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村土地流转议题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摘 要】土地流转既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主流媒体中农村土地流转报道的现状特点和效能作用问题。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新闻报道;人民日报;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6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211-03
  一、引言
  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传统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组织方式和农民择业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情况,尤其是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与破解之策等,逐渐成为传媒报道、解析“三农”问题的热点新闻题材。本文以《人民日报》有关议题报道为例,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主流媒体中农村土地流转报道的现状特点和效能发挥问题。
  二、研究方法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不仅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国内主流媒体中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报道较为集中的报纸。选择《人民日报》相关议题报道为研究样本,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笔者通过人民网-搜索引擎,以“人民日报”和“农村土地流转”为关键词,对《人民日报》2013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近五年间的农村土地流转报道进行检索,除去内容关联度低、转载或重复的新闻报道,最终获得有效样本为431篇。笔者通过对这些报道样本的阅读统计和内容分析,主要探究主流媒体中农村土地流转报道的现状特点和报道效果等问题。
  三、现状描述
  (一)数量多,频率高,整体呈持续关注态势
  在2013-2017年的时间段内,《人民日报》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报道有431 篇,每年的报道量分别是116、92、78、56、89篇。在这5年的每个月里,皆有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稿件刊发,未出现过中断的情况,平均每月发7篇多。可见,《人民日报》在农村土地流转议题方面,不仅报道数量较多,而且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持续关注的态势。从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角度看,《人民日报》对农村土地流转议题还是相当重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传媒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持续、大量的报道,与近几年來国家“三农”政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推进有很大关系。
  (二)报道形式多样,以消息、评论和通讯居多
  内容分析的数据显示,《人民日报》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报道形式多样,有消息、评论、通讯、深度报道、读者来信和理论文章等体裁。排在第一位的是消息类报道,共有164篇,占总量的38.1 %,议题多为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发布、解读以及相关典型经验报道等。其次是评论\述评,共有82篇,占总量的19.0%。此类观点性报道注重全局视角的政策解读、评估以及民生视角的批评监督和问题探讨。排在第三位的是通讯/特写,共61篇,占总量的14.2 %,多采用故事化表述形式,具体展现农村土地流转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相比之下,深度报道的数量较少,共44篇,占总量的10.2%。“读者来信”类报道共28篇,占总量的6.5%。其它形式报道,如理论文章、单纯的政策发布等,共52篇,占总量的12.1%。
  (三)在消息来源的使用问题上,多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消息来源
  数据统计表明,“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成为消息来源的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18.7%;其次是村干部,占总频次的13.7%;再次是种粮大户、农场主、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占总频次的13.2%。不少村干部往往是种粮大户或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职业农民,所以二者的交叉性较高。
  排在第四位的是专家或专业人士,占总频次的11.9%;第五位的是记者媒体,占总频次的11.6%;排在第六位的是农民工,占总频次的10.8%;排在第七位的是在家务农的普通农民,占总频次的9.8%;第八位的是农业企业或工商企业负责人,占总频次的9.2%。从总体上看,《人民日报》农村土地流转报道在消息来源的使用问题上,多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消息来源,且频次相差不大,总体上较重视多元利益主体的均衡表达。
  (四)报道内容较为全面,涵盖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诸多热点议题
  统计表明,《人民日报》近几年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报道以政策法规发布、解读类报道为主,共117篇,占总量的27.1%;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评估和策略建议类报道,共112篇,占总量的26.0%;前两者共占样本总量的53.1%。排在第三位的是农村土地流转典型经验的推广宣传类报道,共107篇,占总量的24.8%。相比之下,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相关事件及问题调查类报道较少,共76篇,占总量的17.6%;其它的占4.4%。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议题较为宏观、多元,主要涉及“三权分置”、土地确权、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适度规模经营、农村产业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违规流转土地、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的规范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议题。
  (五)报道基调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注意融入问题的探讨反思及批评监督
  内容分析的数据显示,在431篇农村土地流转报道样本中, 正面宣传报道的数量最多,有214篇,占样本总量的49.7%;其次是中性报道,共112篇,占总量的26.0%。最后是负面报道,共105篇,占总量的24.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有相当多的正面宣传报道注意融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反思,如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社保体系滞后、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设不足、土地流转监管存在“盲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部分农民不愿流转土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这些融入问题的正面宣传报道,有助于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正面宣传的效果。此外,通过对负面报道的统计分析发现,《人民日报》一些批评监督报道注意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或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跟踪调查与曝光反思。如《这里的农田是如何被蚕食的——对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岳坛村土地被违规征占的调查》、《运城市接受监督严肃整改》、《曾经表态“严肃整改” 如今沦为“一纸空文” 运城盐湖区敷衍应对舆论监督(读者追踪)》等。此类坚持不懈的跟踪调查报道,无疑有助于强化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效能,提升其影响力和公信力。

推荐访问:助推 议题 流转 农业发展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