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模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职高专面向技能训练的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模块化体系是目前IT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目前尚无可参照的训练体系和内容。本文的深入研究对建立与用人单位技能标准相适应的训练体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课程 项目化、模块化 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6-0000-0c
  高职高专面向技能训练的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模块化作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潮流,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此,我们应该做到,使课程体系合理化,使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与企业的标准有差距缩小;解决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抱怨教学内容“难”学的两难局面;克服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将知识技能的“迁移性”困难;将“课堂教”、“做中学”、“做中教”和在岗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以缩小教育、培训与实际职业活动之问的差距。
  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界对职业教育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体现在①德国的“学习领域”其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确定“行动领域”,即在工作现场通过对相关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进行调查来确定“行动领域”。第二步,确定“学习领域”,即对已确定的“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以构建“学习领域”。第三步,确定“学习情境”,即通过教学实践传授学习领域课程。②美国的课程整合,即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围绕职业群开发生涯与技术课程,以及中等教育课程与中等后教育课程的衔接和注重实用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等方面。③日本近年来也关注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这些改革表现在“桥梁课程体系”、“地域综合科学科设立”和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等方面。另外,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法国的职业初探课程的设定等也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范例。
  高职高专课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旨在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我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课程建设、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成就。主要体现在:
  1)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了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
  2)与以山西雄龙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联合办学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3)编写了以培养岗位技能为主的样本实训教材。
  1.2 研究的价值
  高职高专面向技能训练的模块化项目化体系是目前IT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目前尚无可参照的训练体系和内容。本项目的深入研究对建立与用人单位技能标准相适应的训练体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选择该课题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1)课程体系的合理化,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与企业的标准有差距缩小;
  2)解决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抱怨教学内容“难”学的两难局面;
  3)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及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课程设计直接结合起来;
  4)克服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将知识技能的“迁移性”困难;
  5)将“课堂教”、“做中学”、“做中教”和在岗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以缩小教育、培训与实际职业活动之问的差距。
  2 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2.1 解决的主要问题
  1)根据职业岗位群和现有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和完善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
  2)编写并完善以培养适应岗位技能为主的实训教材;
  3)加强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建设,真正与学生、学校和企业发展前沿紧密结合,以较短的学习周期、较强的针对性、灵活的教学形式,培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工程与网络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等岗位技能实用型人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从而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分析用人单位岗位技能标准及现其相应的实训模块和项目;
  2)编写较为合理的适应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技术与网络工程、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的实训大纲;
  3)探索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模块化发展、创新、提高的有效性措施。
  2.3 重要观点
  训练是培养调职高专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这一观点虽被广泛认同但却远未能达到与理论教学那样系统的程度。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步入就业岗位表现出眼高手下低等负面结果势必在所难免。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
  1)进行模块化的就业岗位全真项目的系统实训;
  2)面向职业岗位的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3)构建高职高专新型教师课堂教学理念。
  3 主要思路和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借鉴国外以及我国有关省份和院校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实际,分析和探讨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3.1 研究思路
  1)建立、健全合理的适应职业岗位技能的课程教师团队;
  2)利用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场所完善校本教材建设;
  3)编写出适应职业岗位技能的教学大纲;
  4)对调职高专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模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引起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一定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3.2研究方法
  1)实证调查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比较分析法;4)问卷调查法;5)访谈法
  本课题将坚持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课堂实训教学验证,同行讨论、问卷测试、调查走访、咨询专家以及走访行业、企业、学生等研究方法,编写相关的实训大纲、完善实训教材;比较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建设中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寻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4 研究的进度计划
  4.1 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11月-12月)
  确定职业岗位,明确课程教师团队,分配任务。
  4.2 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1年5月)
  1)召开开题会;
  2)制定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
  3)进行课堂实训教学,完善和编写课题相关内容;
  4)进行阶段性总结,完善教学大纲、校本教材的完善和编写。
  4.3 第三阶段:(2011年6月-10月)
  讨论、分析、比较形成成果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指导(教学大纲)、网络技术与网络工程实训指导(教学大纲)、实用电工实训指导(教学大纲)、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实训指导(教学大纲)、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训指导(教学大纲)。
  5 研究的基础
  1) 条件分析
  本课题组的研究人员都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时间上有弹性,责任心很强,加之非常重视科研,因此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2)条件保障学院有国家级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设多个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训基地;依托联合办学企业山西雄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起了多个较为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将实训课程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实践.实践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印证“学”和“做”,调整和优化“学”与“做”的教学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批教学思想领先、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科研师资队伍。

推荐访问:模块化 对策 课程 计算机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