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业产值贡献率折射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环境污染是农村绝对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从1995-2003年农村贫困地区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分析得出,化肥投入变动对每千公顷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为8380%。过量化肥的使用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有必要构建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业产值贡献率;生态环境问题;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07)06-0162-04
  
  一、引言
  
  农村的致贫因素不光是个人能力、资源禀赋等原因,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是农村人口绝对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而且越是贫困地区,受灾和污染情况越为严重,基本形成了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局面。构建农村贫困地区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说,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探索生态环境系统的自动演替机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动调控机制之间的互利共生问题,是寻求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生产系统持续高效、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三赢”目标的途径问题,是解决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靠天吃饭的“三农”的出路问题。
  当前,我国还没有走出以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9月7日公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表明,2004年,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 118亿元,占GDP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 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 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如要将排放到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全部去除,需要付出的成本至少占GDP的18%[1]。由于农业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干旱、洪涝、冰雹、霜冻、飓风、泥石流都可能造成庄稼减产或颗粒无收。生态灾难在农村地区所有导致贫困原因中位居第一。而且,随着城市污染物向农村的扩散以及乡镇企业“三废”的排放,农村环境污染愈加严重,增加了农民医疗和生活支出费用,加剧了农村贫困的发生。
  基于农村居民在从生态系统汲取物质、能量和服务的同时也给生态支持子系统造成各种压力的背景,本文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分析农村贫困地区每千公顷的农林牧业总产值的增长是劳动力投入、农业机械投入、化肥投入因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 Cobb-Douglass生产函数入手求导,找出生产要素中的某一种组合与可能产生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即所谓边界生产函数,进而求出这些要素的组合对产出的贡献率,来说明农村需要合理使用化肥,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二、农村贫困地区1995-2003年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分析
  
  为了从历史的角度反映农村贫困地区农林牧业总产值相关要素投入贡献率的总体状况,本文选取的样本是占全国大多数贫困人口的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8个西部欠发达省区,这些省区既是国家从省级行政角度界定的少数民族地区,又是经济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都较低,GDP 污染扣减指数最高的地区。因此,用这些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省区1995-2003年样本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求解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的生产函数,所反映的是投入的生产要素组合与平均产出量之间的关系(见表1)。
  数据来源:根据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相关年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根据1995-2003年农村贫困地区农林牧业总产值、乡村劳动力总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的相关数据来进行拟合预测,估计线性模型的参数(见表2)。
  根据以上模型预测出农村贫困地区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相关数据(见表3)。
  为了检验不同预测值的正确程度,本文对1995-2003年作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估计结果基本满意。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农林牧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提供可能(见表4)。
  为了方便求得各投入要素贡献率的大小,选用柯布-道格拉斯的拓展式,其生产模型可以改写为:
  式中:Y——农林牧业总产值;K——农业机械的投入;L——劳动力的投入;S——耕地的投入;F——化肥的投入;α、β、γ——分别为其相对应要素投入的弹性系数。
  由于C-D型生产函数是非线性的,为了方便计算,可将其换算成线性形式对(1)式进行线性化处理,式(1)两边分别取对数,则变形得:
  通过计算得到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见表5、表6。
  该模型通过各项统计检验,得到以下数据(见表7)。
  把得到的参数代入公式(1)中,得到农业生产函数为:
  为分析劳动力投入增长、化肥投入增长、农业机械投入增长和技术进步对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程度,将ln(Y/S)=ln(A)+α*ln(L)+β*ln(F)+γ*ln(K)式两边微分,用差分近似微分法推导,其农业产出增长率模型为:
  函数中变量L、F、K的指数α、β、γ分别表示劳动力投入、化肥投入和农业机械投入的弹性系数。说明如果劳动力投入增长1%,每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为-2483%;如果化肥投入增长1%,每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为10409%;如果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增长1%,每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为-2229%。
  1995-2003年各因素变动对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为8885%,为进一步反映出各投入要素的影响份额,需计算各投入要素的贡献,贡献份额的计算公式=估计参数×要素增长率/产值增长率:
  劳动投入变动对每千公顷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α[SX(]dL[]L[SX)]/[SX(]d(Y/S)[]Y/S[SX)]=-12.56%
  化肥投入变动对每千公顷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β[SX(]dF[]F[SX)]/[SX(]d(Y/S)[]Y/S[SX)]= 83.80%农业机械投入变动对每千公顷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γ[SX(]dK[]K[SX)]/[SX(]d(Y/S)[]Y/S[SX)]=-18.98%
  技术进步变动对每千公顷农林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SX(]d(Y/S)[]Y/S[SX)]-α[SX(]dL[]L[SX)]/[SX(]d(Y/S)[]Y/S[SX)]-β[SX(]dF[]F[SX)]/[SX(]d(Y/S)[]Y/S[SX)]-γ[SX(]dK[]K[SX)]/[SX(]d(Y/S)[]Y/S[SX)]=36.59%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和计量验证表明:农村贫困地区受生态脆弱的刚性约束及土地边际报酬收入递减的限制,单纯依靠劳动和农业机械的持续投入很难能成为增加农林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摆脱贫困更多地依赖于大量地使用化肥。这反映了农村贫困地区土地承载力较低;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耕地质量偏低,中低产田的比重较大,若提高耕地产出水平只有通过不懈地施肥。农村贫困地区化肥施用量从1995年每公顷3346公斤上升为2003年每公顷4124公斤,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化肥的大剂量使用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和地下水中亚硝态氮与硝态氮的积累,对陆地生态系统所有生命形式产生毒害作用”[2]。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之中,导致部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下降,而土壤质量的恶化又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最终影响人畜的健康。许多化肥具有低浓度毒性的特点,其危害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容易被忽视,这种以牺牲未来的健康和未来发展潜力为代价的发展遗害无穷。

推荐访问:贫困地区 产值 折射出 对策 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