发展,会认真对待可能破坏台海稳定的因素。”毋庸置疑,由“台独”引发的台海问题已成为亚洲安全之最大隐患,既是对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的最大挑衅,也是对美国亚洲利益的深切伤害。从这一点上说,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基廷访华必然要和中国同行们寻求对台海事态的最大理解。
  比起小布什总统上台伊始时对中国咄咄逼人的态势,至今仍深陷伊拉克泥潭的华盛顿政治家们对于自己的军队是否有能力同时打赢两场地区局部战争产生了疑虑。朝核问题、伊核问题、中东还有印巴,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热点很可能因为其中某一环节发生“聚变”而引发链式反应,将极大地损害美国的利益。因此,在这些问题上拥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是美国不得不合作的对象。在伊战后,美国的台湾策略进行了适时调整,以意识形态软办法代替了军事威胁硬办法。美国所谓“一个中国”的解读就是让中国能多大程度的接受台湾省的所谓“民主”政策。美台关系持续了几十年,做彻底的切割显然不符合美国长期政策。台湾闹“独立”必然使美国在决策上陷入两难境地,所以反对台独也就出于无奈。
  在基廷眼里,台海局势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但以台湾自身的问题更为紧迫。鉴于陈水扁之前操弄政治的历史,在未来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究竟又会使用什么计谋来操纵选举?在这方面,“共同管理”台湾海峡的中国和美国,其实都存在着同样的担心。因此,随着台湾“大选”的临近,中美军方频繁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不谋而合。中美两国都认识到,2008年台湾岛内的任何非正常安全事件。或者因为选举政治产生的“台独”闯关,都将可能引爆原本脆弱的两岸神经,甚至造成中美军方的直接对抗。因此,在另一方面,基廷需要更清楚的知道中国军方高层在高危时期台湾出现不同情况下的解放军可能做出的反应,甚至包括解放军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因为如果台海真有战事发生,基廷有自己的做法:“我想我们转身不管有些草率,因为我们在此就是要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在该地区发生。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无论是单边、双边还是多边形式,举各方之力确保不会发生任何冲突。”
  
  三个基本点
  
  在此次访华行程中,基廷的三个观点引发了各界的关注。
  第一,美舰通过台湾海峡的国际水域,不需要得到中国的许可。1月15日召开的记者会上,基廷在媒体追问的“小鹰”号事件后续影响的问题之下,直言了这一观点。“就像以前我们做过许多次。今后我们依然会这么做。”基廷傲慢的回答立即引起了媒体的哗然。纵观太平洋战区的作战范围,西起南亚,东至美国西海岸。包括四十多个国家,占地球表面积二分之一的偌大地区,似乎除了各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都会成为美军“自由行”的海洋。
  在解释“小鹰”号穿越台海原因时,他提到:“‘小鹰’号当时的确遇上了坏天气,为安全起见,穿越台湾海峡是正确的选择,无论何时我们需要这样做,我们都将会这样做。”戏剧性的是,基廷似乎觉得这样的言语有些不妥,很快把“需要”更改为了“选择”,即使这样,也难以服众。就国际通则而言,台湾海峡可用于国际航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所有船舶和飞机确实都享有过境通行的权利,过境通行不应受阻碍”。但有一点必须明确,该海域属于中国的专属经济区,美国航母以“战斗状态”穿行这条高度敏感的海峡,这种霸权主义的举动无疑是有悖国际法原则的。这种在别国势力范围内先斩后奏,硬行通过后再“友好”地解释了“我到此一游”,没有了事前礼节性的请示就擅闯敏感区域,我们不禁会拭问:“是谁在破坏双方的互信基础呢?”
  第二,互信沟通有待加强,透明度有待提高。“我们希望能直接地告诉我们的中国同事,增加透明度可以带来更多互信,减少可能的误解。我们来这里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理清(中国增加军备)的动机,因为误解将导致冲突或危机。”
  一直以来,中国的军备增加和军事透明度问题是美国军政界炒作的议题。基廷认为,如果不了解中国军力如何增长,很可能会遭致严重化的误判,甚至视之为不

推荐访问: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