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蜜月期关系有多好【中国高尔夫的蜜月期?】

  1984年,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俱乐部――中山温泉高尔夫俱乐部在广东成立,它的阿诺庞玛(Arnold Palmer)也在这一年启用。这个由霍英东投资的俱乐部把远在西洋的高尔夫运动带到了刚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中国。
  
  被喻为拥有贵族血统的高尔夫运动,向来就在中国享有各种充满热情的声誉:贵族、精英、高端……那是上流社会的敲门砖。流转在高尔夫的圈子,就等于置身上流社会。在随后的几年,虽然中国还没有开始生产高尔夫球、球杆等设备,却诞生了很多带着“高尔夫”字眼品牌的雨伞、上衣……1980年代的中国社会充满了理想主义和热血沸腾,那是一个诗歌的年代,物资相对贫乏。高尔夫刚刚进入中国那几年,只是少数人的游戏。球场少,人少。不过,中国高球近年来联姻地产,又经奥运风潮,让人不禁发问:中国高尔夫是否迎来了蜜月期?
  
  联姻地产
  高尔夫球场凝聚高端圈层的能力,聪明的地产商看在眼里,热在心里。有了好的球场,球场周边的地产建筑和酒店等项目不请自来。事实证明,这算是天作之合,各取所需。一个成功的球场可以带领周边地产项目持续增值,还可以为周边的商务项目比如酒店等服务业带来巨大的人气。
  高尔夫跟地产的联姻,经历了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地产和高尔夫球场的拼接,就是地理位置上的联姻。开发商把地产项目建在球场周边,住宅有很好的景观,还能就近参与这项贵族运动。而地产带来的人气自然也是高尔夫球场所乐见的,你情我愿。第二个阶段是把建筑融入高尔夫球场,通过玻璃幕墙和大的开窗,让业主在家里坐拥绿色高尔夫景观,在家门口享受高尔夫运动。第三个阶段是现在众多的高尔夫别墅社区正在努力做的,就是把高尔夫文化融入业主的消费和生活中,打造有地方特色的高尔夫文化,打造属于球场的Club Feel。
  高尔夫球场是一个奢侈的建设,一个球场占地面积少则八九百亩,多则千余亩。球场草坪用草多是国外进口,草坪维护成本非常高。而上升缓慢的高尔夫人群让目前国内很多高尔夫球场处于亏损状态,所以能密切跟财大气粗的地产行业捆绑在一起,就是找到了稳定发展的后盾。
  而对于地产行业来说,能有效科学地利用高尔夫球场带来的人群和关注度,对地产品牌营销和客户扩张都是一条捷径。首先高尔夫球场带来的客户圈层对于现在的别墅楼盘来说,几乎是一个定制的宣传对象;其次,高尔夫球场的重大赛事会给地产项目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根据国际高尔夫组织(NGF)研究表明,在欧美,高尔夫别墅的平均升值幅度是其他别墅项目的6倍;在中国,高尔夫别墅比其他别墅的价值至少高出20%~30%。
  
  奥运风潮
  20多年的发展,中国高尔夫球场包括在建的也不过500余个,横向比较一下,这项数据在美国是20000多,加拿大是4000多,日本2500多。据统计,发达国家的高尔夫人口基本上都超过总人口的10%。
  这个速度太过悲观,悲观得让人说大话的底气都没有。不过,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2009年10月9日,国际奥委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宣布高尔夫将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于2016年重返奥运会。这让中国高尔夫看到了希望,“中国高尔夫将迎来黄金十年”。
  我们的体育是举国体制,任何一个奥运项目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为那意味着金牌。这不,高尔夫已经被定为2013年第12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已经表态,未来几年要大力发展高尔夫运动,积极推动高尔夫球场建设,把球场从目前的500家扩展到2015年的2700家。五年时间,2200多家球场,这不是一个天文数字,也够惊人了。
  如果仅仅为了奥运会揠苗助长地“扶持”中国高尔夫,怕是太过一厢情愿。目前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大多依赖地产项目,特别是别墅项目――事实上2006年政府就已经扼住了别墅类项目开发用地审批的脖子。到2015年,拿什么去增加这2200余个球场呢,建成后,拿什么去养这些球场,可能不是开两次会就可以解决的。
  中国的高尔夫发展空间很大,这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差池,但有很多尴尬的现实也许应该引起这些热血头脑的注意:比如中国土地资源的稀缺、高尔夫人群(包括教育人才、管理人才)的发展速度、本土特色的高尔夫文化和理念,等等。

推荐访问:蜜月 中国 高尔夫 中国高尔夫的蜜月期? 中国高尔夫球场排名 中国高尔夫球员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