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互补完善教材内容,改进教学全面提升品质:教材内容

  新课标下,新版本的高中思政教材火热出炉,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气息,将近几年我国的发展经验和最新政策融入了课本,然而同时省掉了老版教材的相关内容,个人认为有点可惜,因为老版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东西,为现代新的提法做下了铺垫,而且从这个知识体系中来说,一些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也在我们学习范围内。
  我们在学习中沿袭的是老版高中教材,对政治包含的各方面内容都有一个较为详尽的描述,而且层次划分较为细致有序,新课标高中教材对一些老版的提法进行了一定补充,而且加入了最新的诠释,融入了我国发展的最新理念,从“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和课堂”等方面,需要做到“新旧结合,优势互补,改进教学,完善内容,全面提高”,笔者将对此展开论述,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地位角色及意义
  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地位及角色
  政治课程其实在小学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那时叫做“思想品德课”,并没有称之为“政治”,因为根据教学心理学的观点,小学阶段的学生重在形象直观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打基础,理解事物现象,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适当引申道德、政治、经济和法律的思维理解,这是初步的意识培养,并不是让学生做到很深理解和独到的眼光。
  我们发现小学的思品课程,大多是通过一个事例来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这个道理不是用说教的形式来阐明,而是通过故事自然引申,让你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道理的初步认知。
  从初中开始,我们开始叫做政治课,从国家制度、文化道德、法律、各个方面社会现象和民众作为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和评价,到了高中就要求全面系统融会贯通,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抽象思维,为我国政治建设出谋献策。
  可以说,小学是认识和认知,初中是理解和评价,高中就是见解和创意。高中政治要求学生要对我国现行的制度和政策有个深刻和全新的感悟和理解,紧跟时代发展动向,摸清时代命脉,做出最优决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需要洞悉政治,创新政治。
  政治在教学中居于思想主导地位,从政治、经济到哲学和文化,从国内到国外,从眼前到未来,这些社会知识和软科学,都是大家日后所必备的,是健全人格的一剂良药。所以政治课不可或缺,要抛却传统主副科的偏见,将政治课居于主体课,学生思想上要重视,认识到政治课不但是考试的重头课,更是知识的先行课,不但是立足于社会的保障,更是完善人格的万灵丹。
  2.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及学习意义
  “国家建设,政治先行,先纲后目,纲举目张,全面引导,相互促进”,这是政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国有国规,家有家法,全面了解政治是社会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政治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学校代言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学生带头人,从理论上给予宣传指导,实践上给予指引纠正,辅导学生学业,匡扶思想,渗透生活,融合工作,教给学生处事原则,立人根本,适应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学生学习政治,培养提高个人政治素养,全面熟悉掌握国家社会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身体力行,学有所专,生活以社会文化为基准点,工作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在实践中培养政治思想素质,在实践中践行思想政治行动,明确责任,作出贡献。
  二、高中政治学科新老教材知识及层次设置比较分析
  1.课程设置及内容编排
  (1)新老教材知识点结构模块的设置
  新老版本的教材有个共同点,按照结构都可分为经济、哲学、政治三大模块,经济常识又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宏观调控五部分分别阐述,哲学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入手,政治常识包含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及国际关系等。
  老版人教版教材是我们目前使用时间最长,普及最广的教材,内容按照从整体到部分,模块展开,细节分条的形式一步步展开。如由“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随之论及到三大产业、劳动者权利义务和税收,最后论及国际贸易。同样哲学部分也是从唯物论到辩证法,物质意识、发展联系、主要矛盾,最后谈到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常识从国家制度入手,谈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然后是国内外的政策,每个部分又分别从各个层次展开论述,就是框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逻辑关系编排内容,层层推进。
  新课程的高中政治内容与顺序与老教材基本一致,但是在课程内容的论述上简化了许多,新课程的框架完全是以综合化的形式出现,只论述关键点,不作展开,一个主题一框,同时将老课程的细节分支统一归纳到一个主题下面,新教程中经济常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包含了货币、价格、生产与消费制度等,统一归于生产和消费旗下,不再做逐条分析,而老教材的“生活与消费”是分别单列讲解的,包含了基本的生产制度和消费制度,新课程只是在后面填了一个“多彩的消费”。
  (2)新老教材知识模块下的框题设置特点简介
  新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尽量形成模块,统筹分支内容,简化细节,将老教材某个方面发散出来的内容,统一起来,且在教材中不再详细叙述,只论其主旨即可。
  举个例子来说,老教材的政治常识中用了整整两大课来讲解我国的国家制度,且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又详细地分成“国家职能”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部分就开始阐述“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实是把国家制度基本分成了四大块。而在新课程中,并没有单独说哪些是国家制度,它省略了繁杂的国家机构体系讲解,简化了国家职能,以小专题的形式出现,比如“人民民主专政”,“政治生活准则”,“民主与法制”,这些原本是统一归在国家制度旗下,而拿出单列,给我们几个信息:一是简化了内容,只提取关键点,形成了模块化,二是对教材进行了概括和归纳,看似简化了的条目,却包含要提到的各种问题,只不过对问题描述比以前压缩和更新了。
  (3)新老教材内容的侧重和融合改进
  老教材的人教版高中政治,论述详尽,对知识点的起源、发展和结果,都做了阐释。例如对货币的发展,从物物交换谈起,历朝货币的衍变及替代物,到纸币的产生,引申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最后谈到国家的货币政策,在整个货币主题的下面,包括货币各个方面的框题内容等。除此之外,老教材编写的侧重点是“基本理论知识和推理方式的阐发和论述,事例求典型”,目的是为了阐明理论。
  简言之,老教材重在夯实理论基础,同时适度引申案例分析进行结合,因为是固定教材和内容,持续使用,无法显现国家最新理论政策,而且课本列举事例没有显现新时代的新问题,这样在教材创新方面略显不足,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后力不足。
  新教材改进后,基础理论知识保持不变,但在论述上开始简化,只提到关键点和基本理论,不在大范围展开论述,这样的一个不足是使学生缺乏对基础理论的宏观把握和整体认知,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新教改的理论知识融合国家新的政策和经验,新的事例,在基本概念的阐释上加以纠正、改进和补充,做到了与时俱进,做到更新、拓展思维。
  (4)新老教材内容阐释的语言特色
  在老教材的人教版政治中,知识分层细致严密,语言以官方语言为特色,书面语强,且论述严谨、客观,只谈到客观事实,说出理论,将事情的本来面目摆在学生面前,几乎不带主观色彩,理论性强,政治语言特色丰富。这样的一个好处是丰富学生政治语言表述,提高理论性水平,但是内容略显抽象,记忆繁杂,由于在中间缺乏过渡性的衔接,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背诵当中的厌倦情绪。
  新教改的政治教材,语言叙述的理论性简化,去掉了繁缀冗杂的理论,将语言进一步压缩,留下本质意味,易记好懂,官方意味减弱,语言融入了趣味性,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如将货币赋予“神奇和神秘的意味”,价格和消费分别用“多变”和“多彩”去形容,而其余的经济常识,也通过题目直接点出而且语言概括力加强,整体性加强。由于减少了层次的逐条划分,在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上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和易于接受的心理预期,提高学习效率。
  三、高中政治学科新老教材内容异同及特点分析
  政治部分在新版本的课改中与老教材的提法有很大不同,分别进行了减缩、改动和融入。我们仅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对于纸币,老教材的提法“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新教改中的提法是“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补充新内容“某些地区”,更强调其本质“价值”,内涵增加,这是我们在时代发展中根据经验的融入和完善,引导观念跟进。
  另外还有直接新增的知识点,如“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等,这都是在老教材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方向是向着“以简练的语言概括更加全面的意味”,并且直接点出本质,说明道理。
  此外哲学常识方面,新课改的方向是向着“概括归纳”和“词意阐释”方面走动,即将有关联的知识点归结到一起,不再单分,需要进一步阐释的知识点,再做进一步阐述以更加明了。此外,哲学常识也增加了新的知识点,老教材所没有过的,如价值判断选择,劳动和奉献创造价值,利用哲学常识引申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在政治常识中,基本概念的概括性更强,归纳内容更加精炼,而新增加的知识点更加贴近民生,贴近民主,在民生和民主方面趋向化更强。例如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阳光工程,政府权威等内容,都是在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中凸显和重点关注的内容,将其融入政治,在学生当中进行宣传和普及。
  总结起来,新课程的趋势就是“适度压缩,适度删减,细节概括,整体归纳,最新补充,要点详述”,在继承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四、教材内容优势互补完善
  我们目前仍旧使用老教材的前提下,需要从教材内容上予以补充完善和改进,目的有两个:其一是掌握老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本来阐述,明白基本原理和演化过程,同时学习语言表达,正规的书面语,总体把握教材的内在知识结构,掌握理论分析的思维结构等。
  同时,新教程没有的提法,老教材里不可丢掉,要给予提出和强调,让学生知道去掉的知识点的本来面貌,进行阐释和分析,如何运用,解释为什么在新教材里要去掉,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是把新教材的新提法和新的知识点融入老教材,加以对比整合,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知识的继承和更新。因为在新教材里有一些提法保留了老教材的观点,说明保留的这些观点是很重要的,不能忽视。另外对于补充进去的内容,在老教材的内容里更要进行补充,必须要把新的提法写进去,因为新的提法反映了我国最前沿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同时显现我国最新的国家政策。而总结新提法的同时,对于一些旧的提法,我们尽可能把它本来的意思融合进去,用合适的语言将新旧两种意思同时表达出来,做到完善全面,如果是已经废除的提法,或是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提法,我们直接予以删除,仅保留新的提法即可。
  另外在新教材里还有一些新增的内容,新增的内容要按照要求进行完全的添加,在老教材的合适位置,将其加入,这也是在原有基础知识上的补充。新教材的新知识不是孤立的,它和老教材里的知识点是有密切关联的,所以新知识的出现往往是以补充的形式进入老教材,当然不排除有单块的模块知识补充,即使这样,也是根据老教材的内容和顺序添加的,可以融入老教材的某一课或某一章节。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经济常识中,当我们讲到按劳分配的内容的时候,这时我们发现,新旧提法已经不一致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是旧的提法,“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里是知识点的补充和更新,里面重点有两点“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和“劳动数量和质量”,前一点是论述上的补充,详明严谨,后一点是对于劳动的阐发,强调了“劳动质量”这个关键词,这时从价值观上给予补充。为的是提高人民的责任意识,这一点是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这个新的知识点应融入老教材里面,做到双向认知。
  总之,以老教材为前提的教学当中,要引进新教材内容,优势互补,在老教材内容的传授过程中,同时做到新教材内容的传授,完善教材内容,提升课程品质。
  五、教师的引导与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起引领和指导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当将新旧教材知识整合归纳,推陈出新,将政治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教给学生,将新教程的新知识引入完善,以老教材为版本,按照既有格式进行讲解,对已有的知识点进行详述,同时“去粗存精,去劣存优”,将已有的新知识和新提法加入课程,灵活搭配,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论述,教给学生政治理论和处事原则。
  教师和教学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此将两者相提并论,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中引发学生兴趣。坦言之,政治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官方语言浓重,且政治术语多,给人难读和难理解的印象,而专有名词也要使学生进行查询和思考,最后才能根据每一句话的理解,做出对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的理解。教师在讲课当中不可照本宣科,这样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如何生动形象地讲授政治课很不容易,这是教师需要关注和思索的重要课题。
  新教程简化了理论,语言更富有主观性,因此相比老教材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可读性,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政治知识和政策理论。术语的解析化和分支的进一步概括,更加以整体把握全局,这样容易形成更加简练的思维模块,有助于分层记忆,且不容易忘记,而且提取知识速度快,效率高,准确性强。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放弃老教材的内容,也不可一味地讲解新知识,可以说,教材改革后,我们必须要选用一种版本,但是要融合两种版本的内容,教师的任务更加艰巨,更要费一番心思去思考,将政治课的模块结构归纳整合,完善理论知识,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学到知识,学会应用,学会分析和思考。
  现在政治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使学生自己分辨和选择新旧教材的内容,学会自己整合,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这个方法,而不是教会学生做对一个题。因为政治的习题可以随时变化的,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包括新旧教程的,理解了理论的内涵,就可以根据要求自己提取有用的知识,进行随机变化和搭配,使之符合题目要求的框架内的知识需要。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有必要把两种版本的教材引入,加以比较和分析,将其融合到学生思维当中。
  鉴于新版教材中的新提法比较多,且关乎实际案例,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再现理论政策的背景,再现彼时彼地的场景,让大家能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例如在讲到十七大的各项政策时,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入电教,将会议的视频搬上屏幕,让大家通过各种感官去学习理论知识。在讲课中,教师要组织语言和组织搭配,以简洁概括度更高的话语让学生听明白,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全体同学都明白这一节课的道理。
  总之,教师在政治教学中的目的就是将最完善的政治理论以一种“多、快、好”的方式交给学生,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做人处事,知道学生的知识、理论、道德和思想情感的全面发展。
  六、学生角色在学习当中的行使
  客观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主观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外界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更主要的就是内在因素,就是学生自己的因素,这包括主观的努力和重视程度、勤奋度,能否积极思考和使用调整正确的方法,自己对教材形成的感悟,对知识的把握和融会贯通等能力。
  教师的讲解只是把知识摆在你的面前,不需要你花费力气去加工了,但是对知识进一步的整合,融合到自己的血液中,还需要学生自己去咀嚼,别人无可替代。
  学生要用毅力客服自己的惰性,特别是在新老教材的过渡阶段,因为老教材的内容,已经不适合于现在的使用和应用了,而对新教材的取用也不是拈手而来的,需要与现行的知识进行合理和必要的整合,方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学生要主动研究教材,这是学习中的主要因素,教材里面已经把知识罗列得很清楚,需要学生进一步加工分层,做出探讨,按照内在的逻辑顺序融入自己的头脑,这需要下一番工夫。教师在这方面起到的也是点拨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可以把新老教材的异同一项一项地展示出来,但是最后的结论是怎样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去归纳,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随时取用,随机应变。总体原则就是,以老教材带动新课改,新老知识共通共融,合二为一,自己思考哪些是新知识,为什么要有新知识,这些提法的意义何在,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理解等。
  其次要时刻关注时事和国家大事,前者是最新政治理论的传声筒,往往在考试和日常生活当中有所应用,而这些如果单凭老师讲解,效果是很弱的,不容易形成体系。对各种媒体新闻和时政的关注是学习政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对照课本知识点,有目的地关注社会各界和此有关联的政策,随时补充,以适应新的需要。而国家大事就是现在最新的政治实例,比如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问题”,“统筹平衡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和我们政治息息相关的内容,不可能都写入课本,但是在教材里已经有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学生只需结合理论,进行简单的事实分析,做到认清事物本质,明白事物前因后果,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反思,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是一种好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发现以前的疏漏,加以改进。新旧教材的内容多有不同,而且不同的提法,含义不一样,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洞悉,这就需要复习。其次要形成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之间要沟通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将新知识融入老教材的过程中,如何融入,怎样融入,通过什么语言融入,单凭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很难有满意的答案,这时就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互相交流经验。在小组和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最后归纳出完美的结论,教师加以评价和引导,通过各方努力,将新老教材的内容合为一体,综合运用。
  由于教学的不断进行,在实践当中同时并存有两种版本的教材,比较和改进会不断进行下去,所以会有更多好的高中政治学习方式出现。以上仅从政治学科的特点结构、知识设置及异同、教材内容、教师教学和引导以及学生方面展开阐释,其核心就是“新老教材优势护臂,完美融合,教师适当引导,全面提升教材品质”。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谈出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指正。
  结束语
  新老教材的同时出现,无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可以比较的余地,有助于我们加深知识印象,拓展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不可或缺,教材、教学、教师和学生应该齐头并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学习平台,钻研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更新学习手段,进一步完善课程,做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毅春.新课程学习指导与评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刘文川.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孟庆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技能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4]王立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陈海燕,周家亮.走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吴松年,王军主,王立东.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刘建芹.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和发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8]田国生,李宏亮.思想政治/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M].北京:龙门书局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袁妮)

推荐访问:优势互补 全面提升 教材内容 优势互补完善教材内容 改进教学全面提升品质 优势互补完善教材内容 改进教学全面提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