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白羽武侠小说全集 宫白羽:“无聊文字”成就武侠宗师

  “武林”一词如今广为流传,其首创者便是宫白羽。   2009年1月22日,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去世,一时引得举世惆怅,报刊、电视、网络上的怀念文字铺天盖地,纷纷向这位影响了几代华人的文坛偶像表达缅怀之情。鲜为人知的是,偶像人物也有自己的偶像。当年真正吸引梁羽生走进武侠世界,甚至让原名陈文统的他为接近偶像而特意改名字为梁羽生的――便是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一代宗师”、“中国大仲马”的宫白羽,他以《十二金钱镖》、《联镖记》、《偷拳》、《武林争雄记》、《血涤寒光剑》等作品,纵横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武侠文坛。
  宫白羽文字功底深厚,精于东西方文学,通达人情世故,描写角度别具一格,写的虽为武侠小说,却不像前人那样胡乱编造,而是将武侠当“人”来写,笔下人物都有七情六欲,既有崇高光明的一面,也难免有自私阴暗的心理,好人也做过坏事,坏人也不见得一无是处。还在小说中劝诫世人不要争强好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多是对江湖和武林的厌恶。当今武侠文坛的另一个大师金庸便对宫白羽的这种写作角度和写作手法多有借鉴,终于成就了数部经典作品。
  武侠小说曾给宫白羽换来了无数荣耀,但宫白羽自己,却深以写作武侠小说为耻,视自己所写的武侠为“无聊文字”,面对着自己一本又一本武侠作品的畅销,他却摇头感叹:“不穷到极点,我不肯写稿。”“这些无聊的文字能出版,有了销场,这是今日华北文坛的耻辱,我可不负责。”字字句句,无不流露出一代武侠宗师那些鲜为人知的独特经历和人生无奈。
  
  巧遇鲁迅立志入文坛
  
  宫白羽,1899年9月9日生于河北省青县,原名宫万选,又名竹心,祖籍山东东阿,因其曾做过县吏的祖父丢失了库银,这才一家人逃离故土。其父宫文彩后投军驻防直隶青县马厂兵营,做了一名管带,职位相当于今天的营长,生活这才稳定下来。
  此时的宫家虽非大富,却也算得小康,生活无忧,而此时的宫白羽正值年少,他迷恋上评话、公案和侠义小说,每读到精彩处,总是忍不住手且舞之,足且蹈之,甚至有时候还有模有样地自己动手写些故事。1913年,宫家随宫文彩的调防迁居北京,宫白羽先后进入朝阳大学附中和京兆一中读书,十五岁时便开始给北京各报刊投一些评点时事的稿件。有一次作文课,他写了一篇《述志》,字里行间已流露出日后要讲学著书之志。
  1918年,宫白羽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一片光明。正当他满怀憧憬之际,不想命运多舛,其父宫文彩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西去,宫家自此开始败落。宫白羽被迫辍学,到邮局做了一名分拣员,靠着微薄薪酬养家糊口。虽然不能上学了,但酷爱文学的宫白羽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受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他也立志要做一名新文艺家。这样,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各种机会找书来读,也常写一些小品文刊登于各家报纸。
  1921年,宫白羽偶然得到了当时的名作家周作人的家庭地址,久慕其名的他鼓足勇气给周作人写了一封信,在信里还心存侥幸地列了几本书名,希望能向对方借阅。原本就是不抱希望的事,不想一周后,宫白羽竟然收到了回信,不过署名不是周作人,而是周树人。信里写道:
  周作人因为生了多日的病,现在住在西山碧云寺,来信昨天才带给他看,现在便由我替他奉答几句。《欧洲文学史》和《域外小说集》都有多余之本,现在各奉赠一册,请不必寄还。此外我们全没有。只是杜威博士的讲演,却有从《教育公报》拆出的散叶,内容大约较《五大讲演》更多,现出寄上,请看后寄还,但不拘多少时日。借书处本是好事,但一时恐怕不易成立。宣武门内通俗图书馆,新出版书大抵尚备,星期日不停阅(星期一停),然不能外借,倘先生星期日也休息,便很便利了。
  宫白羽并不知道周树人便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鲁迅,但捧着这封充满真诚的信和随信寄来的他向往已久的书,既感动又惊喜!当之后宫白羽知道周树人便是他曾读过其无数作品的鲁迅时,更是受宠若惊。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因这一封信,开始了和一代文学大师的联系,也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收到鲁迅的信后,宫白羽心潮澎湃地连写了两封回信,向鲁迅倾诉了自己爱好文学、然而却终日从事与文学毫无关联的工作的苦恼,还表示自己想要辞掉工作继续求学的决心,随信又寄去了自己的两篇短小说《厘捐局》和《两个铜元》。两个星期后,再次收到了鲁迅的回信。鲁迅鼓励了他一番,还在信里对他的写作给了一些建议和指点,并告诉他,准备将他的两篇小说推荐到北平《晨报》副刊上发表。
  此后,鲁迅又和宫白羽通了几次信,寄书,修改稿子,向报社推荐他的作品,使宫白羽这期间创作的一些新文学作品得以陆续发表。有鲁迅的指点,宫白羽进军新文学的决心更强了。宫白羽决定辞去工作,靠专职写作为生。鲁迅给他写信说:“我以为是失策的,以文笔作生活,是世上最苦的职业。”但一心想着创作的宫白羽这次没有听从鲁迅的劝告,义无反顾地辞去了工作投身文坛。
  
  奔波生计无奈写武侠
  
  宫白羽的文坛生涯走得极不顺利,先是卖文为生,但一家老小的吃穿住行终难靠稿酬打发。无奈之下,他又于1926年到北京《国民晚报》做编辑,然而不久该报又遭停刊。接下来他又去做校对,但心里仍不忘创作,干没多久又干不下去了。
  1928年,宫白羽在北京实在生活不下去了,于是只身来到天津,得到文友吴秋尘的推荐,在《商报》经理手下做文书,每月的工资只有十几元,且还整日受到经理的刁难。后来在另一个朋友吴文心的帮助下,他终于脱离苦海,开始做校对和编辑。但好景仍不长,几个月不到,宫白羽竟和两个朋友吴文心、吴秋尘先后被解雇。
  宫白羽又到另一家报社做编辑,但仍没摆脱被解雇的命运。他又到《大公报》和《益世报》这样的大报去求职,均遭婉拒。这让宫白羽的自信心大大受挫,他开始反思:为什么上司和同事都承认自己不怕吃苦又有才干,却总是没有愿意留用自己的呢?恐怕这和自己脾气倔、爱抬杠,不爱听上司的话有很大的关系。自此后,宫白羽开始改正自己过去对人太过郑重的态度,变得调皮喧闹起来,大伙都开始觉得他可亲可爱了。但本性难移,每每喝酒之后,他仍是爱发脾气骂人,仍有不少老朋友被骂得敬而远之了。
  人缘就是饭缘,人缘不好的宫白羽每次的饭碗都端不长久,以致落魄潦倒。为了生活,他还在天津办过一所学校,但没有坚持多久,又逢上1937年的抗战爆发,天津沦陷了。正当宫白羽生计无着落之时,天津的一家出版社给出高额稿酬邀他写武侠小说。当时沦陷区里的武侠小说成了老百姓寻找安慰打发时光的东西,很受欢迎。迫于生计的宫白羽无奈地收起了自己的纯文学梦,拿起了写武侠这种“无聊文字”的笔。他说:“凡是人总要吃饭,而我也是个人。”
  深受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影响的宫白羽,虽然写的是武侠小说,但他仍严格遵循着鲁迅对自己的教诲,将武侠故事融入平常人的生活当中,因而比起那些胡编滥造的武侠小说,他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评论家叶冷曾这样评价他:“宫白羽的武侠小说,故事外形尽旧,而作者的态度、思想、文学技术,都是清新的,健康的。”
  宫白羽先是和另一个武侠小说作家合写了《十二金钱镖》的上半部,然后又独立完成了下半部。
  《十二金钱镖》描写的是飞豹子袁振武和十二金钱镖俞剑平师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继承章回小说的写作技巧,一开头便是寻找劫镖人,扣人心弦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作品在天津《庸报》上一经发表,立马引起关注,成群结队的读者每日排队买报纸看他的连载。作品受到欢迎,稿酬也水涨船高,立马涨了一倍多。宫白羽的生活从此才开始变得安稳起来,他一鼓作气地写出了一系列和《十二金钱镖》相关联的作品,组成了“钱镖四部稿”。
  不过几年时间,宫白羽便出版了十几部畅销作品,还有不少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总字数逾千万,一下子闻名全国。20世纪50年代初,宫白羽又应邀为香港《大公报》写《绿林豪侠传》,而当时的副刊编辑便是日后的武侠名家梁羽生,正是受到宫白羽作品的影响,梁羽生也开始写起了武侠小说。
  宫白羽的武侠小说不但人物形象生动深刻,语言洒脱顺畅,其思想内容亦丰富深远,他在《偷拳》中写杨露蝉为学拳赴陈家沟寻访太极陈,遭到拒绝后,扮哑巴混入陈府为佣,偷学武艺,终于名震京师的故事,透过太极陈表达自己的武侠观点:“要虚心克己,勿骄勿狂。多访名师,印证所学;尊礼别派,免起纷争”,又强调学武要长期刻苦习练,而不能靠短期读一本秘诀便轻而易举地成为武林高手。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曾说:“阅此忽叹:天下之妙文,无有出白羽之右者!而其刻画心理之细、口语运用之精,即金庸辈每将为之倾倒望尘莫及。”宫白羽的武侠小说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在东南亚地区也有深远影响,被时人誉为“北派武侠小说四大名家”之一。
  
  志在名利外 淡泊度晚年
  
  “武林”一词在今日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中被广为提及,这一词语的首创者,便是宫白羽。而宫白羽笔下的各门派功夫,也并非空穴来风,多是从权威的《武术汇宗》中演化而来。他的小说中,写情写人写武写侠无不成为后辈武侠作家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而他笔下广为流传的名著,更是达二十套之多。一本《偷拳》,数次翻版再印,印数超过六百万册。1987年,在香港的武侠小说研讨会上,宫白羽与梁羽生、金庸一起,被列为研究对象。
  虽然因武侠小说名就功成,但宫白羽却始终对自己创作武侠心中抱愧,深感辜负了鲁迅先生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他说:“一个人所已经做或正在做的事,未必就是他愿意做的事,这就是环境。环境与饭碗联合起来,逼迫我写了些无聊的文字。”自觉得无颜再见鲁迅,就自动断绝了交往。虽然少再来往,但鲁迅却始终记挂着这位积极向上的文学爱好者,在文章和日记中曾数次提及宫白羽。
  武侠小说的盛名之外,宫白羽却一直在潜心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他觉得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字,也才算没有辜负鲁迅先生当初对自己的教诲。
  宫白羽的知识面很广,中国典籍,西方名著,他无不通晓。三十七岁时,他开始对语言文字和语法发生了兴趣,继而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1943年他曾在《新天津画报》连载了二十多篇这种笔记,总题目为《甲金证史诠言》,还曾在《立言画刊》上连载有《白鱼琐记》。
  新中国成立后,宫白羽曾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因在研究甲骨文和金文方面的成就,他在1961年被聘为天津文史馆馆员,并先后任天津《新天津画报》社长、天津人民出版社特约编辑,还是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天津作协常务理事。
  到了晚年,宫白羽更是无意名利,一心投入甲骨文和金文研究当中。当时的年轻学者慕名去拜访他,原以为这位武侠小说宗师如香港报纸上所写的那样,家有演武堂,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家里整日宾朋满座,谈武论侠。不想一到“宫宅”,却大吃一惊,但见一代风云人物,只是蜗居在十平方米左右的斗室里,屋子里光线昏暗,陈设简陋,一张老旧的小炕桌放在床上,是宫白羽写字吃饭的唯一用具。
  看着眼前这位头发稀疏、面容憔悴、穿一老式对襟棉袄的老人,年轻学者心里写满了不平。尤其心里暗暗和金庸、梁羽生这些同样写武侠的名家比较之后,更为宫白羽抱屈。宫白羽却毫不为意,反而调侃地笑道:“演武堂?我这间破房子漏了都无力去修。哈,十八般兵器?我家那把菜刀因为劈木头,都豁口了……”
  暮年清贫,宫白羽却不愿提及自己武侠小说创作上的名头,他只想在甲骨文和金文研究方面有些成就。但造化弄人,到20世纪50年代,宫白羽因患脑血栓而不得不中止研究。而他一直准备出版考古论文集的愿望也终没有在他生前实现。
  1966年,六十七岁的宫白羽于天津去世。一代武侠宗师,走完了传奇的人生。■
  (责任编辑/金 翎)

推荐访问:宗师 白羽 成就 宫白羽:“无聊文字”成就武侠宗师 宫白羽 王度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