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最后的建议是:在实施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必须考虑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资源、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配套的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制度等谨慎地实施大类招生。
  关键词: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1)06-0057-03
  
  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门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进校后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按专业招生培养的模式,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说也能缓解就业压力,增强高等教育的市场适应性,目前正逐渐被国内高校所采用。
  SWOT分析法最初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一个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建设战略的方法。其中,S是指组织自身的内部的竞争优势(strengths);W是指组织自身的内部的竞争劣势(weaknesses);O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竞争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竞争的威胁(threats)。本文引入SWOT分析法,对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维度研究,以便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实施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期为有效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应用指导。
  一、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S(strengths)分析
  1.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学生 “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要求,避免了传统的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中由于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造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素质欠缺的弊端。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交叉学科的综合知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掌握不同学科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探索路径和思维特性,使学生具备毕业后适应千变万化的岗位任务与挑战。同时,学生在大学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后再选择专业方向,目标就更加明确了,也更加理性,有利于提升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有利于规避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由于目前我国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内社会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招生时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往往在就业时遭“冷遇”;而那些招生时所谓的冷门专业,其毕业生却成为企业争夺的抢手人才。如,前几年的计算机热、财经热都是这样一种情况。按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中,每个大类包含了若干专业和专业方向,通过1~2年的按大类培养,可以有效地延缓学生选择专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同时缩短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尽量避免人才的结构性供给过剩[1]。
  3. 有利于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
  实施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以前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的教学资源分散、资源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的局面,便于校院教学基层组织在教学过程中的指挥和统筹,便于整合教学资源,保障师资、教学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使用,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凸显自己的教育品牌。同时,专业覆盖面的拓宽,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块式的课程设置的实施等,都有利于学分制的实施[2]。
  4. 有利于生源质量的提高
  生源是高校办学的“命根子”。受社会需求和就业走向的影响,高校招生中报考各种专业的生源很不均衡。近年来,考生大多追求一些热门专业,但这些专业的分数线一般较高,很多考生因此落榜。同时一些国家急需但相对不为大家熟悉的专业往往爱到“冷落”,很少考生填报,形成“冷门”专业乏人问津。“热门”专业趋之若鹜的局面。按大类招生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制这个矛盾。按大类招生,学生选择面更宽,选择时机也相应后延。这样的政策能增加学校对于更多的优秀考生吸引力,促进生源质量提高。
  二、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W(waknesses)分析
  1. 易造成专业发展失衡
  高校如果完全按照学生的志愿进行专业分流易导致各专业不能协调发展。首先,完全按学生志愿进行专业分流,事先无法得知最终的专业人数,如果选择某个专业的学生过于集中,师资、管理、实验设备等都可能跟不上,难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而选择人数少的专业,可能会造成师资、设备闲置,造成浪费,对学校办学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容易造成应用型学科选择人数多,研究性、基础性学科选择的人数少,致使学校既不能因选择人数少而放弃基础性专业,又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困境。
  2. 易影响办学效益
  目前,实行大类招生的学校一般都是综合性院校。有部分学校专业很多,招生规模却不是很大,平均下来一个专业的人数不超过50人。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时候很可能出现有些班级的人数少于35人,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学校的办学效益就会受到影响。
  3. 易弱化专业教育
  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加强了基础教育,拓宽了专业口径,学生的适应性增强,但同时专业课程后移,相应课时压缩,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专业教育[3]。
  三、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O(opportunities)分析
  1. 教师素质提高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目前基本形成了一支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广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较强的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到学校工作的意愿不断增强。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的建设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实现按大类招生培养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2. 学分制实施
  学分制是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人才的基础。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行。部分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比较齐全,并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长期坚持文理渗透,实施了学分制和选课制,为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人才打下了较好的教学制度基础。
  3. 高水平综合性高校的建设
  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相对齐全的学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综合性高校数量增加很快。部分综合性高校学科整体实力比较强大,学科门类覆盖比较齐全,拥有传统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群,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众多的新学科的生长点,能够有效发挥学科建设综合性优势,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促进学科内和学科间的交叉,等。这样的综合性高校具备较好的实施按大类招生培养人才的学科条件。
  4. 社会需要
  从对某高校2004、2005、2006三届毕业生就业跟踪结果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强调专业对口的比例分别是70%、65%、60%,而在人才使用时强调专业对口的比例是50%、42%、40%。这一结果预示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人才的通用性,而逐步淡化专业针对性。这是我国许多高校实施按大类招生培养人才的原动力[4]。
  四、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T(threats)分析
  1. 教育资源不足
  实行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完备的师资力量、相对齐全的学科、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高质量的基础课和通识课程和比较齐备的教学设施,需要实行相配套的选课制和导师制。换句话说,没有完备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而盲目推行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将给教学管理带来极大困难。例如,2004年武汉某高校就因资源不足在当年招生中取消了按院系招生而恢复过去的按专业招生。
  2. 课程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没有到位
  一些高校按大类招生后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很少甚至空白,教材还是以前的对应单一专业教学的老版本;整个课程体系不完善,只是将原有课程简单叠加与删减,不能体现学科间、专业间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5],等等。
  3. 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传统的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大多各自为政,管理脱节,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若管理制度不完善,则难以形成合力,无法整合资源,必将导致各部门的矛盾进而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4. 师范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等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专业不适合大类招生
  师范类、医学类等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有特殊的专业学习要求,要求专业方面的课程较早地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不太适合大类招生。而且,师范类的学生在就业政策上比较特殊,很多地方的师范生招生数和录取名册都要求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按大类招生由于在入学时无法确定其师范生的身份,有可能在其就业时就会遇到困难。
  总之,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打破了高校本科教育传统按专业招生培养的模式,是新形势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资源以及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制度是否成熟、完备来谨慎地实施。尤其是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专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管理的顺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长处,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88-89.
  [2] 徐蔡余.高等教育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42):47-48.
  [3] 刘青,傅剑.高校大类招生体制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丝绸之路,2009,(12):108-110.
  [4] 梁家君.学分制下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20-21.
  [5] 边士洪.高校实施按大类招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2006,(5):78-79.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e enrollment according to the major categories is a major trend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hrough the use of SWOT analysis, 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e enrollment according to the major categories. Finally, the proposal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e enrollment according to the major categories, the teaching managers must consider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ir own universities and carefully implement the enrollment of major categories by combining the resources of running the university, the object of talent training, the match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enrollment by major categories; training model; SWOT Analysis
  
  (责任编辑 张阳)

推荐访问:大类 招生 高校 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自我分析 个人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