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打造鄂东沿江区域经济支撑点


  [摘 要] 鄂东沿江蕲黄广(蕲春、黄梅、武穴即原广济)区域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因而为发展需要,三县市应创造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地理、交通、历史、人文等),理性地对该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发展六城镇,打造鄂东区域经济支撑点,形成一个经济集约型、生态环保型、持续发展型的新型经济区域,最后打造成附属于“中三角”的鄂东“小三角”经济发展区。
  [关键词] 强力打造;鄂东区域;经济支撑点
  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犹如一股暖人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长江沿线诸多城镇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长江首尾两头以成渝城市群和以上海领头的“长三角”城市群坐镇的情况下,紧迫感和发展良机促使中部地区沿江城镇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武黄(石)九(江)城镇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再到湘鄂赣“中三角”,经济区域的发展虽在不断扩大,但是有一块最重要的地方我们却忽视了:鄂东沿江蕲黄广区域。所谓“蕲黄广”,指的是蕲春、黄梅和武穴(即原广济)。
  一、蕲黄广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蕲黄广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武汉到九江,长江沿线南岸有葛店(与武汉对接)、鄂州、燕矶、杨叶、黄石、河口、黄颡口、富池、码头、城子、九江等城镇。其中中等城市有黄石、黄冈、鄂州、九江,较大的镇有富池、码头等;北岸有阳逻(与武汉对接)、团风、黄州、巴河、散花、官窑、蕲州、田镇、武穴、龙坪、新开、分路、小池等城镇。县级城镇有团风、武穴,辖下较大的镇有散花、蕲州、小池等。由此可见,江南的城市规模远超江北,城市经济强于江北,区域经济明显好于江北,尤其是在黄石、九江之间,北岸甚至连一座中等城市都没有,简直不可思议。
  其次,蕲黄广三县市需要抱团发展。蕲黄广区域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要冲,地理位置偏僻,发展迟缓,经济落后,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区域来布局,抱团发展。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使鄂东三县市更加边缘化,外部环境不是很好:武汉距离太远,鞭长莫及;黄冈不发达,能力欠缺;黄石资源枯竭,自顾不暇;九江虽具备实力,却碍于省际。一直以来,蕲黄广三县市因为隶属黄冈市,在谋求发展上都是各干各的,从来就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区域来考虑发展,也没有专家学者来探讨这个问题。但是有一个浅显的道理:“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因此,必须从内部挖掘潜力,三县市如果能合成为一个整体区域,那么,其巨大的潜力令人期待。
  二、蕲黄广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区域经济要想发展,必须根据这个区域的自然资源(包括版图面积、大地物产、地下矿藏、山川河流、地理区位等要素)和社会资源(包括历史渊源、人口数量、教育文化、交通设施等要素),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经济运行规律谋求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地理优势。蕲春、武穴、黄梅三县市紧密相连,同属于鄂东一整版块。版图大,面积约5300多平方公里(蕲春2397.6平方公里、武穴1246平方公里、黄梅1701平方公里)。处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接壤处,区位优势明显。地势北高南低,北边是大别山余脉,群山耸立,矿产丰富;南边是冲积平原,湖泊密布,又紧靠长江,因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富饶。
  交通便利。新建京九铁路线贯穿三县市(漕河、石佛寺、孔垄),扩建高速公路沪渝线(黄梅-黄石高速公路)串联着三县市(黄梅、大金、蕲州),长江一带水流经三县市(蕲州、武穴、小池),且三县市在沿江100多公里的区段将拥有5座长江大桥(已建的九江大桥、九江二桥,在建的武穴长江大桥、黄石棋盘州长江大桥,将建的九江三桥),桥梁密集度除武汉外,在长江沿线也是罕见的。
  历史悠久。蕲黄广三县市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改蕲州为“蕲春郡”,辖蕲春(武穴并入)、蕲水、浠水、黄梅、罗田5县始,虽屡经变迁,但蕲黄广三县市一直隶属蕲州。公元1378年(洪武十一年),蕲州代辖广济、黄梅两县,蕲黄广形成版块,至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三县市又一并隶属黄州府。
  人文荟萃。蕲黄广三县市地缘相近,鸡犬相闻,习俗相同,人员往来密切,尤其是武穴,从明清时期直至现今港口繁华,物流丰富,不少蕲春和黄梅人迁移武穴营生,可以说满大街尽是蕲黄人。
  这些有利因素决定了三县市是能够作为一体化来发展的。
  三、蕲黄广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发展规划倡导,首先发展乡镇企业,然后实现城乡一体化,再到后来的城镇化,一路走来,城镇发展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尤其是近几年各城镇竞相招商,努力开发,蕲黄广三县市得到长足发展。遗憾的是,因为三县市母体黄冈发展欠缓,关键是地域的边缘化,因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三个县市共有35个镇,由于每个镇都在遍地开花“摊大饼”式开发,因而占用了大量良田,关键是各小镇工厂并不多,原本只有一二家工厂也倒闭了。更难能形成集约化发展,但建建停停工厂现实,不但土地使用效益低,导致浪费极大,而且生活污染和工厂污染严重。与此同时,一个不可名状的原因,村庄里的房子修得越来越多,道路越修越宽,常住人口却越来越少,从事劳作的人年龄越来越大,甚至有的地方由于大量劳作人员外出打工,田地大量荒芜。
  不错,国家鼓励发展小城镇,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问题在于,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实际运作中并没有遵循经济规律,走的仍是“牛鸡分食都一盆,鸡撑死,牛饿死”的平均主义老路。县市个个小镇都谋求重点发展,到头来却没有了重点。这些小镇将来能够发展成为县城那样的小城市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可能!现实的情况是,一个县市需要选择县城及二三个大一点的镇重点发展。
  随着经济以及城镇化发展,又派生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田地的侵占,耕地面积缩小。不否定,发展肯定是要侵占田地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谋求发展的同时如何尽量少占有土地,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呢?是否应通过长期规划来使用土地、保护良田?二是田地由谁来耕种。“年轻人进城打工,老人孩子留守村庄”已成为农村无奈的现实,长此下去行吗?13亿中国人谁养?

推荐访问:支撑点 沿江 区域经济 强力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