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坦率、真诚,让世界了解当代的中国人(下) 真诚而坦率的成语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度走向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在重新审视着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怎样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的文化应以怎样的方式让世界了解认同?在“中国文化德国行”之后,央视演播室请来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请他们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观众一起向世界讲明一个当代的中国。本期我们接着欣赏他们的精彩对话。
  
  沈冰:您讲到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来理解中国,我想到你们搞中华文化美国行的时候,据说这些宣传册都是在国外印的,是吗?
  赵:你这本是法国的中华文化行,是法国桦榭出版社编的。那本美国的文化行,是美国IDG国际数据公司编制的。法国编的这本书你注意,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反面的,并且都是黑白的,它给人留下一些思索的余地,就是浪漫丰义的色彩比较突出。那本美国人拍的就比较鲜明,美国人喜欢这样透明,不太留思考的余地,你看三个小姑娘都很漂亮,就可以了。
  
  沈冰:来,现场的法国朋友举子,我看一看,您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外国观众4:那当然,赵主任说得很对。
  赵:实际上还有一本德国人编的。
  
  沈冰:您能告诉我们德国的跟这两个有什么区别?
  赵:德国人的封面没有图片,它翻开以后装在里面。因为他觉得这是个哲学问题,不能一眼看透。
  
  沈冰:我来求证一下,您觉得刚才赵主任说得对吗?
  外国观众5:我觉得赵主任说的对德国人太友好了,我恐怕德国人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照片。
  赵:幽默也是人们可以互相沟通的,英国的幽默像红酒,就是喝了以后还有半小时或20分钟的回味;美国的幽默到处都是,非常普遍,是必需的,像可口可乐;德国幽默像威士忌,不是每个人都能喝的,但喝了以后,可能要一小时还在玩味。
  
  沈冰:我们刚才找了美国朋友和德国朋友,有没有英国朋友?您怎么样看刚才赵主任的关于英国幽默的这个评述?您同意他的说法吗?
  外国观众6:正确。
  赵:他的回答就是英国绅士的幽默。
  孙:对外介绍中国,要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不同的特点,我是赞成的。我的这个观点不是最主要的,我的观点最丰要的就是要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是有共性的。善良、公正、正直,这个在任何国家都是受到赞扬的。有一年找到亚特兰大去访问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这个家庭夫妻两个,3个孩子,最大的只有5岁,看到我们来,他们都躲到了门后。但是两个小时不到,大孩子就拉着我去看他的玩具室。为什么孩子那么容易沟通呢?不需要用语言就能沟通呢?因为孩子最终感觉到这个人对他没有威胁,这个人是善良的,是爱护他们的,所以我说人与人之间要沟通。第一必须没有偏见,去掉偏见是非常容易沟通的,那些差别都不在话下的。
  
  沈冰:那您刚才讲到这个偏见问题,我就想起来赵主任在国外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您也讲到国外的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一方面很少量,另外一方面在这个少量的报道当中可能还会有一些偏见。
  赵:这里边大概有1/4是没有评论的,事实的报道;还有1/4相当友善;此外就很复杂,这里包括对一些问题的误解,也包括对中国的不了解,似乎很多评论中国的专业作家并没有来过中国,所以我倒是特别想请那50%对中国报道有扭曲的人来中国看看。
  
  沈冰:你觉得要带他们来看什么地方?
  展览架起了跨越文化鸿沟的桥梁
  梦想到中国旅游的纽约人,如今只要到曼哈顿的贾维茨中心看一看。就能体会到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的过去与现在了。“走进中国”大型文化展览9月5日在贾维茨中心开幕。几家美国大公司赞助了这个展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此次展览的目的是希望美国人民能了解中国文化和其积极、健康的一面。还说,文化上相互了解的基础是政治上相互理解的基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纽约州州长帕塔基出席了开幕式。这次展览毫资700亿美元,有服装服饰展览.有精湛的现代工艺珍宝。而旅游展把观众带去探索中国各地的美丽风景。举世闻名的长城与高耸的摩天大楼交响辉映,展览了中国经济转变的典型。
  (纽约时报2000年9月6日)
  赵:我觉得他感兴趣的部分,除了国防机密之外什么都可以看。事实方面我希望尽量准确,评论方面随便。比如说现在中国路上汽车很多,但有人不遵守交通秩序横穿马路,这都没有问题,这都是事实,都可以报道。但是不能反过来悦,中国没有汽车,那就错了。事实只要是符合,我就很高兴,至于怎么评论可以不同。
  外国观众8:其实刚才我听赵主任提到一个统计,50%的报道是负面的,25%大概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还有25%是比较正面或是中性的。如果任何英国的政客能够得到这样的报道,从英国的媒体里,他会非常羡慕的。因为他能够得到5%的正面报道,10%就很不错了。
  赵:这个可能就是一个文化差异了,不过根据他的提醒我也许可以安慰一下自己,不要那么着急,慢慢来吧。
  潘杰克:那么从文化上来讲,如果说我们的这种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工作是不是应该在更高的层次上来提高我们文化的透明度?
  赵:这个节目我看比较透明,也比较真诚。的确向外国人说明巾国的时候应该说得比较全面,应当把自己觉得得意的、好的一面说出来,也把困难的、不满意的一面说出来。
  孙:有时候我们讲文化交流,不要讲得题目很大,要从细节,从具体做起。我可以讲一个小小的细节给大家听一听,上一次我们在美国搞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2000年9月8号晚上),中央民族乐团,指挥陈燮阳先生,为美国的观众演出。当时最高的嘉宾是江泽民主席,江泽民主席在开幕之前一刻钟到达会场。但是那天纽约因为开千年首脑会议到处戒严,所以普通观众不能按时赶到剧场。到了开场的时间,观众只到了2/3,1/3都没有到场。后来我请示江主席,江主席说美国的普通观众听一场中国的音乐会不容易,应该等一等这些观众。
  
  沈冰:他提出来等等普通观众。
  孙:对,等等普通观众,当时我非常感动。江主席考虑到美国的一些普通观众,但是我怕造成误会,如果明明是江主席要等等美国的观众,最后进场的时候人家以为我们在等江主席呢。所以我马上同陈指挥和团长商量,一定要向观众讲明,说贵宾已经到达,因为交通的原因,很多美国观众没有到达,要等一等。为了使先到达的观众不太寂寞,我们临时决定给他们加演几个曲子。我想这个细节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音乐让他感受到中国文化,本身这个细节就让美国的观众感到一个国家元首是那么关 心普通的人,听一场音乐会不容易,要等一等。而且他们还会觉得中国的组织者也不错,使早到的观众也不吃亏,还可以多听几个曲子。觉得中国人是很关心、体贴人的,就这样,通过这样一个细节就把中国的文化传达给世界了。
  赵:当时我在场,那天晚上有很多美国的重要人物,特别是世界500强内的美国公司来了很多。当时我们很着急大家到不了,不准时是个坏习惯,我们觉得很难处理,这个时候这样一个解决办法我们觉得是比较完美的。
  
  沈冰:好,我们来听听这位朋友的问题。
  中国观众我参加过中国文化美国行的采访工作,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我一回来我的好多朋友就问我,说你在那边采访这个活动,发回那么多报道,都是效果非常好,影响特别大。你们的报道确实有这么人的影响力吗?这个活动国外的主流媒体是不是也是这样报道的,你们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呢?好几个人间过我这样的问题,今大正好在这儿,我就把这个问题转给两位嘉宾让他们来回答一下好吗?
  赵:我应该送你那本书,是各个通讯社的,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还有德新社他们的报道以及一些华文报纸,说明他们很重视,我们收集到的报纸的文章500多篇,而不是你作为中国记者把它泡沫件地报道,不是的。你还是比较实在的报道,我想是这样的。
  孙:是的。我看主流媒体对这次活动的报道比以往的活动多得多,包括《纽约时报》,很多大的媒体基本还是正面的。
  
  沈冰:更多的朋友能不能够给怎么样更好地把中国推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来捉一些建议?
  外国观众9:我们今天谈了很多的渠道去解释或者是展示中国,在国外,有一个我们还没有说,就是电影。所以我就想问,电影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我记得在美国读书的时候,通过电影去了解和对中国感兴趣。
  
  沈冰:您是从中国电影开始对中国感兴趣的?赵先生好像曹经说过中国人通过美国电影未?解美国已经做到,但是美国人通过中国电影来了解中国似乎还没有做到,您是不是现在还这样认为?
  赵:是这样认为。因为不是美国人都不看中国电影,而是看中国电影的人很少,但他就是那个少数人之中的一位,并且是有心人,看了以后,能够被中国文化所吸引,这是很难得的,向他致敬。
  外国观众10:我想提个问题,就是北京2008年怎么样去办奥运会?介绍中国哪些方面给国外,我不知道两位部长就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
  赵:我想有两个目的,一个,把运动会办好。另一个,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孙:我觉得一方面是想让世界来认识中国,同时应该努力把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过程当成中国人向世界学习的过程,互相学习的过程,不光是说把中国的文化延续下去。
  
  沈冰:现在我想请两位嘉宾为本期《对话》作一下结尾。
  越:一件事情过去之后还要回味,不要过去就忘了,不要忘记旧日的时光。对今后,今天就是旧日的时光,不要忘记旧日时光,不要忘记旧日老友,我们要保持联络,不是今天见了面,今后在路上见了就不认识了,说我们见过面,我们在那次《对话》节目上。并且也可以给我们发电子邮件,也可以写信给我们,我们应该经常保持,一个文化的朋友,不是做生意,也不是谈政治,是文化的朋友,这个比较容易做,我想大家也愿意,这样我们的《对话》就有永恒性。
  孙:实际上鲁迅先生说过,沟通人们心灵的没有比文化艺术再好的东西了,文化艺术它应该成为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这个桥梁是双向的,我们走出去,国外的朋友走进中国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做建筑桥梁的工作,使我们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世界,也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谢谢大家。
  责编:潘天翠 王 虎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