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为主,辩证取舍|辩证取舍

  外宣期刊要想达成令人满意的外宣效果,就要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并据之策划选题。策划选题要紧密结合外宣期刊自身特点,通过有的放矢,辩证取舍,在国际舆论阵地上发挥独有的作用。
  
  以我为主 兼收并蓄
  
  外宣期刊选题策划要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以我为主”,就是说外宣期刊首先要服务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维护和塑造国家的正面形象做出不懈努力。兼收并蓄是指适当考虑国外读者对于阅读内容的需求,在设计、编排、文字风格上可以更多地遵照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
  中国外文局所属期刊,团结了一大批对我国比较友好的外籍人士,并且经常刊发他们所撰写的关于中国的稿件,取得了很好的外宣效果。外籍人士所撰写的稿件,在视角和文字风格上较之我们自己所撰写的稿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较容易得到国外读者的认可。外文局所属《今日中国》阿文版每期刊登的外籍人士所撰写的稿件,篇篇都被对象国的主流媒体转载、引用。《今日中国》在推进期刊本土化工作中,将选题策划和设计制作、出版发行等环节都前移到对象国,尽量贴近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而选题的确定权则放在国内总部,保证了“以我为主”的原则。
  有的外宣媒体为自己的稿件能够在对象国落地,还想出了一些办法,比如,聘请对象国主流媒体的责任编辑作为自己的兼职编辑,将我们国家希望对象国主流媒体刊登而在一般情况下人家不乐意主动刊登的材料提供给兼职编辑,请他们按照自己所供职的对象国主流媒体的要求进行编辑,之后刊发出来。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对当今的国际舆论影响很大,在一些特殊时期,西方媒体并不会完全按照“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报道中国,能够设法通过一些国际媒体发出有利于中国的声音,尤其难得。
  
  有的放矢 辩证取舍
  
  曾有一段时期,国际舆论针对“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大作文章。于是,我国的外宣媒体纷纷作出回应。有的强调中国制造出来的产品物美价廉,有的强调责任在对象国采购商,因为部分对象国采购商只考虑利润,所以出价极低,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低劣。然而,这些回应对正本清源的效果甚微。
  一位曾经在西方发达国家使馆工作过数年的埃及高官对笔者抱怨说,为什么他在西方发达国家买到的中国产品质量都很好,而在他自己的国家,买到的中国产品质量却不能得到保证呢?是不是中国对于埃及的一种歧视呢?而埃及的一名中产阶级人士却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说,如果买一盏从发达国家进口的灯需要1万元,能够保用10年,而买一盏从中国进口的灯需要1千元,只能够保用5年,他当然选择购买中国灯,5年之后还能够用同样低廉的价格换一盏更加时髦的。埃及的下层人士则基本上都喜欢中国产品,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简直就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可惜他们的声音没有在西方主流媒体上得到体现。
  以上三种不同阶层的声音说明―个问题,就是我们对待境外涉华舆情的态度,要认真对待,但也不能完全跟着走,不然很容易坠入陷阱。比如国际舆论说中国经济将要崩溃了,我们的外宣媒体赶紧说中国经济如何繁荣,中国国力如何强大,结果反倒可能给“中国威胁论”提供口实。反过来,国际舆论说中国威胁世界安全了,我们的外宣媒体又赶紧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穷着呢,结果国际舆论又说中国这么说是不想负担应尽的国际责任。总之,非左即右不应该是外宣媒体应该持有的态度,我们的外宣媒体应该有相对稳定的立场。我们在“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上的立场就是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连韬光养晦也不用提。
  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阅读《中国建设》(现用名为《今日中国》)后肯定了杂志的方向,认为“《中国建设》用事实说话,对外宣传就是应该这样做”。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用事实说话了呢?还有一个辩证取舍的问题。不能说连篇累牍报道西部贫困地区就是用事实说话,也不能说只报道东部发达地区就是用事实说话,要注意分清主流与支流,在具体的选题策划中,也要分清重点与非重点。举例来说,有的外宣媒体因为李宇春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就说我们国家现在审美上流行中性美,如果真正在民众中做一个调查,结果未必如是,不然李宇春也不会成为某些媒体所谓的“广告毒药”。

推荐访问:取舍 以我为主 以我为主 辩证取舍 以我为主 以我为主题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