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wma/dwma201611/dwma20161115-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wma/dwma201611/dwma20161115-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wma/dwma201611/dwma20161115-3-l.jpg
  摘要: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加速区域经济发展。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和2014年两个时点,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进行分析,得出各省具有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集聚能力的承接产业,并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将其划分为明星产业、金牛产业、问题产业、瘦狗产业和衰退产业五类型,从而判定中部六省的重点承接产业。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制订承接产业转移目录,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扩散效应;促进城市群产业带形成,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切实改善投资外部环境,不断提高产业支撑能力。
  关键词:中部六省;产业转移;产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11-0056-06
  [作者简介]孙植华(1980-)男,河南获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政策支持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研究”(项目编号:2013B356);河南省社科联课题“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南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KL-2015-3326)。
  2002年,联合国发表的《2001年国际投资报告》提出“国际投资不再向低成本方向转移,而是朝产业集聚方向转移”。即产业配套优势已经超越低成本优势成为吸引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1]。产业转移,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2]。实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跨区域迁移与投资。产业集聚,指在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指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公会等)的经济聚集现象[3]。发达地区向外转移产业时,通常考虑两点:一是承接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原材料、交通运输等成本是否低廉,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潜力是否巨大;二是承接地的产业链是否完整,产业配套能力是否强大。
  进入21世纪,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流动日益频繁,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我国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愈加活跃,在地缘经济影响下,中部地区逐渐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汇聚点。因此,研究中部六省(包括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如何遴选承接产业,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部六省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基于中部六省多以承接工业转移为主,利用产业梯度系数将2014年工业分行业与全国同行业对比,得出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产业,再利用产业动态集聚指数对2010—2014年间工业分行业的集聚态势进行分析,得出具有动态集聚能力的重点行业。
  (一)选用评价指标
  1产业梯度系数
  产业梯度系数包括,创新能力因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Lij表示,取决于该地区该产业劳动者的技能、创新能力与全国均值对比;盈利能力因子,用比较资产利润率Kij表示,取决于其资产利用效率、盈利能力与全国均值对比;产业集中因子,即专业化生产能力,用区位商Qij表示,取决于其对自然资源、专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用能力与全国均值对比[4]。其公式为:
  IGC=Lij×Kij×Qij
  Lij=eijEjlijLj;Kij=πijπjkijKj;Qij=eijeiEjE
  式中,IGC为产业梯度系数,Lij、Kij和Qij为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资产利润率和产业区位商。eij、πij、lij和kij分别为i地区j产业总产值、总利润、从业人数和总资产,πj、Ej、Lj和Kj分别为全国j产业总利润、总产值、从业人数和总资产,ei为i地区GDP,E为全国GDP。
  判断准则:IGC越大,表明j产业在i地区比较竞争优势越大。若IGC>1,表明j产业在i地区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和专业化生产能力,应作为重点扶持的主导或支柱产业;反之,则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兴或先导产业,或作为淘汰转移的衰退产业。
  2.产业动态集聚指数
  产业动态集聚指数反映某一产业在一定时段内向某地区的集聚速度,体现产业的区域转移方向和能力。其公式为:
  IDCI=SijtSit
  Sijt=teijt/eij0-1,Sit=t∑ni=1eijt/∑ni=1eij0-1
  式中,0、t表示时间周期 [0,t],IDCI为动态集聚指数,Sijt为j产业在i地区的平均增速,Sit为j产业在全国的平均增速,eij0 和eijt分别为i地区j产业在基期和报告期的总产值,n为全国有n个行政区[5]。
  判断准则:Sit>0表明j产业在全国为扩张性产业;反之为收缩性产业。
  第一,当Sit>0时,若IDCI>1,表明j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均值,该产业向i地区集聚,比较竞争优势明显,应作为重点承接产业;若IDCI<0,则表明j产业在i地区已出现衰退,比较竞争优势丧失,应作为当前向外转移产业;若0  第二,当Sit<0时,若IDCI>0,则Sijt<0,表明j产业在i地区出现负增长,应作为当前淘汰转移产业;若IDCI<0,则Sijt>0,表明尽管j产业在全国是收缩性产业,但在i地区仍然增长,依然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可作为现阶段承接产业,未来考虑转型升级或淘汰转移。

推荐访问:视角 承接 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