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泉州地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101.3万。在改革开放之前,晋江是个要靠吃国家救济的穷地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后,逐步发展成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9亿元,工业总产值757.14亿元,财政总收入33.11亿元的经济强市。2004年晋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8位、第5位。2005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又上升至13位。截止2005今年10月,晋江市已拥有15枚“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名牌,拥有品牌数目位居全国县(市)前列。
  目前,晋江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鞋类、建材、陶瓷石材、食品、玩具(文具)等为终端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共有企业8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家左右,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纺织服装板块主要集中在晋南一带,现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数超25万人,行业年产值超250亿元,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誉,深沪、英林两镇同时获“中国内衣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七匹狼服装、柒牌西服、九牧王西裤销量均居国内休闲装、西装和西裤市场前三名。鞋业板块主要集中在晋东一带,现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旅游运动鞋产量5亿多双,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3/5、国际市场的1/10,成为世界旅游运动鞋主要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鞋都”称誉。陶瓷石材板块主要集中在晋西一带和永和、东石两镇,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500多家,石材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超4万人,年产建筑陶瓷6亿平方米,石板材4000万平方米,石雕工艺品60万件,外墙砖产量已占有全国总产量的65%,琉璃瓦基本垄断全国市场,磁灶、永和先后被授予“中国陶瓷重镇”、“中国石材之乡”称誉。食品板块主要集中在晋江中心城区一带,现有企业550家,行业年产值近30亿元,占福建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其中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8%,被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称誉。伞业板块主要集中在东石一带,现有大中型伞业企业136家,年伞业总产值(含雨伞配件产值)近45亿元,年出口量占全国雨伞外销量23.8%,东石镇被授予“中国伞都”称誉。玩具板块主要集中在安海一带,现有企业102家,年产值近20亿元,成为全国三大玩具生产基地之一。
  产业集群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商贸企业进驻晋江原辅材料市场,派生出一批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企业,提高了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原辅材料年交易额已超过300亿元,大部分企业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产业集群的形成,还促使部分规模企业引入虚拟经营模式,走委托加工路子,以大带小,分工协作,互利互惠,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安踏、利瑶、华闽等企业分别带动了100多家中小企业定点生产。
  产业集群提升了晋江经济发展质量,引跑晋江经济发展。晋江市发展产业集群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企业创新为动力,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优势,着力整合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创新、提高和发展,增强晋江经济发展后劲。
  综观福建晋江及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不遵循或者说创造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学习福建晋江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采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可以说是我们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一、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科学规划现有产业发展
  
  我们应将产业集群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要把培育跨国企业和培育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作为两个同等重要的战略加以实施。在加拿大、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埃及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明确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在省、州、地区层面如美国的麻州、加拿大的魁北克、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也有明确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都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福建晋江市政府在2004年委托北京金必德经济研究院制定了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晋江市城市品牌规划,浙江诸暨于2003年制定《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2003—2007)》,提出了构建两大国际化中心,打造五大全国性基地的战略目标,规划了七大产业集群作为发展的重点。当前,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应确立产业集群的相关内容。要制定完整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和科学的系统的产业集群促进政策体系。培育产业集聚,以各地区优势产业为依托,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建设产业基地,完善产业体系,促进相关企业和产业在区域内“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要通过产业联动,广泛地发展产业关联,扩展延长产业链,增强各个环节间的有机联结,促进产业价值的增值,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和品牌优势。
  
  二、优化环境,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服务
  
  (一)制定促进产业集群政策体系。一是要制定和完善以促进产业集群为重心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包括土地、税收、外贸、项目审批、投融资、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二是制定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积极发展针对集群的专项发展基金,成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三是制定以产业环境配套为主体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引进的外资要能够拉长本地产业链,推动本地产业的成长壮大。要按产业链前、后向配套能力及要求开展对外项目招商。鼓励外商和外资投资发展产业关联配套能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项目。注重对本地企业与外资对接的培育,包括产业上下游的关联,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市场开拓与本地市场培育之间的关系等。四是要坚决贯彻实施国家支持产业的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准,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特别要强调的是集群的促进政策的制定应该是以产业为对象的,甚至是面向企业的,而不应是 “一刀切”的政策。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小企业及集群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并在第三十条指出,“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通过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发展专业化市场,创新组织形式,推进公共资源共享,促进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产业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和创新的外部“硬”环境。
  (三)优化软环境。政府应引导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市场调查机构、人才市场、教育培训中心、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中心等,为集群的成长提供组织、协调和保障作用。
  
  三、树立区域品牌,塑造集群整体形象
  
  品牌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形象的象征。相对于企业集群,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相对短暂的,品牌效应难以持续,而集群中的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只要不是由于技术或自然条件等外部原因使集群衰退或转轨,区域品牌的效应更易持久。关于区域品牌,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区域是一个地理名词,一个镇、一个县、一个村都是一个区域;再加上一个产业、行业,例如服装、铝型材、陶瓷,复合到一块,就是区域品牌。国外也有这种说法,例如法国葡萄酒、意大利皮具,都是一种区域品牌。在我国广东的顺德家电、虎门服装、南海铝材、石湾陶瓷、古镇灯饰、龙江家具、盐步内衣、浙江的杭州丝绸、温州皮鞋、诸暨袜业、福建的晋江拉链之都、中国伞都等都是区域品牌,这种区域品牌将产品和地区紧紧联系在一起,产品形象几乎就等同于地区形象。这些区位品牌对集群企业具有一种无形的品牌价值。这种产业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就会大大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促进就业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从国际比较优势来看,我国资本要素相当稀缺,劳动力要素极为丰富,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且关系着社会新增就业的主导流向。今后我国劳动大军流向资本与知识技术密集行业的比重尽管可能有所增加,但是大部分劳动者仍将流向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而且,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良好时机就是世界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必须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一个历史机遇,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将人口包袱变成人口资本,参与世界分工和竞争。

推荐访问:晋江 福建 产业集群 启示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