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谁打响了第一枪【吉星文:打响全民抗战第一枪前后】

  2010年“七七事变”七十三周年前夕,中国内地画家精心创作的“浩气长流”巨幅史诗画作,应邀赴台展出。在这幅作品中,吉星文的形象赫然在列。吉星文的儿子吉民立闻讯立即赶到展出现场,深情缅怀父亲,他说:“我这两天特别兴奋,因为好久没看到父亲出现在公共场合了!”
  “七七事变”广为人知,但现在已鲜有人知道吉星文其人其事了。事实上,在“七七事变”中,是他率部“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投身军旅,成为“抗日英雄”
  
  吉星文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字绍武,乳名黑星,排行第三。
  说到吉星文,首先还得从他本家族叔吉鸿昌谈起。1913年,吉鸿昌投军入冯玉祥的部队,之后逐步成为冯军的著名将领。吉鸿昌升迁后不忘家乡,先后出钱为地方修水利、办学校,深得地方人民爱戴。1922年,吉鸿昌回老家扶沟县吕潭镇探亲,地方欢迎场面十分盛大。少年吉星文看到叔叔的荣耀和光彩,敬慕之意油然而生,从此立志学习叔叔效命祖国。就在那一年冬天,吉星文在吉鸿昌的引荐下,在灵宝县文地镇投到冯玉祥部宋哲元旅当了一名骑兵。由于他自小练武,身材伟硕,再加上勤奋好学,很快就得到长官的偏爱与提拔。1926年,吉星文被提升为连长。
  吉星文带兵时,坚持与士兵同甘共苦,他穿草鞋,吃干粮,常常靠一块大头菜、几个冷馒头充饥就能连续跋涉上千里。他的士兵,每人背一把鬼头刀,惯于肉搏和夜战。一次,部队在甘、宁道上行军,一个星期没有东西吃,士兵们连累带饿病倒一半。在吉星文那个连,他忍着劳累与饥饿,照顾下属,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偶尔兄弟们寻些野味,他总是煮了先给患病的士兵吃,然后再分给大家,他自己却吃得很少。士兵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上。最终,他那一连兵,除了病死两个外,其余的都到达了目的地。
  1932年3月,已经升为营长的吉星文率部参加了长城要塞喜峰口对日作战。这次作战,是中国军队自“九一八”以后以弱势装备击败强劲敌人的第一次,战果丰硕,震惊中外。喜峰口作战的指挥官是国民党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九旅旅长赵登禹,打硬仗的是二一七团团长王长海。3月11日夜,吉星文部奉命绕袭敌后,配合二一七团作战。他们绕过日军右翼,在凌晨4时先后攻占了王冢、瓦房等村,并将正在村中宿营的日军全部歼灭,缴获小口径炮多门,机枪十多挺,取得了一次完全彻底的胜利。
  喜峰口战斗之后,政府奖励有功人员:赵登禹升任一三二师师长,王长海升任一○九旅旅长,吉星文也升任二一七团团长。当时,吉星文不过二十四岁。 此次立大功使剽悍善战的吉星文获得了“抗日英雄”的荣誉,他的名字开始经常出现在平津的各大报纸上。1934年元旦,第二十九军在北平阅兵,吉星文被推举为阅兵总指挥,因吉星文军容严整,声音洪亮,指挥有方,博得了中外人士的一致赞赏。
  1936年5月,吉星文被调到南京中央军校高级班学习研究以日军为假想敌的山地战、平原战攻守战术。吉星文学习刻苦认真,弄不懂的问题就虚心求教师长。他文化水平较低,上课时有些字不认识,心里很急,军校教育长张治中特指示两位教官为他“开小灶”补习国文。在南京学习期间,蒋介石曾两次在黄埔路官邸接见吉星文,并给予奖励,以示器重。在南京的一年里,吉星文曾应邀去孝陵卫中国童子军集训营、中央大学、中央教导总队等十余个单位作报告,宣传抗日,介绍自己参加的长城抗战事迹,广受欢迎。在南京期间,吉星文曾陪同妻子沈嘉斌去妇幼养济院,看望了父母死于日寇铁蹄下的战争孤儿,并给他们捐了款,南京报纸还作了报道。
  1937年5月,吉星文学业期满临离开南京之际,市民代表十人偕同河南在南京同乡会人士在龙门酒家设宴为吉星文饯行,鼓励他多杀日寇,为家乡和国人争光。吉星文十分感动……
  
  誓守卢沟桥,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
  
  1937年6月,吉星文奉命率二一九团驻守北平宛平县城,宛平县是北平通往内地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7年7月7日,日军诡称在军事演习时一士兵失踪,向中方要人,声称要到宛平县城搜查。面对日军的无理要求,吉星文当即拒绝。随后,日军向二一九团防守宛平县城的卢沟桥阵地发起军事进攻。吉星文立即向冯治安副军长请示,冯当即表示:“为维护国家主权,寸土不能让,可采取武力自卫。”
  于是,吉星文严词拒绝了日军限令于当晚7时前投降的通牒,并下令官兵:“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他鼓励部下:“卢沟桥就是我们光荣的坟墓,守土有责,我们决不放弃阵地!”在吉星文的指挥下,部队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日军在卢沟桥遭到阻击后,竟然派兵杀害了宛平县附近平汉铁路铁路桥上的国民党守桥官兵,并将铁路桥桥头堡占领。吉星文非常痛心,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
  平汉铁路桥是宛平县的“咽喉”,该桥一旦失守,整个平津局势将动荡不安。在这民族危急的关头,吉星文提出,铁路桥坚决不能丢。7月8日晚,吉星文进行了精心安排:一、将日军要进宛平县城搜查的事,交给王冷斋专员应付;二、宛平县城防务由姜团副负责;三、自己带人悄悄出城,直奔三营营长金振中营部,召集连长以上军官商议。他分析形势,鼓舞士气,决定组织敢死队夺回桥头堡。在他的号召下,官兵抗日情绪十分高涨。当时报名参加敢死队的有三百多人。吉星文亲自挑选出一百五十名精干人员,编成五个组,敢死队每人带步枪一支,手榴弹两枚,大刀一把,准备出击。
  8日深夜,吉星文亲自率领敢死队用绳梯爬出城外,沿永定河两岸,向铁路桥靠近。夜12时,突击队秘密接近铁路桥,出其不意,两头夹击,一阵大刀猛砍,将日军一个中队几乎全歼在铁路桥上,一举夺回了桥头堡。吉星文在指挥时,头部被弹片击伤。他略事包扎,便又立即召集各营、连干部,进行战斗部署。日军吃了亏,疯狂地向中方阵地炮击,企图再次夺回桥头堡。由于二一九团的坚决抵抗,日军的阴谋未能得逞。第二天,北平、天津各大报纸纷纷用特大号标题刊登了二一九团官兵奋勇杀敌的事迹及吉星文的戎装照片,从此,吉星文成了名噪一时的抗日民族英雄。
  从11日起,日军用大炮猛烈轰击宛平县城及附近一带,吉星文指挥城内居民向城外安全地带疏散,与百姓生死与共。正因为这样,日军对吉星文恨之入骨。他们提出所谓停战谈判的条件之一,就是撤换卢沟桥守军,并指名道姓,要“接替吉团防务”。这当然被中方断然拒绝。
  当时,吉星文还给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写信,表示决心:“星文等只有抱定牺牲到底之决心,荷枪实弹,誓与宛城共存亡,决不以寸土让人。”由于南京政府的妥协,7月26日下午,吉星文奉命将卢沟桥防务移交给地方保安部队。就在二一九团撤离数小时后,卢沟桥失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二一九团誓死保卫卢沟桥的壮举,打响了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吉星文也从此英名远播。戏剧大师田汉曾专门写了话剧《保卫卢沟桥》,在各地上演,其中的吉星文团长,是用真名实姓出现在舞台上的。当人们在剧中看到北平学生跪在吉星文面前,痛哭失声地要他保卫卢沟桥,他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表示要誓死抵抗日军,下令战士开枪还击时,无不为之动容。之后不久,吉星文晋升为一○九旅旅长。
  1938年5月初,吉星文奉命开往安徽宿县,急进涡河,占领赵家集、芦沟集,迎战蒙城以北进犯的日军第九机械化师团。到宿县后,虽然吉星文旅连夜急行军,但仍赶不上敌机械化部队的进度,日军占领了那两个集镇。吉星文为完成阻击日军的任务,将全旅及配属的一个团分成两路投入战斗,并亲自指挥一路进攻赵家集,利用地形迅速接近敌人,将敌人死死缠住。这次战斗使日军未能快速推进,为在徐州附近的中国数十万大军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吉星文由于作战勇敢,先后被国民政府授予胜利、光华、云麾、干城、忠勤等勋章,也曾受到了蒋介石的接见。但他毕竟不是黄埔出身和蒋介石的嫡系,再加上其族叔吉鸿昌因为“通共”被蒋介石杀害,蒋介石迟迟不愿委任吉星文更高的职务,所以吉星文在抗战中一直没被重用,长期以来只能在权力中枢的外围打转,吉星文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但也无可奈何。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的抗战功绩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改编,吉星文改任国民党七十七师所属一少将旅长。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吉星文于1947年10月进入南京孝陵卫陆军大学第八期学习。在南京街头,身材魁梧的吉星文仍时常被市民认出来。人们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称他为“抗日名将”。1948年“七七事变”十一周年之际,吉星文获邀到南京中央大学大礼堂作报告,追忆当年空前惨烈的卢沟桥保卫战,控诉日寇的侵华战争罪行……
  1948年4月,在南京孝陵卫陆军大学第八期学习结业后,吉星文奉命率部到山东沂蒙山区“戡乱”。淮海战役中,他的部队被解放军击溃,吉星文头部中弹负伤,被送下了战场。1949年,吉星文全家九口人去了台湾。
  吉星文虽然在大陆与解放军的作战连连失败,但蒋介石在赴台后因急需一大批军事人才,因此,吉星文终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先后出任第五十军军官战斗团团长、“澎湖防卫部队”副司令长官。
  1957年,吉星文进入“国防大学”深造后,晋升为陆军中将,调赴金门,任“金门防卫部队”副司令长官,成为司令官胡涟的副手。
  1958年,为了支援中东人民进行反美斗争和摸清美台1954年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的真正底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1958年8月23日下午17时30分,随着一声令下,解放军四百五十九门大炮将成千上万发炮弹倾泻在大小金门岛上。
  此时,胡涟为了给前来金门视察的台湾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接风洗尘,正准备在“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地太武山麓的翠谷水上餐厅,举行一个盛大的晚宴。吉星文等四人先去餐厅查看,走到中途即遇到炮击,吉星文在逃往防空洞途中被炮弹炸成重伤。在被救回设在坑道内的战地医院后,军医立即为他做了手术,取出了身上的弹片。当时他的伤情比较稳定,医生认为没有生命危险。不料,因一小块弹片未被取出,三天后伤口感染恶化,终于不治身亡。
  吉星文死后,胡涟派专机把吉星文的遗体运送到澎湖埋葬。当初,吉星文任澎湖防卫副司令长官时,澎湖公园军人公墓落成,吉星文在主持祭墓时曾对另一位副司令开玩笑说:“我们当中,不知谁将先躺在这里?”孰料,还是他自己“捷足先登”了。
  在“八二三”炮战中,与吉星文一起身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还有另外两位副司令长官赵家骧和章杰。胡涟因为被俞大维叫住而没有先去水上餐厅,侥幸躲过一劫。
  一年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公布了他们的死讯:
  “……在这次猝然炮战中,金门防卫司令部的三位副司令官,陆军中将吉星文、赵家骧和空军少将章杰,因襄助司令官部署防务,不辞辛劳奔走策划指挥作战,在某地因身先士卒不幸先后阵亡。”
  与此同时,蒋介石明令对吉星文等人进行褒扬,并追授吉星文为陆军二级上将,入祀“忠烈祠”。
  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吉星文这位民族英雄,国家在卢沟桥畔修建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吉星文的卢沟桥抗日事迹以醒目位置陈列其中。
  吉星文去世后,其子嗣为一直没有机会到北京的卢沟桥凭吊先人的抗战事迹而遗憾。2007年7月,纪念“卢沟桥事变”七十周年前夕,吉星文的儿子、台湾跆拳道知名教练吉民立,接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邀请,欣然偕同家人应邀前来内地参加7月7日在卢沟桥举办的抗战纪念活动,并出席了该馆的“吉星文特展”开幕典礼。■
  (责任编辑/穆安庆)

推荐访问:吉星 打响 抗战 吉星文:打响全民抗战第一枪前后 打响全民抗战第一枪前后 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