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历史的厚重感,并非仅仅依靠视觉等感官可以轻易体悟到,唯有将心中的情感与前人相接,成为过往仁人志士精神情怀的延续,才能感受到前人流传千秋的那股豪情壮志。正如史学家钱穆所言,历史事件的伟大就在于当时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其后的历史发生大作用与大影响:而历史价值。不仅表现在其当时,而更表现在其过后。历史精神的确是寄存在文物之上,但要从文物中深刻体悟到历史,却需有深深的民族情感。
  
  庐山孤军抗战咬定青山不放松
  
  1938年夏,抗日的战火蔓延到了长江一带,庐山被划为抗日游击根据地。随着庐山周围的据点先后沦陷,庐山成为了孤岛。而守卫着庐山的两个装备并不精良的地方保安团,即是抗战史上著名的庐山孤军。
  从1938年8月到1939年4月,庐山孤军抗战总指挥杨遇春指挥着这两个地方的保安团,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和坚韧的精神粉碎了日军一次次猛烈的进攻。与日军周旋达8个多月,不仅延缓了日军占领庐山的时间,同时也牵制了日军西进的步伐,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在长期固守中,庐山孤军不仅奋勇杀敌。最后还依靠缜密的情报网和隐蔽快捷的行动安然脱险,实在令人称奇。在庐山仙人洞石壁上。庐山孤军总指挥杨遇春曾留有这样的石刻:“奋勇忠贞来保国,此公无我待他人。登临胜地驱胡虏,免教神仙堕劫尘。”与庐山孤军在军事上的孤立不同,庐山孤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当时国内媒体大量报道了庐山孤军的事迹,全国各地纷纷捐钱捐物支援庐山孤军。山下的百姓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将物资从日军的包围空隙中偷偷运送上山,这些都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誓死抗战的决心与勇气。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郑板桥的这首诗,形容庐山孤军抗日,固守匡庐之时的气势与精神,可谓恰如其分。
  
  万家岭大捷热血曾经洒落这里
  
  九江德安县万家岭地区,一场气壮山河的抗日战役曾在这里残酷地进行。1938年,在薛岳将军指挥下,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万家岭地区激战12昼夜,取得辉煌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这便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正面战场三大捷之一的万家岭大捷。国共双方都十分推崇的一代将星叶挺将军如此评价万家岭战役:“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曾经历过万家岭战役的老人说、“什么叫做血流成河?我是真正地看到了血流成河。”可见当年这一战役是用血肉粉碎敌人进攻的惨烈战斗。在这场战役中,日军除了以战车、飞机、大炮配合步兵强攻。还使用催泪弹,施放毒气,可谓不择手段。即便这样,日军硬是不能越雷池半步!中国军魂浩然回荡于战场上。“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如此的军队。如此的战斗,其中的气概。或许唯有楚辞《国殇》中的诗句能够略道出其中一二。万家岭之战,虽然在最后的关头未能组织强大的力量,彻底歼灭日军106师团,但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和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遭灭顶之灾。这在抗战历史上几乎是从未有过的。
  70多年过去了,万家岭大捷的历史文化遗产依然保护得很好,并在新时代中展现着独特的风采。如今薛岳将军的指挥所还完整地保存着,在德安县博物馆内还陈列着万家岭大捷的文物,当年万家岭中国军队与日军激战之处等战场遗址基本没有动,并且正在申请国家级保护单位。

推荐访问:铭记 传承 精神 铭记历史 传承精神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论文 铭记光辉历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