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投资需要理智思维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jje/cjje201209/cjje20120907-1-l.jpg
  新能源产业经过了前段时期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投资狂潮后,进入了低谷,有的企业出现破产,有的企业在经营上举步维艰,一些企业主甚至悲观地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寒冬已至。中国在新能源项目方面的投资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实际效果是否理想?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何去何从?最近备受热议的新能源示范城市前景如何?城市要怎样做才能科学地选择出适合自身的新能源战略?为此,《财经界》专访了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
  多因素制约新能源产业
  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障碍,例如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等。
  韩晓平告诉记者,成本高,会抑制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反之,市场狭小又会给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降低造成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使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韩晓平表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制造能力虽然比较强,如光伏产业制造能力居于全球首位,但这只是处于光伏产业链下游的组件封装制造能力,上游的原材料单晶硅先进制造技术多集中在国外厂家。除了产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之外,国内产业配套技术也具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由此出现了国内部分新能源产业大而不强难题。
  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产业一直面临发电并网难题,主要原因是电网公司没发展以分布式能源接入和配电为核心的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的缺失,也导致产品质量存在隐患。目前的法律法规对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安排、价格机制、上网电价等统一的协调机制没有明确规定,无法实现新能源项目市场化运作。
  “新能源产业终端应用大多数为发电,市场运营资金和运营主体准入门槛高也是阻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韩晓平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发电领域仍然国企独大,发电项目的运营权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民营和外商企业进入该领域的仍是少数。另外,进入发电领域,不管是项目建设还是未来的项目运行,都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弱,融资渠道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尚不具备自有发电市场、与现有大型企业抗衡的能力。
  新能源产业需要理性投资
  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要有稳定的市场,而目前以概念宣传与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特点就是变化大,盈利诱惑多,适合于少数投机企业,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在2011年对新能源项目的投资额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对此,韩晓平表示一些新能源项目需要理性地进行投资。韩晓平举例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些新能源转换成电能的终端产品,如风电、光电,其发电成本远远高于市场电力采购价格。而新能源直接供热的终端产品,如太阳能辅助生产热水、蒸汽的成本,大大低于市场价格。那么,为什么现在许多企业置事实而不顾,疯狂地投资电能项目呢?那是因为很多投资者都只是看到了投资新能源项目获得资本市场暴利的示范,缺乏长期经营的理性认识,看到政策补贴就一窝蜂地往里面挤。有些投机者明着是投资新能源项目,其实是打着旗号变相地圈占土地资源和银行贷款,盲目建设,盲目扩张,最终形成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
  韩晓平认为,尽管新能源是非常热的行业,但企业要注意不进行低质投资,投资的时候需要理性思维。例如近年来风电装备项目上马过多,已经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此外,很多地方政府支持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结果很多企业成为政府主导型的投资项目,成败都托在地方财政上面,这并不是新能源开发企业的理想发展状态,企业利润可能将因此大幅下滑,政府可能为此陷入债务泥潭。
  在政府支持新能源开发的环境下,韩晓平还是有所担忧:“如果没有有效的环境补偿机制,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毕竟存在供电的不确定性,成本过高等问题,电网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一定会情不自禁地阻碍新能源电力的采购,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目前的政策效果都不理想”。
  管理者应转变管理思维
  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引导者与管理者是政府,在各级政府的规划中,都列入了与新能源、节能产业相关的内容。而在实际操作中,行政管理人员以保守的方式管理新能源,关心的只是借发展新能源产业之名能引进多少投资,创造多少GDP,完成考核或者奖励指标,较少关心或者思考新能源产品的实际作用。
  “‘谁的孩子谁抱着’,一个城市自己的能源自己不管理,完全交由一些全国性大企业保障,如果每一个城市的‘孩子’都将交由这些企业抱着,他们必然会有疏漏,顾此失彼力不从心。”韩晓平说。
  城市的管理者对新能源的认识至关重要,没有深刻的认识,难有自觉的行动。新能源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新能源对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是什么?新能源产业管理的抓手是什么?这些基础的知识,城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当前一些对新能源的认识只停留在太阳能、风能、非化石能源这样表面的、感性的层面。而对新能源的内涵、经济功能、作用点等缺乏了解,更需要掌握新能源产业的建设规律,以及科学方法。天然气是自然界中最清洁的含碳燃料,分子式中只有一个碳原子,高效清洁。天然气占中国一次能源的比例只有4.3%,全世界平均水平是24%,所以天然气无论如何应该被视为“新能源”。天然气利用非常灵活,可以相互弥补太阳能、风电的不足,也可以降低太阳能、风电的建设运行成本,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供应瓶颈将成为一个长期的问题,城市管理者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能源,因为这是保障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对城市管理者素质的基本要求。
  许多地方政府都设立了新能源管理办公室、新能源促进委员会等管理部门,但是,在管理机制上,还是平移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缺乏针对新能源产业特征而设计的考核指标,以及鼓励与制约机制。要鼓励自主创新,制约借新能源概念之名,谋私利的行为。
  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如国家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贴,地方政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专项计划,新能源产业促进政策等。这些政府的主导方向都是促进投资,存在一定问题。

推荐访问:新能源 理智 思维 产业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