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经济怎么了_经济危机中的“牛人”纪事

     经济危机,一个动辄便横扫世界的经济“恶魔”。   从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开始,这个经济“恶魔”便成了全人类闻之色变的噩梦,所到之处,或让国民承受资产缩水的痛苦,或让企业背上千钧重压的负债,或把地区拖入经济萎靡的泥潭,或把国家逼上苦苦挣扎的深渊……到了20世纪,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恶魔”更加凶猛。2008年,“恶魔”再次光顾,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短短几个月便席卷全球,一时人心惶惶。
  乱“市”出英雄,每每经济危机之时,总会有“几个”生性倔强的“牛人”,站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中,一边挥舞着拳头,一边沙哑地呼喊着:“Yes,wecan !”是的,在遭遇一些挫折之后,世界经济会在新的“理解,体会,感悟”的过程中充实和丰富,从而在前行的道路上愈发地强健、有力。正如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说的那样:“逆境出现时也伴随着一丝希望:逆境也许能够造成损失,但也会使人得到宝贵的教训并迫使他们改革。”
  
  最“救世”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力挽狂澜定“乾坤”
  
  时光犹如流水,眨眼到了20世纪。这个时候,最耀眼的经济明星,非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莫属。
  当时的摩根,像巨人一样支配着整个金融世界,作为创建通用电气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地域广泛的铁路帝国的幕后策划人物,他曾做过无数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被称为“华尔街的拿破仑”。但最辉煌的,当属他几乎以个人的力量,拯救了19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
  1907年3月13日,美国的牛市崩溃了,股票犹如跌进了巨大的气旋中一样“嗖”地全部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更要命的是,就在这个“疼痛难忍的创伤”之上,两个鲁莽的赌徒又狠狠插上一刀:10月,为了在铜业公司上操纵空头挤压,奥托・海因泽和查尔斯・莫斯在获得了许多小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控制权之后,非法使用资金买进了一批具有决定性数量的股票和看涨期权,以期以更高的价格买进股票来平仓。计划破产之后,两人只好赶紧撤回资金,于是就触发了波及其他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反应链条。
  刹那间,人们恐慌了,一边跌跌撞撞地奔向银行,一边语无伦次地呼唤着救世主。
  四天后,七十岁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停下了手头的一切工作,专心致志地针对着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性袭击,采取快速且果敢的行动:10月23日,林肯信托公司的存款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损失了一千四百万美元,下午1点的时候只剩下了一百二十万美元的现金。下午2点,当证券交易所的总裁急急忙忙跑进来说只剩下十八万美元的时候,摩根立即召集几家银行总裁开了一个碰头会,在五分钟之内投放了两千七百万美元。其间,针对暂时找不到所需现金的情况,摩根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货币――“手写货币”,先让对方拿走救急然后再及时兑换为真实的货币。此外,摩根还设法说服了财政部把三千五百万美元的政府资金存进多家银行,再由银行转借给那些濒临破产的信托公司。到了10月28日,听到纽约市长说纽约市政府也筹不到资金来偿还债务了,摩根便安排清算行接受纽约市政府发行的债券。此外,摩根还时常发表公开声明,凭借个人的影响力来安抚投资者……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触底之后开始反弹,金融恐慌也在年底的时候缓缓地退去。
  有人会问了:只见摩根在忙碌,美国中央银行跑哪儿去了?事实上,在1907年的时候,美国还没有中央银行。换句话说,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摩根的介入实际上是担当了美国中央银行的角色,用后来的美国商业史学家罗恩・彻诺的话说也就是:“在1907年,摩根不但动用了自己的资金,同时还调集了整个金融圈中的资金来共同救市。”
  一个国民,却拯救了一个陷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实乃可歌可泣。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危机常有,而拯救经济危机的人却不常有。正是基于此,1913年,美国政府创立联邦储备银行的时候,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救市的摩根不会永世存在。”
  也就是在同年,摩根去世了。
  
  最“英雄”的本杰明・格雷厄姆:
  痛定思痛悟“铁律”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摩根力挽狂澜之后产生了崇拜的心理,生于穷苦人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从小就发誓也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1914年,二十岁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然后在校长卡贝尔的推荐下来到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一个传递各种证券和支票的跑腿差事。
  
  勤奋好学加上吃苦能干,本杰明・格雷厄姆很快就被提拔到债券部做助手,从而得以接触并研究债券,然后写出了关于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债券的研究报告――在得到客户的赏识之后,又被老板提拔为证券分析师。由此,本杰明・格雷厄姆拉开了人生事业的幕布:通过对那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但发掘出了一些能够帮助老板和自己赚钱的具有巨额隐蔽资产的公司,而且还对常人很少关注的股票有了比较全面且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给别人打工终归不如自己单干。1923年,已经是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合伙人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向老板提出了辞呈,然后自立门户成立了资金规模为五十万美元的格雷厄姆投资公司,开始投资格兰赫基金。结果,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就获得了百分之一百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同期平均股价百分之七十九的上涨幅度。格雷厄姆投资公司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到1929年年初的时候上涨了六倍之多,而本杰明・格雷厄姆也由此跨入了百万富翁的行列:一边开着豪华汽车,一边住着漂亮洋房。
  得意之余,本杰明・格雷厄姆谋划着把公司再做大一些,以赚取更多的钱。
  然而,形势却急转直下:从1929年9月开始,股市便开始持续跌落;到了10月29日,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竟然达到了百分之十一点五,成为纽约交易所一百一十二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而华尔街股市更是彻底崩溃。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杰明・格雷厄姆非但没有及时地撤离反而逆势操作,被深深套牢了,苦苦地支撑到1932年底,损失了大约百分之七十的资产。
  眼看赚不到钱了,许多客户开始全部或者部分地抽回自己的本金,很快就把本杰明・格雷厄姆逼得破了产。
  退掉了公寓,解雇了用人,卖掉了汽车。蜷缩在冷如冰窖的蜗居里,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心头立时涌上一股沮丧乃至绝望的感觉――他抖抖索索地,在墙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表达想要自杀心情的小诗:静静的,软软的,一如轻丝般的飞雪;死神亲吻着孤独的人心;它的触摸冷如冰霜,但总比无尽的忧伤好;它的长夜一片漆黑,但总比不绝的悲痛强;那灵魂不得安宁的人啊,何处才是你安息之地;那可怜的雄鹿啊,你又怎能逃避丛林中的追捕;烦恼缠绕着他的大脑,大地是它安息的枕头;绝望笼罩着他的心情,泥土是它解脱的良药。
  令人欣喜的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终于挺了过来,他做了一番深刻的反思:财富的损失对我来说还不算什么,最让我感到痛苦的是,在大危机出现之后我不断地自责,不断地问这是为什么,以及对大危机能不能过去有没有把握……
  大彻大悟为智者。再度出山的时候,本杰明・格雷厄姆已经变成了一个宠辱不惊的老练之人,一边汲取经验教训一边改变投资策略,结果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把亏损的财富全部弥补了回来,几年后又重新成为百万富翁。尤为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在这次倾家荡产之中,本杰明・格雷厄姆总结出了一个永远不会亏损的投资秘诀――依靠着这个秘诀,之后的投资再也没有亏损过,而且得以迅速地东山再起。
  很多人就缠着本杰明・格雷厄姆讨教,却听他缓缓地说道:
  
  第一条:永远不要亏损。
  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是不是有些失望?但,牢记着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这两条投资铁律,就一定能够保证你的投资永不亏损。
  
  最“超人”的李嘉诚:
  独善其身观“风雨”
  
  很多时候,不听从先辈的谆谆忠告注定是要吃亏的。
  这不,就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铁律还在耳边回响的时候,从钢铁大王米塔尔到赌王阿德尔森、从“股神”巴菲特到“亚洲股神”李兆基、从俄罗斯能源寡头到中国地产新贵,无一不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至少亏损百亿美元以上,真个是应了那句戏谑之言:“金钱呀,瞬间蒸发了;腰包呀,眨眼干瘪了。”
  不过,有一个人“竟然”幸免于股灾。会是谁呢?华人首富李嘉诚。
  其实,早在2007年的时候,每次的重大媒体发布会上,李嘉诚都会善意地提醒大家谨慎投资。比如:2007年5月,李嘉诚说:“A股投资者,要注意泡沫风险。”再比如:2007年8月,当港股在“直通车”消息的刺激之下快速飙升时,李嘉诚说:“香港与内地股市均处高位,要留意美国次贷问题。”而进入2008年之后,3月27日,刚刚经历“3・17”股灾的港股开始出现反弹复苏,李嘉诚却坚定地对香港市民呼吁:“经济风暴还没有完结,买楼买股要量力而行。”8月22日,香港股市在内地政府将斥资数千亿元救市的刺激下再次飙升,李嘉诚又一次语重心长地劝诫:“大家要慎重考虑……”
  也正应了“忠言逆耳”的那句老话,李嘉诚说得是“口干舌燥”,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他――股评家批评说“不懂股票市场”,众多的百姓炒股者压根就不听。
  见此,在“摇头苦笑”之余,李嘉诚只好“自个儿先行准备过冬的粮食”了:先是大手笔减持手中的中资股票,比如南方航空、中远控股、中海集运等;后是调整产业布局,比如继续坚持对赫斯基能源的投资、在香港楼市活跃的时候却“反常”地按市场单价开售新盘……
  也就是“一夜之间”的工夫,孰对孰错即刻就见了分晓:在分多次减持了1.62亿股南方航空股票、1.8亿股中远控股股票、5.56亿股中海集运股票之后,李嘉诚轻而易举地从中套现了17.02亿港元、51.72亿港元和20亿港元,从而及时地避开了“股票下跌资金流水”的雷区;对赫斯基能源的投资,除了在2008年上半年就收获了85.4亿港元的丰厚回报,还获得了“数名买家以高于目前石油市场现价向赫斯基能源购买三年后的生产量”的大单;主业房地产,也在6月份的时候就完成了2008年全年的交易生意,成功地避开了“从9月开始调高按揭利率并收紧按揭贷款导致的楼市逆转”的漩涡……
  在这个时候,先前觉得“李嘉诚有些聒噪”的人都闭上了嘴巴,转而对李嘉诚顶礼膜拜起来,但临时抱佛脚,终究是有些晚了。
  或许,还会有人说李嘉诚是未卜先知的超人,但相信更多的人会说李嘉诚是关注社会信息的智者。这不,李嘉诚自己就多次表示:“我经常想的是几年甚至十年以后的事情。”而这,正是他为何能在金融海啸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金 翎)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