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长富眼中的妹妹邓丽君:邓长富思念邓丽君

  1995年5月8日,一代歌后邓丽君于泰国清迈的湄宾饭店香销玉陨。15年后再回首,数十年岁月不过浮生掠影般短暂,但她的歌声,却仍然萦萦入耳。因为她的歌声,两岸歌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岁月:多少人听着她的歌声长大,多少人以传唱她的歌曲而闻名,多少人从她的歌声中得到慰藉……
  邓长富,邓丽君的三哥。近来以“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身份,穿梭两岸之间,联系安排并筹办各项纪念邓丽君的活动,对其胞妹离世15年后两岸仍有那么多的热情歌迷怀念邓丽君,他不胜感慨。
  从1967年9月推出第一张唱片开始,邓丽君的歌声便传遍华人世界,没有谁如她般。以歌声聊慰了无数听者的心灵。她以优雅端庄的形象、温婉甜美的歌声,使得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声。时值一代歌后邓丽君离世15周年。一系列纪念演出及出版活动在海峡两岸纷纷展开――
  5月8日,邓丽君祭日15周年当天,来自两岸的艺术家、学者汇聚台北参加“邓丽君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邓丽君的音乐价值;
  5月9日,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举力“穿越时空――台湾馆爱上邓丽君”活动,使大陆民众第一次全面接触这位传奇的歌者:
  5月14日,邓丽君慈善音乐会在成都登场,两岸知名歌手周杰伦、梁静茹、张靓颖、羽・泉、蔡幸娟纷纷献唱邓丽君知名金曲,演出的门票收入亦作为公益金用于四川震后重建工作:
  5月18日,由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北京东方松雷音乐剧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制作的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在北京正式启动,也掀起了两岸民众纪念邓丽君的高潮……
  值邓丽君离世15周年。作为其三哥、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的邓长富也特意撰文纪念妹妹邓丽君离世15周年,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15年来,两岸间的交流更频繁,两岸民众的交往更密切,对你的歌曲也没了限制,传唱你的歌曲也更普遍了"只是遗憾你无法亲自登陆。”初夏的5月,借邓长富前来北京参加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启动之际,本刊得以专访邓长富。听他讲述他眼中的妹妹邓丽君。以纪念这位风靡华人世界的一代歌后。
  
  生前未能来大陆
  
  尽管妹妹邓丽君已离世15年,对邓长富来说,妹妹的离世,是他最不愿意回忆的伤痛,因为一切都太突然。“妹妹的离世。对母亲的健康影响很大。母亲非常自责,以前母亲经常陪伴在妹妹身边,陪她四处演唱。因为父亲生病,母亲赶回台湾照顾父亲,虽然很不放心妹妹,但是妹妹总是高高兴兴地向母亲报平安,让母亲放心她的生活。当时家人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照顾父亲身上。但家中谁也没有想到,妹妹自己却走的这么突然。”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邓丽君歌唱事业达到了巅峰,此时她的歌声传到祖国大陆,掀起了风潮。邓长富说,妹妹走的匆忙,留下很多的遗憾。最令人惋惜的一件事情是她没能够到大陆演唱。曾在台“国防部总政战部”任职的邓长富说,妹妹曾有两次来大陆演出的机会。“1981年大陆有关方面邀请妹妹回大陆演出,妹妹很期待在大陆民众前一展歌喉,她的想法很单纯。当时,我在军中任上校,她来问我,我说‘我可以退伍陪你去’。后来‘军方高层’关切捎话‘邓小姐去大陆会影响民心士气’,她因担心我受影响,因而未能成行。”邓长富所说“高层”,正是时任国民党副秘书长的宋楚瑜。宋楚瑜也曾对媒体回顾道,当年台湾刚刚宣布了“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所以蒋经国便让他试着说服邓丽君,经过反复的研究与沟通后,邓丽君终于决定放弃。直到1987年,大陆有关方面再度邀请邓丽君来大陆举行演唱会。“那次妹妹确实有些心动,但一方面当时她已经几乎不参加商业性演唱会,另一方面,当时妹妹为了去大陆,与台湾有关方面的耍员见面,这位要员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就当我没有听到过这件事情’,后来终未成行。也成为妹妹终身的憾事。”
  即使邓丽君不曾踏上大陆,她在大陆的专辑销售量,恐怕难有其他歌手可匹敌。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估计保守数字是1亿张。当时大陆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双卡录音机,不少大陆歌迷是靠双卡录音机转录邓丽君的磁带得以听到她的歌声。
  邓长富说。最近在整理妹妹的物品时,发现一封1988年的大陆来信,是由北京一家媒体寄来的,邀请邓丽君赴福建参加一个文艺晚会。“妹妹一直很希望有机会到大陆来做点事情。我们在家就讲山东家乡话。所以一般人可能没办法想象,我们全家对大陆有多么深的感情。她也希望有机会来大陆演出,但终因一些原因,一次也没有成行。”
  
  妹妹是个很传统的人
  
  “1985年,我去美国读博士,妹妹也在洛杉矶进修英文。刚到美国时,她一路陪着我,适应时差、到纽约的学校注册,她自己再回洛杉矶。”谈起与妹妹相处的日子,邓长富首先提到的,就是他在美国读书的那段日子。在邓长富眼中,妹妹是一个中国传统女性,自信、细心,性格外向但内心坚强。
  “一天,我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哭哭啼啼地说爸爸身体又不好了,怎么办呀?我安慰她说,父亲老毛病了,不要太担心。”邓长富记得在美国读书时,一次同学们起哄让他妹妹来大学演出,没想到妹妹很爽快便答应了。家人的需要,邓丽君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她每次回台湾时,都会给家里人买各种礼物,对朋友和家人充满深切的关爱。那个时候我父亲卧病在床,她每每从海外回来,就在病床前陪我爸聊天,专门逗父亲开心。”邓长富说,父亲喜欢听相声,而上世纪80年代两岸的关系仍比较紧张,妹妹每次都要历经艰难才能把侯宝林的相声集带回台湾。
  “妹妹在家里排行老四,上面是我们3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老二聪明点子多。总是带着我们几个兄妹一起玩。”那时像邓家一样的军人家庭在台湾十分清苦,但邓父对孩子们的教育却抓得很严。他们小的时候很怕父亲,父亲只要发脾气,他们全都吓得四散跑开。等他们长大了以后。父亲就不怎么发脾气了,但是也还是会说说他们的不是,包括已经大名鼎鼎的妹妹,回到家里也还是会因为一点小毛病被父亲提醒。父亲识文断字,几个孩子下学回家后都要背书给父亲听,然后去写毛笔字。邓长富说,父亲对他们兄妹影响很大,对他的期许,对妹妹邓丽君的期许很大。“妹妹从小就深得父亲的宠爱,6岁就显露出歌唱的天赋。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都是父亲骑自行车送她,下了学父亲还常骑着三轮车带她去看戏。”
  “妹妹中学二年级那年,所在的学校让她必须在唱歌和上学之间做一个选择。从小就参加各种演唱活动,参加所有歌唱比赛都获奖的妹妹,毅然选择了唱歌。”其实那时候妹妹的功课非常出色,古文学得特别的女子,中学一年级时就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国语朗诵比赛,获得了第一名。她的语言很有天赋。学什么都很道地,能用英语、日语、法语、马来西亚语,以及粤语、闽南话等外语或方言进行演唱和交流。邓长富说,除了热爱歌唱之外, 家庭生活的清贫艰苦,也是促使懂事的妹妹早早演唱挣钱的原因。
  在哥哥邓长富的记忆中,妹妹邓丽君很随和,私底下不爱化妆,也不像现在的明星带三四个随行人员,经常就是自己拿东西。他说,或许是老天爷太喜欢妹妹的歌声,所以早早唤她到天上去唱歌。在自己心中,妹妹邓丽君始终是那个淳朴的小妹妹。
  
  问答邓长富
  《台声》:邓丽君成名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邓长富:我妹妹成名后在海外的生活时间比较多。她知道作为中华儿女在外就要争气。当时整个亚洲歌坛竞争最激烈的就是日本。在日本没有实力就会被淘汰。她在日本也是下了很大的工夫,从语言、歌曲、生活环境都要去适应。不但要适应还要在歌艺上追求更高一层。她做了很大的努力。所以在日本很受欢迎。“有线大赏”连续三届她都是冠军。参加红白大赛,在日本流行音乐史上几乎还没有华人能够做到。她给中国人争来很大的光荣。我妹妹因为演唱而名利双收,平时出门很少坐家里的车,还是坐出租车。手上也很少戴首饰。我结婚时,她当我太太的伴娘,打扮得很朴素。我妹妹心态很平和,她常说什么都有了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她知道不管自己再怎么有名。也只是一个“人”。她待人处事很客气,不会让人觉得厌烦、高傲,就像个普通老百姓。她也不认为她有什么特殊。所以,在歌坛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针对她的恶意批评。
  《台声》:邓丽君如何看待金钱?
  邓长富:她生前就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可能大陆这边不是很清楚。我妹妹在过世前5年,已经完全不做商业演出了,就算给再多的钱也不会。按当时情况,她演出的酬劳是很高的,一个小时就要2万美元。她常说,社会给予了她很多,有成就后应该回馈给社会。所以她不愿再做商业演出。
  《台声》:作为家人怎么看待邓丽君的爱情?
  邓长富:我们家,除了我大哥之外,结婚都很晚,我们家小孩的婚姻都基本上不是很正常。我们对每个人的感情都很尊重。当然在感情上,我和她年龄上比较接近,她有什么事情都跟我说,我就开导她。在她那个圈子里的人跟圈外面的人接触得很少。人家认为她已经有相当的成绩了,不管是财富也好,名誉上也好,跟人家有一定距离。所以许多人认为很难和她接近,所以接触的圈子就越来越小。她生前也交往过一些男朋友,最后都无疾而终。后来,她也完全想开了,就说两个人相处,顺其自然,第二,她交的朋友一定要和我们家台得来。
  《台声》:1995年成立“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的初衷是什么?
  邓长富:我妹妹走得很突然,也没有遗嘱。我们一直想把她的理想、抱负和声音当成遗产接管下来。那时我还在军中。大哥、二哥也不太懂这些事,我们就共同推动基金会的成立。当初基会成立的几个宗旨:一是希望能够发扬流行音乐。二是帮助一些弱势群体,三是培养一些新生代的演艺人员。基金会成立后,我弟弟长禧具体负责,他管了十几年挺辛苦的。管理得也蛮好的。现在弟弟过世了,但是工作还是要做的。对于基金会,我们原来也有构想。想从历史上来找一个定位。今年在妹妹的忌日举办了一个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两岸与海外等地的学者、专家从学术上做一些探讨。到底邓丽君对民众心理有一些什么影响。
  作为家人我们一直很荣幸有这个妹妹,她用她的歌声表达对民众的关心,遗憾的是她没能来大陆。
  《台声》:“邓丽君”这个名字对您意味着什么?
  邓长富:她始终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淳朴的小妹妹。我希望大众不要把对邓丽君的怀念,只集中在她的容貌、歌声之中。她已经从一个故去的歌手变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