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沉思] 历史在这里沉思书评

  有人说,书房讲究题名。或以书房周围的山石花木为题,或以腊梅满院谓为“闻纱香室”,翠竹环绕称之“小竹里馆”,我这间陋室则因书法家张星槎先生题匾“藏乐斋”而得名。   这一个“藏”字基本涵盖了我的前半生。从1979年9月开始,我狂热地迷上收藏。无论是中外钱币、邮票、火花、烟标、粮票、扑克等,只要是罕见品种皆让我爱不释手。历经30多年的积淀。目前已藏有六壁藏品和各类书籍。
  我一生与“书”有缘,读书、教书、当秘书,看书、藏书、当书记。平日里,在书斋把玩收纳藏品之余,“乐读”也是我的一大爱好。记得小时候,老人常鼓励我们“苦学”、“苦读”,在今天看来,应该叫“乐读”,读书的过程不仅教人优雅温良。知理恭谦,更是繁忙公务闲瑕静心养性的一湾避风港。也许是收藏成癖的原故,我尤其喜欢收集与贵州史志相关的典籍,如《贵州省志》系列,各县《县志》系列,使得收藏和阅读两不耽误。每当在书斋里品读妙趣多姿的风土人情,或仰望先贤师尊的时刻,不由得想到王佐良先生所译的培根在《论读书》中说的一段话:“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以古鉴今使人虚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而在俗事俗物纷扰的当今社会,澄明清澈的阅读时光则更显难能可贵。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把读书归纳为“三个境界”,第一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细细揣摩其中起伏变化,感觉收藏和阅读二者仿若殊途同归,似都讲究“厚积薄发”。如已故学者史铁生所说,“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消息的传达与继续,所有的消息连接起来,便是历史,便是宇宙不灭的热情”,是的,所有历史在这片方寸之地绵延,激荡,沉思。
  
  党员干部书屋
  
  驾驭苏联兴衰史这样宏大的主题,对任何一位历史学家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以往一些相关研究中,多是把中国历史作为主线,重点在于论述中共对革命和内战的考虑及其战略、策略的变化,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即作为国际背景的苏联对外政策及冷战格局的变化。
  温家宝总理曾说,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这本《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以全新的视角和透彻的剖析,娴熟地运用苏俄历史文献,向读者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大国兴衰的真相,充满睿智,发人深思。我认为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或是机关公务员都值得一读!
  推荐人:贵州省经
  信委非公经济处处长 周航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
  
  作者:沈志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摘录:具有93年历史、执政达74年的超级大党一瞬间瓦解了,领导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半世纪的超级大国神话般消失了,悠久与短暂,强盛虚弱,历史的变换究竟说明了什么?
  
  读书故事
  
  周恩来:对于一切主义进行推求比较
  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精读和涉猎了中外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以及欧洲卢梭、赫胥黎、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他在博览的同时,以审慎求真的态度“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周恩来在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后,将其与孟子的思想进行对比,于1915年秋天在《子舆氏不言利,司密氏好言利,二说孰是?能折衷言之与?》一文中写道:国家适值存亡之秋,如何拯救中国,有的主张“必自正人心始”。有的则主张“国富则民必强,民强则国斯兴”。周恩来提出,二者不可偏废,需折衷取之,孟子的“言义不及利。乃正人心之所本也”,亚当・斯密的“言利不及义,斯富国之左(佐)证也。”“二氏之说尽善”。但如果分而行之,只能“促吾国之亡”。周恩来将古今中外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中国历史与国情评析其适用性,这种读书方法有其独到的指导意义。
  早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周恩来就曾在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文章中写道:“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乎将来。”他认为现在努力求学,是为了日后能“作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以其所学,供之于世”。周恩来还是写过一副著名的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周恩来一直以此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
  
  新书架
  
  《毛泽东评说中国历史(I)》
  主编:赵以武 人民出版社
  《思考中国》
  红旗出版社
  《舒力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作者:胡舒力 中山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大参考》
  红旗出版社
  
  毛泽东箴言
  
  角度与视野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8页
  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人的事的。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789页
  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53页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毛泽东选集》第8卷第383页
  
  读点经典
  
  未选择的路
  (美)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日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红书架
  
  《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60年》
  丰富真切的激情,朴实流畅的笔调,娓娓道述了作者从西南联大走来的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与人生轨迹,刻画了一个“老联大人”在时代风云变幻中执著的学术追求、恪守学术节操的赤子之心以及与时代变化息息相关的个人命运。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定价:60.00元

推荐访问:在这里 沉思 历史 历史在这里沉思 历史在这里沉思txt 历史在这里沉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