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和谐生活的典范] 家庭和谐典范

  余达忠先生所著的《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是“贵州本土文化2001”丛书中的一本,他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了岑努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历史、语言、信仰、婚姻、丧葬、节日等,阅后使我对岑努村社会有了一个系统的印象。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内容提要”所介绍的:“黔东南一个山村,从路边到山顶,汉、侗、苗多个族体分层居住,各有语言、信仰、习俗,却没有冲突,显露出了和谐组合的发展优势”。作者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边远贫穷却民族和谐相处的桃花源般的村寨。
  岑努村是我省黎平县大稼乡一个坐落在一片苍茫大山上的独特自然村寨,全村180余户,千余人,有潘、姜、杨、石、龙、李、张7个姓氏,苗侗汉三个民族。几百年来,他们共同居住在一个村寨内,房屋相挨,田土相连,山林相接;他们相厮相守、相依相靠,一起踩秋山、播春田,共同迎朝阳、送夕雨,但从来没有产生过民族纠纷或者族姓纠纷。
  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如此和谐?是对家、对家园的执着追求,把苗、侗、汉三个族体汇聚到岑努,他们共同开发、创建了岑努,各族、各姓都是岑努的主人。在岑努,三种语言都是主流语言。他们互相尊重,地位平等。三个族体虽然居住在一起,但各族保持各族的语言,各族有各族的居住地域,他们谁也不歧视谁,谁也不同化谁。岑努人还很团结,有事互相帮助,这一点在丧事中尤其表现突出。只要出现丧事,寨子中半数的族姓都会参与进来,除了本宗族全力以赴外,其他族姓也尽力相帮。岑努有一个普遍现象是不同姓氏之间结成兄弟房族。结成兄弟房族的现象,就使同在岑努生活的3个族体、7个姓氏之间形成了一个互相拉动、联系密切的网络,每一个房族、每一个姓氏,都只是这个联系紧密的网络中的一个网眼,这也就无形中强化了岑努的3个族体、7个姓氏之间的整体感和全局观念,成为他们能够和谐相处的基础。
  正如作者所说,岑努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具有巨大意义,尤其是文明的冲突,文化的冲突,民族的冲突已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的今天。岑努的现实存在体现出来的意义,对文明进程、文化建设,对我们的生存、生活的启示就越发富于现实意义。或许,岑努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提供一种示范,指出一个方向。

推荐访问:典范 民族 和谐 民族和谐生活的典范 民族团结的典范 做民族团结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