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兆祥:中国海军史上的传奇人物:lol史上十大传奇人物

  一位神话般的人物,一段传奇般的经历。   十一岁考入黄埔海校,两次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   经历了北洋、民国、人民海军长达七十一年的海军生涯。   抗战胜利后曾因率“重庆”号巡洋舰起义而震惊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六十二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北海舰队、海军副司令员等要职。
  蔚蓝色的大海,激荡着一位大海之子宽广的胸怀――
  
  留学英国,争得荣誉
  
  
  1903年4月1日,邓兆祥出生于广东高要县(今肇庆市)。他的父亲是当地税务局的一个小职员,母亲则在家操持家务。在邓家十二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七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境立刻陷入了困窘。但母亲一心想让自小就聪明的邓兆祥出人头地,于是,省吃俭用,将他送进学堂。
  邓兆祥十一岁时,家里再也无法供他读书,在广州警察厅当厅长的一位同村族人邓瑶光帮了大忙,他鼓励邓兆祥报考黄埔军校海军学校。这是一所专门为培养海军人才创建的公费学校。由于各国海军都要到当时世界上海军最先进的英国去学习,所以英语成为必修课,黄埔海校的入学考试必考英语。于是,邓瑶光就帮助邓兆祥“恶补”英语,并作为保荐人,将邓兆祥送去投考。邓兆祥顺利通过了英语、国语、数学等考试。这样,十一岁的邓兆祥便成了中国黄埔海军学校第十六期学员中年龄最小的学生,从此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
  五年后,邓兆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送入上海吴淞高级海校学习。本来在这里要学习三年,但由于办学经费匮缺,他在那里只学了一年,学校就停办了,邓兆祥被安排到了烟台海军学校。一年后,他又来到南京水雷枪炮学校学习。
  先后十年,邓兆祥精通了航海、兵器、观通、水文、气象等多种知识与专业,成为当时北洋海军为数不多的基层业务骨干。邓兆祥通过海军舰艇实习,逐步被提升为部门长、副舰长、舰长等。原北洋海军转为民国海军后,邓兆祥成了国民党第一代海军军官。
  1929年,国民政府选派优秀海军军官去英国学习,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这期的留学生中共有八名军官,十二名见习生(即士兵)。当时邓兆祥是驻广东的第四舰队“飞鹰”舰少校副舰长,这个舰队有两名人选,邓是其中之一。可是当他到海军部报到时得知,留学生的名额被“有背景”的人占了,海军部的人问他是否愿意以见习生的身份前往。求学心切的邓兆祥连想也没想,就自愿由留学生成了见习生。这年,二十六岁的邓兆祥已经有了未婚妻,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远涉重洋去了英国。
  在英国,他们先是进入格林尼治海军学校,专修海军指挥专业。全部课程结束后,经过严格考试筛选,邓兆祥作为该校最优秀的四名学生之一被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录取。这里是培养海军高级指挥人才的摇篮,它的文凭通行全世界。
  
  在英国五年的留学生活中,邓兆祥几乎将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上。他成了英国的“海军通”,但也成了英国的“都市盲”。然而,他却以一个中国年轻军人的坚韧意志,攻下了这个全世界海军顶级高等学府的所有课程,他的学习成绩和刻苦精神传遍全校。邓兆祥在一向藐视中国的英国人面前争了一口气,给中国争得了荣誉。上世纪90年代,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访问,该校介绍情况时曾经自豪地说:“我们学院不仅是英国海军的最高学府,为英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还曾为中国培养了一位出色的海军人才――邓兆祥!”
  1934年4月,邓兆祥毕业从英国乘船回国。当他看到上海外滩的群楼时,思念祖国、想念亲人的心情,像黄浦江的江水一样在奔腾。然而,轮船靠岸时,他看到的却是插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在黄浦江横冲直撞,耀武扬威。他心中的一团火在燃烧。
  一个满腔抱负的优秀学子,将开始怎样的人生旅程?
  
  奉命炮击解放军,不肯靠岸
  
  邓兆祥被分配到上海国民党海军水鱼雷营当营长。鱼雷舰是攻击型战舰,可是,上海淞沪抗战的时候,由于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根本不想和日本海军作战,拒绝增援,致使上海沦陷,邓兆祥满腔的报国热情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更令他气愤的是,国民党为讨好日本人,竟然自己打开舱底,让江水涌进,使好端端的几百艘军舰自沉波涛。眼看着这一切,邓兆祥难压怒火,认清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是什么货色。
  1940年9月,邓兆祥被调到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部任中校参谋。1942年又来到贵州的桐梓马尾海军学校任训育主任。这所学校原在福建马尾港,曾经培养出甲午海战英雄邓世昌等。在这里,邓兆祥向学生们讲授海军史和中国海军屈辱的发展经历,讲新一代海军的责任,他说:“在甲午海战中,日本人将俘获我国的‘镇远’、‘靖远’号军舰,拉回日本本土,陈列在所谓的战绩馆中,向国人炫耀,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亲笔写下了“雪甲午耻”四个大字,悬挂在图书馆大楼上,并与学生拍照留念,要大家不忘民族的耻与恨,不忘中国人的血与仇。作为早年加入国民党的党员,邓兆祥与右派势力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从血与火的民族战争中,积累的是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迸发的是满腔的报国热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处在挟战胜国的余威、走富国强兵之路的大好时机。恰逢同盟国在分配剩余战争物资时,有一艘英国军舰要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海军。为了接收和学会操纵该舰,国民政府从青年学生中挑选了一批人,组成了“学员兵总队”。
  
  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参谋周宪章是邓兆祥留英时的同学,他就提名推荐了邓兆祥作为接收英舰的舰长人选。这样,邓兆祥被任命为赴英接舰学员兵总队第一大队的大队长。但由于邓没有在大型军舰上担任舰长的经历,于是,1945年9月被任命为日本遗留的“长治”号中校舰长。八个月后,邓兆祥率领学员兵赴英国接收赠送的军舰。这艘曾经是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旗舰的巡洋舰,原名叫“奥路勒”,后被蒋介石改名“重庆号”,任命邓兆祥为该舰的上校舰长。为接受和使用好“重庆号”,邓兆祥他们在英国一待就是两年多,进行了各种作战技术和远程航行的训练。
  1948年5月26日,“重庆号”巡洋舰从英国朴次茅斯港起航回国,8月14日经香港、上海等地驶至南京下关码头。
  蒋介石有了这艘现代化的“重庆号”,立刻就像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海军司令桂永清也夸下海口:“即使损失了全部的舰艇,共军冲破了所有的内河防线,本人也将率‘重庆号’在长江上下继续作战!”
  1948年10月初,邓兆祥奉命率领“重庆号”北上,加入辽沈战役的战团。当舰艇驶到锦州附近的葫芦岛港,蒋介石还亲自登上了“重庆号”,部署东北战事。
  此时,林彪指挥的第四野战军正在围困锦州城。毛泽东指示林彪,锦州是我必取、敌必攻的战略要地,拿下锦州,就可以割断华北和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对东北敌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蒋介石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派出了最精锐的廖耀湘兵团来解救锦州。
  10月10日拂晓,海军司令桂永清坐镇“重庆号”,指挥舰上射程达五十里的主炮和六门火炮,向坚守在塔山的我第四纵队展开攻击。这种舰炮威力很大,如果打得准,一发炮弹就可以炸翻一个排的防御阵地。但是,邓兆祥厌恶内战,就借口军舰吃水深,不肯靠近塔山海岸。由于在舰上看不到目标,只能通过地图间接射击,桂永清感到效果不佳,又怕误伤攻打塔山的“国军”,于是“重庆号”在盲目轰击五天后,撤出了战斗。
  塔山阻击战以我军的胜利告终,东北野战军四纵三个团被授予“英雄团”荣誉称号。而桂永清和邓兆祥率领的“重庆号”则无功而返,回到上海。当这艘巡洋舰驶入码头的时候,黄浦江最好的码头,最好的锚位,却都给美国兵舰占据了,他们只能在偏远的角落栖身。“重庆号”上这些以“老大”自居的国民党海军官兵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邓兆祥当时就想,美国帮助老蒋打中国人,但国民党在他们心目中如同草芥;而解放军却势如破竹,这样下去,蒋介石发动内战有什么好的前途呢?
  
  率领“重庆号”巡洋舰起义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国民党在辽沈战役中失败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国民党打内战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对蒋介石的腐败政府产生憎恨。尤其是“重庆号”上的水兵被拖欠了很长时间的军饷,当局又强行把他们从英国带回来的外币兑换成几成废纸的“金圆券”,引起了水兵们极大的不满。
  “重庆号”上有一个枪炮下士兼图书管理员,名叫毕重远,是中共地下党员。在他的秘密组织下,舰上成立了“重庆军舰士兵解放委员会”,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把这艘军舰拉到解放区去。1949年2月24日,“重庆号”被从高昌庙调至吴淞口抛锚待命,毕重远和“重庆军舰士兵解放委员会”从迹象判断,可能会开到江阴阻挡解放军渡江,于是他们在舰上雷达室开会果断决定:2月25日1时30分在上海吴淞口起义,并且决定争取舰长邓兆祥参加行动。
  
  他们首先切断了通讯电源,占领了兵器室拿到武器,关押了顽固分子;然后广播《重庆军舰起义告全体同学书》,并发动主机准备起锚。同时派王颐桢等三名代表,劝说邓兆祥起义。其实此时邓兆祥正在为自己受到国民党的排挤生闷气――连海军常识都不懂的桂永清当上海军司令后,把亲信都安排在海军的高级职位上,让他们穿上了将军服,利用军舰走私货物,为所欲为。邓兆祥因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因而招来忌恨。这样,自己继续留在国民党海军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最近风闻,“重庆号”早已被编入海军第二舰队,准备驶入长江,用来阻挡解放军渡江。而且,他的舰长位置也将被桂永清的亲信取代。所以,当有人帮他分析形势,劝他参加起义时,他考虑再三,最终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决定把“重庆号”开往解放区,摆脱国民党的控制。邓兆祥舰长在关键时刻调转矛头,使一些犹豫不决的人立刻坚定了立场,有的顽固分子眼见大势已去,也不敢与他做对了。
  邓兆祥亲自绘制了海图,设计瞒过了国民党海军当局。2月25日5时45分,这艘七千吨的巡洋舰,载着五百七十四名水兵,在邓兆祥一声令下起航,趁晓色开出了吴淞口。为避免遭到解放军的误击,“重庆号”舰桅上特意挂上了一面自制的白底红五星旗。1949年2月26日早晨6时,经过二十五个小时的航行,“重庆号”巡洋舰顺利抵达山东烟台港。
  这天早晨,一位早起的民兵突然发现烟台港外迷蒙的海面上出现一个庞然大物。他急忙报告了烟台军区值班室。军区首长立即带人赶到海边,随着海雾散去,一艘巨大的军舰出现在眼前。经过联络,确认这就是那个闻名的国民党最大的巡洋舰――“重庆号”!
  “‘重庆号’起义了!”一道电波飞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闻讯喜上眉梢,连连说:“好,好,太好了!”此时,国民党在宜昌至上海间的长江防线上,部署了一百一十五个师约七十万人的兵力,海防舰队也成为解放军渡江的劲敌,在这关键时刻,具有最大杀伤力的旗舰“重庆号”却倒戈来到解放区,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邓兆祥率“重庆号”投奔“共军”,使幻想固守长江防线的蒋介石大吃一惊,他一方面将海军司令桂永清撤职,令所有海军舰只一律不准出海;另一方面下令空军要不惜一切代价炸沉“重庆号”,以免为解放军所用。
  起义当天下午,“重庆号”被国民党一民航机发现。次日,便有国民党飞机前来轰炸。考虑到安全问题,朱德总司令亲自到舰上与邓兆祥一起研究对策,决定将军舰开往解放军占领的辽东葫芦岛港。3月3日,邓兆祥指挥“重庆号”启程。“重庆号”五个月前轰击塔山的硝烟似乎还没有散尽,但解放军不计前嫌,派东北军区参谋长伍修权亲自到码头迎接。邓兆祥对此感慨不已。
  3月5日,邓兆祥与舰上五百七十四名官兵,向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致电,表示参加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报效人民。
  3月15日,经中央批准,东北军区正式任命邓兆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舰长。而此时人民海军还没有成立,邓已经被任命为人民海军的舰长。这是我军军史上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3月16日,国民党派飞机到葫芦岛侦察。从17日到19日,又派出七架B-29重型轰炸机对“重庆号”实施高空轰炸,舰上六名士兵牺牲。3月21日,“重庆号”被国民党空军的一枚航弹击中舰尾,舰体受到严重损伤。此时“重庆号”燃油已耗尽,无法得到补给,只能在港口待着。为保护军舰和港口的安全,经请示中央同意,邓兆祥指挥水兵将主要机件油封,将舰上武器拆卸上岸后,打开舰舱底门,将“重庆号”自沉于葫芦岛港口。军舰慢慢下沉,海水吞噬着舰体,邓兆祥的心情无比沉重,这是他和数百名官兵在英国学习两年多、历时三个多月才开回来的啊!舰上官兵们仿佛失去了自己的家,许多官兵都抱头痛哭。
  
  正当官兵们心情沉重、士气低落的时候,毛泽东、朱德发来了嘉勉电,给了他们极大安慰。
  3月26日,中央派贺龙冒雨来到葫芦岛慰问“重庆号”全体官兵,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专门接见了邓兆祥,对他说:“你是海军的专家,建设人民海军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我原来不也是国民党的军长嘛,只不过比你早过来几天。朱老总、彭老总、刘伯承也都是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团长、旅长,现在正是他们指挥部队打倒蒋介石。希望你能为人民海军建设作出贡献。”
  贺龙说的每句话,都在邓兆祥的心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他说:“谢谢贺老总的信任和关心,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海军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之后,所有“重庆号”起义人员,一律安排到丹东海军学校学习,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起义人员打捞“重庆号”,两年后将其打捞出水。邓兆祥回到舰上欢喜若狂。
  1949年9月30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闭幕那天,毛泽东接见了邓兆祥、林遵等原国民党海军将领,征求他们对人民海军建设的意见。交谈中,邓兆祥表露出对昔日走错了路而内疚之情,毛泽东把手臂猛地一挥,说:“我们看问题不要割断历史嘛!这是当时历史条件造成的。现在你们走到革命路上来了,这很好嘛!要坚持下去。”此前,周恩来曾与邓兆祥谈话,邓提出了一个让过去一些旧海军人员出来工作的名单,都得到落实。朱德也曾专门邀请邓兆祥到中南海赴宴,朱老总频频敬酒使邓兆祥从心里感到温暖。邓兆祥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随即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心潮澎湃的邓兆祥目睹了壮观的欢庆场面。
  人民海军急需人才。1950年8月,邓兆祥自告奋勇,在青岛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快艇学校,并担任第一任校长。1955年3月,改任大连海军学校的副校长,协助海军司令员兼校长萧劲光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邓兆祥和教员一起编教材,做教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海军人才。第一批毕业生组成的快艇部队,在解放大陈岛、一江山岛战斗中屡建奇功,受到毛泽东的赞扬。
  1955年,邓兆祥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并获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6月,他从院校调到海军青岛基地,先后担任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及北海舰队副司令员等职。
  1965年9月,六十二岁的邓兆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海之子”最终魂归大海
  
  “文革”中,邓兆祥和许多老干部、老将军一样,受到了冲击和诬陷。有人揪住他过去的“历史问题”让他交代。邓兆祥坦然地说,我的问题,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最清楚,我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在他个人政治生涯十分艰难的日子里,作为一名饱经风霜的老军人,他照样履行军人的职责,坚持正常上班,一丝不苟地执行战备任务。
  1981年12月,七十八岁的邓兆祥从青岛调到北京,任人民海军副司令员。他尽职尽责,跑遍了北海、南海、东海、黄海的万里海疆。
  1985年,根据邓兆祥多次诚恳请求,中央军委批准他离休。从此,邓兆祥结束了他长达七十余年的海军生涯。连续服现役这么多年,在世界海军史上实属罕见,在中国也唯此一人。
  1998年8月6日,邓兆祥去世,享年九十五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
  遵照邓老生前遗愿,亲人们将他的骨灰撒入了黄海海域。祖国的万里波涛,拥抱着这位大海之子的英灵,激荡着他不平凡的传奇人生。■
  (责任编辑/穆安庆 电子邮箱:muaq004@163.com)

推荐访问:史上 中国海军 传奇人物 邓兆祥:中国海军史上的传奇人物 邓兆祥的传奇人生 中国海军史上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