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潜叶蛾 [用粘胶诱捕器防治柑橘潜叶蛾药效评估试验]

  一、试验目的   评价试验药剂对柑橘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安全性等,为大面积防治潜叶蛾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及安排   1. 环境条件 试验地均为传统脐橙老基地,园地为坡地,树龄10年,亩栽60株,果园处于盛果期,管理水平一般,试验期间果实处于幼果期,嫩叶上潜叶蛾发生较为普遍。每个处理均设3次重复,各次重复的栽培及管理条件均一致。1区为粘胶诱捕器防治区,设在大余县浮江乡浮江村廖信智脐橙园内,杂草覆盖率90%;2区也是粘胶诱捕器防治区,设在浮江村廖忠荣果园内,杂草覆盖率80%;3区为化学防治区,设在廖信智果园内,距离性诱剂试验区1000米,杂草覆盖率100%;4区为不防治对照区,设在廖信智化学防治区果园边,设3株树,栽培及管理条件一致。
  2. 药剂用量与编号(见表1)
  3. 小区安排 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其分布图如下:
  小区面积:药剂处理区为0.12亩,计9株果树,设3个重复;不防治区为0.04亩,计3株果树,设3个重复。
  4. 施药方法
  ①使用方法。试验时间为2010年7月8日至9月6日。按试验设计在粘胶诱捕器区放置粘胶诱捕器,两个处理每亩分别放置2个诱芯、4个诱芯,放置高度距地面1.5米,1个月换1次诱芯,每5天调查1次。化学防治区每亩配制好药液180千克,以叶片为重点,正、反两面均匀喷透,以喷至叶片滴水为度,按农户常规防治方法和用量用药。
  ②施药器械。采用WS-16P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2~0.4兆帕,流量0.65~0.88升/分钟,活塞行程60毫米,皮碗直径46毫米。
  ③施药时间和次数。当夏梢长到20厘米左右长时,于7月8日在粘胶诱捕区挂放粘胶诱捕器,8月7日换诱芯1次;7月8日在化学防治区施药1次。
  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化学防治区:7月8日每亩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445克,亩用水量180千克。
  性诱剂区:6月27日施用25%克百威600克、25%噻嗪酮600克;8月13日施用25%苯醚甲环唑600克、40%阿维菌素300克、25%噻嗪酮600克;9月6日施用25%苯醚甲环唑600克、40%阿维菌素300克、25%噻嗪酮600克,亩用水量250千克。
  三、防治效果调查
  1. 土壤资料 试验地为坡地,红壤,有机质含量1.3%,pH值6.2,肥力中等。
  2. 调查方法 7月8日施药前调查1次,其后每隔5天调查1次。
  性诱剂区诱杀成虫调查:放置性诱剂后,按“五点取样法”定点调查10个诱捕器,每隔5天记载1次诱蛾数量,时间2个月。
  化学防治区杀虫效果调查:化防前,分别随机调查农药防治区、不防治区各10个新梢叶片,计算活虫基数,重复3次;施药后5天、10天分别调查农药防治区、不防治区各10个新梢叶片基数,重复3次;同期调查性诱剂处理区嫩梢幼虫数,重复3次。
  各处理对新梢嫩叶的保护效果调查:用药后20天,各处理随机调查10个新梢叶片,根据叶片受害面积进行分级,并记录各级受害叶片数。
  3. 药效计算方法 比较粘胶诱捕器与化学防治药剂对柑橘潜叶蛾的防治效果,确定防治柑橘潜叶蛾的较好药剂,并验证药剂的应用价值。
  ck0、ck1分别为空白区药前、药后虫数,pt0、pt1分别为施药区药前、药后活虫数。
  四、结果与分析(见表2)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用药10天后,化学防治及粘胶诱捕器对潜叶蛾防效均较好:粘胶诱捕器2芯区平均防效为46.0%,粘胶诱捕器4芯区平均防效为63.9%,化学防治区平均防效为95.7%。供试药剂对柑橘生长及果实安全,未出现药害及不良影响。
  鉴于柑橘潜叶蛾是柑橘生产上的常见虫害,每年需化学防治8次左右,在上述试验中虽然化学防治效果较好,但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而且果品上也会有一定的农药残留;而使用粘胶诱捕器防治具有绿色、环保、低毒、成本较低、无污染、防效较好的优点,因此应大面积推广。
  (作者联系地址:王 芳 蔡德珍 江西省大余县农业局 邮编:341500;苏金明 江西省大余县池江中学 邮编:341500)

推荐访问:诱捕 粘胶 柑橘 用粘胶诱捕器防治柑橘潜叶蛾药效评估试验 柑橘木虱 柑橘红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