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模式的构建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多元主体治理过程中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之间关系不明确、相关利益配置不均衡的问题,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和治理结构理论,构建基于ISO质量管理体系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模式,即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运用到学校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关系主体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共同治理学校。通过确立治理结构框架、明确治理质量目标、完善治理规章制度、建立动态监控机制、落实评价改进措施等步骤构建ISO治理结构模式。在治理结构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切合实际,即切合实际制定治理目标、切合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切合实际制定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治理结构;ISO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5-0027-05
  高校治理结构处于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核心地位,而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则更要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当前,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正在从狭义的治理模式向广义的治理模式转变,即由高职院校作为主体对学校内部常规事务进行治理的一元模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对学校的共同治理模式[1-4]。社会中的多元主体,不仅包括实施治理的高职院校,而且包括与学校密切联系的政府、社区、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校友等利益相关体。但是,这种多元主体在具体处理学校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关系以及平衡各方利益过程中也面临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往往不分、行政权力影响学术权力、民主权力淡化等现象[1-5]。近年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使学校管理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法,实现了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6]。自2010年我校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不仅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而且增强了其就业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7-8]。如果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不仅能拓展ISO质量管理理论对治理结构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结构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具体落实。
  一、构建ISO治理结构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ISO质量管理理论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其中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ISO质量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9-10]。ISO9000:2015中质量管理原则表达了质量管理中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规律,成为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也是组织领导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质量管理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改进、循环决策、关系管理等原则,其中 “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精神,更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它要求组织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改善产品的特性和提高生产效率。
  (二)治理结构理论
  目前,对高校治理结构基本形成了四种观点:高校治理结构即为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高校治理结构即是高校的各种权力的整合、配置和运作;高校治理结构包括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高校治理结构即为大学的制度安排等[11-19]。笔者认为,高校治理结构不仅包括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设计和制定一系列制度,使高校内部政治、行政、学术和学生等各种权力和外部的政府、社区、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校友等各种影响因素优化整合,最终实现高校的良好治理。
  (三)ISO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落实治理结构
  第一,ISO质量管理中的制度建设是落实治理结构的基础。高校治理是在学校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 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与学校有一定联系的当地政府、社区、校企合作单位、校友、学生家长等。为使这些主体发挥作用,必须具备良好的制度环境,而质量管理体系则要求具有完备的制度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制度与治理结构中的制度是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奠定了治理结构的基础。
  第二,ISO质量管理中的监控评价是落实治理结构的保证。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实施高职院校质量监控评价需要有相对独立的组织体系和机构。在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体系中,监控组织体系的起点是校长,在执行过程中校长可以委托质量代表履行质量监控的责任。学校可以成立质量监控职能部门,如质量管理处,同时配备专门的质量专家。质量监控需要吸收社会各方建议和意见,同时也可聘请第三方参与质量监控和评价。因此,ISO质量管理中的监控与评价有助于学校各项治理工作的落实与改进。
  二、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模式的构建
  (一)ISO质量管理体系下的治理结构模式内涵
  结合ISO质量管理理论,采用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校治理的框架,構建的ISO治理结构模式就是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流程运用到学校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关系主体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通过完善的治理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好学校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以及民主权力的关系,同时促进政府、社区、校企合作企业、学生家长、校友等学校外部利益相关者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治理。借助ISO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治理质量目标和规章制度,做到实时监控治理过程、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并及时督促改进,促进各方相关者的利益不断均衡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学校影响力。
  (二)构建ISO质量管理体系下的治理结构模式步骤
  1.建立治理结构框架
  高职院校在治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的关系,以确保他们能够共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种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组织结构。如果这种组织结构不合理,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就难以联合行动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所以,学校首先应优化组织结构,建立治理结构框架。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学校内部要调整组织结构及其职能,实现各种权力分配与学术教学之间的有序分工和密切协作;同时,在建立治理框架的过程中,重点建立与完善政府、社区、行业、企业、校友、学生家长等学校外部参与学校治理的组织机构。建立治理结构框架,就是要明确具体治理任务由哪一个部门(或机构)去协调和管理。在整个ISO质量管理体系中,学校要成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的整个治理结构框架。学校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全校各项工作进行整体策划、监控、评估、评价和指导,在具体工作中,可由独立的职能部门或引入第三方机构(组织)进行监控与评价。

推荐访问:治理结构 试论 构建 模式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