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独具一格的古建筑更是源远流长,光彩照人。
  古建筑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负载着民族的精神。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国家人民的重要标志,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是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一、古建筑防火的必要性
  1.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计算的。除建筑物本身的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都藏有大量文物和珍贵的艺术品。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对研究历史、宗教、天文、星算、医学、文化、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古建筑是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文化发展的标志,代表了当地特有的奇迹。它能反映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形象地说明历史的渊源和脉流。古建筑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能给予后人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
  3.古建筑凝聚着古代先民和匠师的智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极好见证。古建筑及其独特的几何形体,具有一种整体的美感,有人把它喻为“凝固的音乐”。我国古建筑除了自身的建筑艺术价值以外,还往往是文物荟萃之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还有大批瓷器、漆器、玉器等摆件,同时还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碑刻,具有极强的文化欣赏价值。
  4.古建筑还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许多古建筑现已被作为博物馆、旅游点,同各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风景名胜,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给国家增添了大量的旅游收入。古建筑为城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古建筑的特点
  1.形式多样
  建筑形式多样,结构复杂是古建筑的显著特点。其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六角形、曲尺形、十字形等。有的外形是重檐三滴水,外表面窗层多,内部楼层少,有的外形是斗拱飞檐外露,翼角反翘,四周长廊环绕。其构造有的内部复屋,进深大,层次多;有的楼层之间夹有暗层,屋顶架梁,横平竖直,组成骨架,呈露于内;有的殿堂内有天井,直通建筑顶端,中间楼层,用栏杆围护,楼梯设在两侧夹道或暗室之中。这些古建筑形状的共性问题是:大量木结构外露,发生火灾时为火势迅速蔓延提供了条件。
  2.空间高,跨度大
  古建筑空间都比较高,一般在5~10m以上。跨度也大,许多建筑物中间无分隔物,形成较大空间。
  3.装饰繁缛
  一些古建筑为了表现其豪华、庄严及其艺术效果,往往用窗、隔扇、槛框、花罩、天花、藻井等,把建筑物内的空间填充起来,并在这些构件上施以彩绘,镶饰金、银、铜、珠玉、贝、锦绣、地毯等。
  4.榫卯结合
  古建筑中常用的各种榫卯达20余种,有垂直构件(柱子)的套顶榫,垂直与水平构件拉接相交的燕尾榫等。古建筑能持久牢固地巍然屹立,历经千年不倒,显示了榫卯结合的重要功能。
  5.斗拱繁多
  斗拱是宫殿、楼阁、庙宇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构造形式。斗拱的主要作用是承托梁枋,支撑屋檐,挑出承重,并将屋面上的荷载传给柱子,成为屋顶和屋身平面上承重的过渡构件。斗拱有内外檐式、上下檐式、柱头、柱间、转角、平坐等形式。
  三、古建筑的火灾特点
  1.温度高,燃烧迅猛
  古建筑的构件多用木材料,一般都是采用松杉、楠、柏、香樟等含油质木材制做的。干燥、加之涂刷油漆,使古建筑犹如架空的一堆干柴。此外,还有其他可燃材料,如字画、垂帷、幔帐、柱锦、飘带、天帐等纺织品。在寺庙建筑内还有香火、蜡烛、酥油灯等,都极易燃烧,一旦发生火灾,建筑物的木质构件析出大量的可燃气体,再加上门窗多,空间大,空气充足,急速形成火焰状态燃烧。其他可燃物相继着火,室内温度急剧上升,温度高达1200℃以上,以致燃烧非常迅猛。
  2.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我国的古建筑大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和横轴线进行布局,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建筑传统的一大特色。但从消防的观点来看,这种布局方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危险性。
  在布置上,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两种形式。“四合院”形式应用最广,这种形式将主要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两侧布置次要建筑,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庭院。我国的古建筑基本上都采用这种庭院,单座古建筑很少。因此,所有的古建筑,几乎是殿宇林立,楼阁相望,飞檐交壁,栋楼廊衔,基本上毗连成片,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距离,建筑密度极高,加之古建筑类似“炉膛”的利于燃烧的结构,任何一处火情都可能祸及整座建筑。如果其中一处着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扑救,毗连的木结构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甚至会使整个建筑群体全部烧光。明清两朝,有记载的火灾就有50多起。
  3.扑救困难重重
  我国的古建筑,不仅容易发生火灾和发生火灾后容易蔓延扩大,而且在发生火灾时,一旦蔓延开来,人们往往束手无策,扑救非常困难。远离城市,没有消防施救力量的古建筑如此,就是在拥有现代化消防施救力量城市里的古建筑,一旦起火,也是损失惨重。如1984年4月,昆明筇竹寺后殿华严阁失火,消防部门及时派出10辆消防车,70多名消防人员进行扑救,虽经几个小时的奋力扑救,终因火势太大,难以控制,华严阁全部烧毁。
  4.屋盖先塌,墙柱后倒
  古建筑发生火灾,其倒塌规律是屋顶先倒,墙柱后倒。因为古建筑火灾,往往是先向上蔓延,是因其屋盖的屋架、桁、椽等构件截面积较小,而梁柱截面积较大。火灾时,古建筑整体倒塌的时间较长。古建筑的木质构件截面愈大,距离倒塌的时间愈长,在扑救火灾时要注意构件截面大小,做好倒塌时间的预测,争取在倒塌之前消灭火灾。
  四、引起古建筑火灾的原因
  1.木质建筑,极易燃烧

推荐访问:古建筑 消防安全 消防工作 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