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点燃梦想之光


  他知道知识的浪潮就像自己脚下的海浪,是一浪接一浪,永无止境,一个盲点的突破、一个新项目被开发出来也就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
  阳光灿烂的中午,一个人敦实的身影从位于珠海南屏科技园的一栋办公大楼里匆匆走了出来,阳光照得他脑门发亮,脸膛红红的。没有想像中的英雄伟岸,反倒有点像他的名字那样有点女性化。他就是珠海大名鼎鼎的、新能源的领军人物刘红维。刘红维搓着双手,憨厚地笑着迎向我们,随后把我们引进了一幢楼房。
  刘红维领着大家到了顶楼,正午十分,楼道阳光很强,可是挺凉快。刘红维指着做成格子形状的天花板说:“看,这是用我们自己的玻璃幕墙发电的空调设备,你们没感觉楼道闷热吧,这就是它的功劳。”近年来作为珠海市兴业新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的刘红维,一头栽进新能源的开发商,率先采用玻璃幕墙发电吸引国内外不少目光。
  说起新能源产品时,刘红维眉飞色舞,整个人立即生动起来。流利的英语对话让前来参观的外国客人也频频点头称是。
  就像夸自己争气的儿子一样,刘红维对自己开发的新能源项目如数家珍,越说越兴奋。“知识真的就是力量呢!”刘红维常常把这句话作为他叙说的开头和结尾。知识就是力量,不仅贯穿了整个采访谈话,更让你感觉到这句话甚至贯穿于刘红维所走过的人生路径。刘红维说,这句话其实就是他这个当年南下闯特区的大学生的原动力,也是他建功立业的全体团队运作的根基,更是贯穿了他们整个创业史。
  刘红维说他第一次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的真正含义是刚刚大学毕业不久。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玻璃厂。一次休假,他们3个被分到玻璃厂的大学生,一同去其中一人的老家玩。这位同学老家有家玻璃厂想生产粉红色的高脚酒杯,可是不管他们往原料里加什么着色剂、添加剂等,这高脚酒杯就是变不成粉红色,烧出的杯子一个个就像那李逵的脸,黑糊糊的。这家玻璃厂的领导得知这3个大学生是省里大玻璃厂的,就请他们给看看。初生牛犊不怕虎,刘红维他们应约来到这家玻璃厂,他们先是看看原来那些黑糊糊的酒杯,又反复询问有关技术人员和工人,了解他们的配方和煅烧流程等等。3个小青年一起,碰了碰头,就向厂方提出了他们的建议,指导该厂往原料里添加还原剂。话刚出口,厂方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将黑色的还原剂作为添加剂,不是黑上加黑吗?厂里甚至有人怀疑说: “这三个学生娃娃糟蹋钱呢,哪有要红的却加黑的道理。”当时一炉玻璃成本1万元,这在当年可是个大数目。刘红维他们之所以这么果断地做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曾做过这种实验,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呢。他们耐心向厂方讲解技术原理,并很坚定地向厂方拍胸膛,打包票。厂方也感觉到没有充分理由否认他们的建议,于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按照刘红维他们的建议去做了。刘红维他们和厂方一起做完了工作,三人怀着既兴奋又有点忐忑的心情回同学家睡觉。半夜,有人大声叫门,三个本来就没有踏实睡觉的大学生,一跃而起奔向大门,门刚打开,那家玻璃厂的人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玻璃杯烧出来了,粉红色的。
  当他们离开那个地方返厂时,这家玻璃厂的人一直把他们送上了火车,红薯、红枣一个劲地往他们怀里塞,三个人都拿不动了。
  当年在玻璃厂,刘红维看到厂里建新炉子时,还是按照老办法,让老工人手拿砖头摆来摆去,这块砖不行,换一块,这种摆法不妥,就又拆掉重摆,这样来来去去,反反复复,往往要花费整整一个夜晚才能勉强把新路子摆出大概模样。这种方法不但工期长,劳动强度还大,而且建成的炉子也不很规范,炉子的寿命也不长。刘红维决定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建新炉子上,彻底改变建炉子的陈旧落后工艺。但是当刘红维把自己精心计算出来的建炉子的用砖尺寸以及摆放位置交给工人师傅们时,师傅们竟然不信, “炉子不是在本本上画出来的”,师傅们这样对刘红维说。结果工人们还是按着老法子花了整整一夜才把炉子建好。刘红维将自己的计算结果拿给师傅们,要他们试着对照一下他们建的炉子。工人们半信半疑地按照刘红维的意思进行了对照,结果竟然与刘红维写在纸上的一模一样,而且刘红维的计算在有的地方甚至更加合理,严谨。工人们顿时目瞪口呆,连连竖起大拇指说: “这小子还行啊。”刘红维心里美美地想: “当然喽,知识就是力量嘛!”
  1989年,刘红维满怀建设特区的热情来到了珠海玻璃厂当了一名工程师。
  有一次珠海赛车厂的玻璃幕墙施工时,施工队在给那个弧形屋顶放大样时遇到了难题,浪费了很多材料,还是达不到设计要求。当时对只管生产玻璃的刘红维来说,施工方面的事情并不关心。但看着那一块块铮亮的玻璃被浪费,刘红维心疼极了,于是便给施工单位出主意,告诉他们先拉两条基准线,然后再放大样,果然难题迎刃而解。刘红维再次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
  对知识格外关注的刘红维很清楚地看到,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会造成能源需求的急速上升,开发新能源,开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于是他决定自己成立公司,搞新能源开发。一个穷学生出身、没有任何背景的刘红维何以这么胆大?刘红维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有知识!
  刘红维的班子成员都是全国各地玻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当时一起打天下时就商定:“不与传统施工队争传统的玻璃幕墙业务,咱们自己开发新型的发电玻璃幕墙。”
  东澳岛是珠海100多个岛屿中的明珠,而东澳岛上的蜜月阁又是明珠中最闪亮的部分。可是这个最美丽、浪漫的部分一到夜晚却一片漆黑,因为这里地处东澳岛最高峰且山路崎岖,要往上拉电线很艰难。
  刘红维的玻璃幕墙发电技术让蜜月阁亮了起来。这一技术规范的叫法是: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BIPV)。在上世纪90年代,国外已经开始用玻璃幕墙发电,但在我国,直到2000年幕墙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时,才开始研发和制造这种产品。刘红维和他的团队瞄准了这一前沿技术,并根据我国玻璃幕墙行业的特点和我国生态环境等现状,对该技术进行了引进、消化,经过潜心研发,他们有了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太阳能光伏系统和建筑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范例,半透明的a-S1薄膜电池和建筑的充分结合,不仅节省了建材,更为建筑物增加了美学效果。随着东奥岛蜜月阁BIPV的成功,珠海东区所有岛屿的万山管理区也与刘红维的珠海兴业新能源公司签定了投资1000万元的玻璃幕墙发电协议。之后,兴业公司又承接了北京奥体中心的光伏建筑外墙的建设任务,将绿色奥运的理念成功地实践在了这幢具有代表意义的建筑物上。这是我国第一个用于体育场馆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它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功率为100千瓦,所发电量将并入北京电网。这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提供9.7万千瓦时电量,设计寿命为25年。与火力发电相比,这套设备在寿命期内可累计节约标准煤近1000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减少421吨和19吨。刘红维和他的团队以知识和实力为2008北京奥运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添上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凭着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靠着这些自主知识产权,刘红维和他的团队从珠海出发,迅速占领了全国的玻璃幕墙发电市场的30%以上的份额,将珠海这一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环保理念推向全国。
  站立海边的刘红维远眺东奥岛,看着自己和伙伴们辛勤开发的成果得到很好的运用和推广,这位憨厚朴实的汉子并没有开怀大笑。他知道知识的浪潮就像自己脚下的海浪,是一浪接一浪,永无止境,一个盲点的突破、一个新项目被开发出来也就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他在想往后要瞄准更新更高的技术,降低BIPV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使之成为真正廉价高效、优质干净的新能源。

推荐访问:之光 点燃 梦想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