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校内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摘 要: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建设实训基地有利于促进技能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从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专业学科设置的模式来看,工程管理主要是以土木工程知识为主,培养方案中,与建造技术、土木工程相关的课程占据了50%以上的比例,工程管理方向的学生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建造师应该获得的专业基础。增加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对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对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管理 教育 实训 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186-01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锯条查显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令人担忧,目前本科院校中很少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资不足,学校不重视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训教育。学生只能自己到校外寻找实习单位。
  学生在学校只能学习理论知识,没机会进行实践。现在的房地产公司、建筑企业、中介咨询公司大部分是股份制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实习企业很难。另外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也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学生自己没有信心,并且没操作实际工作的能力,干项目必须有师傅带,企业人员工资大部分由提程组成,没有成手愿意带实习生;二是企业不得不花费时间培养,培养实习生到能工作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等实习生能为企业赚取利润时,实习生就要返回学校,准备毕业答辩,毕业后还有可能去其他企业工作。所以没有企业愿意白白培养人才。企业招聘只需要有工作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必要建校内实训基地,完善学生的职业技能。
  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他可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某项职业能力。工程管理专业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技术能力。
  建立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实训教育基地,可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毕业就业零过渡。长期以来,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脱离社会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创新意识也相对比较薄弱。同时,毕业生因考取研究生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学生的实习环节效果不好,有的学生托关系找单位盖章,以对付学校安排的实习。因此,需要为跨入工科大学校门的学生补上工程实践这一课。
  建立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实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有教育学家认为工程教育的师资是个大问题。原来在工程教育界任职的教师,也在向着科学化发展。现在大学科技成果的评价方向强调论文和SCI,多数大学教师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也势必会向这个方面努力,于是工程背景被淡化。而大学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更多的博士被聘为教师。他们在国内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习,写出过优秀的研究论文。但问题是,他们几乎100%没有工程实践背景。老师不会做工程,又怎么能带出善于做工程的学生呢?实际上,他们对学生的帮助更多的趋向在科学方面。
  3 工程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实训条件滞后
  在非计划经济的今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到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实习,该实践性教学环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单位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实习过程在时间、空间上都不能得到起码的保证,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实训条件滞后成为制约人才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受学校办学资金制约,能改造或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数量有限;引进企业入校,校企业利润分配存在在问题,虽然能够提供较多实习岗位,但能够引进的企业数量较少。
  校内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的比例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法律制度和具体方案的指引;二是校企工学结合还缺乏更广阔的思路和能够提供借鉴的经验。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还不够;三是企业缺乏人才战略的长远规划和承担提升人口素质的社会责任;因此,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往往是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却比较冷淡。
  3.2 专业课程教师存在的问题
  由于校内基地的生产与实训之间通过生产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提升技能后的学生反过来促进生产,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重生产、轻实训的现象常常发生,企业经常以生产工艺复杂、工期紧、安全责任重大等理由减少学生参与生产实训的人数和时间,弱化了校内基地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功能;对基地的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和成果展示等其他功能开发不力,导致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不能扩大校企合作共赢的结合点,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基地建设的定位不准、目标不清、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不强;二是学校缺乏统筹生产性与实训性、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之间互利共赢的能力,缺乏整合资源开发基地其他功能的能力;三是专业教师缺乏依据市场变化及时开发实训项目、依据企业生产规律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
  4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分析
  靠自身财力独立建设实训基地是投入的主要模式,但高校的资金有限,用于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较少。学校必需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实训基地。
  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学校配套投入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模式。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各地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主要用于实训基地设备。除了中央财政支持外,还有地方财政的支持。校企合作投入模式。学校有偿或无偿提供场地或设备,将企业迁至学校来生产。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训内容有房地产经纪、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对应社会的企业分类,这些实训内容均是智力服务型企业,不需要生产厂房、机械设备、库房等大量固定资产。学校能提供场地,企业提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
  校企合作模式的优点,学生能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带下顶岗实习,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学校完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环节。同时,企业可节省房租的开支。是一种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也有缺点,企业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收入,企业的税收问题不好计算。另外项目的完成质量也不好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川.职业教育的概念、学科及学科框架[J].职教通讯,2007(6):8-12.
  [2]叶婉秋.职业教育面临的困惑仁[EB/OL].http:///jiaoyuleilun wen/zhiyejiaoyu/2012-05-26/63247.html.
  [3]张栗原.教育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4]雷通群.教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必要性 校内 基地建设 工程管理 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