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难过这不是我要的结果什么歌【“他不是我”和“我就是你”】

  【摘要】理解学生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是不尽相同的,它有若干的维度: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学生的具体成长环境,理解学生的发展历程,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理解学生的长短与优缺点等具体内容。我认为理解学生不仅意味着要按照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办事,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还意味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限度地宽容学生的缺失;甚至要长善救失,特别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化解学生的问题,激发其努力奋进、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此等等。本文拟从理解学生须有的两种境界: “他不是我”和“我就是你”来谈一下教师如何换位思考,与学生沟通交流,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理解;心灵;换位思考
  " He"s not me" and" I am you"
  Yu Jingxia Zhou Keguang
  【Keywords】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teacher there is not the same, it has several dimensions: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 general rule, understanding students" specific growth 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course,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to understand students" length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pecific content. I think that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not only mean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general development law and teaching law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t also means to protect students" self-esteem, limited tolerance to their deletion; even long good assistance, especially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students, arouse their efforts forge ahead, positive and progressive force; and so 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must have two states:" he"s not me" and" I love you" to talk about how teacher transposition thinking,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our desired education effect.
  
  
  
  【Abstract】Understanding the mind; thinking
  
  
   在《理解教育论》中有这样一句智慧锦言:“理解学生,教在心灵。”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说要理解学生。不过理解的真义,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是不尽相同的。然而仔细梳理,我们就可以看到所谓理解学生的若干维度: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学生的具体成长环境,理解学生的发展历程,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理解学生的长短与优缺点等具体内容。同样还可以体会到,理解学生不仅意味着要按照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办事,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还意味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限度地宽容学生的缺失;甚至要长善救失,特别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化解学生的问题,激发其努力奋进、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此等等。
   因此,理解学生须有两种境界:一是“他不是我”,一是“我就是你”。
  他不是我
   禅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公案叫做《他不是我》,故事是这样的: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带斗笠,全身汗水淋淋的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荫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趋前探问:“请问老师父今年贵庚?”老和尚稍微直直腰,答道:“老衲今年68岁。”道元关切地说:“老师父年岁已高,这种工作就让院里其他僧人来做吧。”哪知典座头也不抬,严肃地回答:“他不是我。”
   “他”当然是“他人”,而不是我,此话的意思显然是指他人的修业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业,他人的体验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原来老和尚把“晒香菇”也看作是参禅的功课呢。道元在那电光火石之间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苦苦思索多年的禅法一下子明了了。
   他不是我,绝妙的禅机。所以说,作为教师,你首先必须清楚的是:你不是学生,学生也不是你,学生永远不能了解教师真实的生活,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除非我们可以互换角色,亲自去对方的世界体验一番。而这个要等新的科学技术发展了再说。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属于两大阵营。教师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认识,是一定要吃亏的。
   然而实际上是,误解现象时有发生。在认知方面:有的教师认为,接受新内容较慢,记忆力不强,经常出现学习错误,不善于动脑筋,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佳,居其一者即为不聪明或愚蠢的学生,并认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多做题,做得越多,考试成绩就会越好;也有的教师认为,天真地流露自己的情绪,缺乏与学习内容相应的兴趣甚至有相冲突的兴趣,对教学现象表现出反感,或害怕学习困难等,有其一者即是差生,并认为对学生越是没有好脸,让学生怕老师,才能教好学生;还有的教师认为,不遵守课堂纪律,顶撞老师,犯了错误不能马上改正,经常不举手提问,甚至问一些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等,就是坏学生的表现。在情感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年幼无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意识,因而教师的思想就是他们的思想,教师的意志就是他们的意志;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大都缺乏毅力和自我约束力,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以及不能享受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因而在与学生交往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置学生的权利和自由不顾,有时甚至剥夺学生的自由选择与自由创造空间,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也有的教师认为,考试成绩是硬指标,感情因素是软东西,因而在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学生的感情因素,或者用成人的指标来看待学生,等等。在行为方面: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自己目的的合理性,并急于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将学生的目的置之不顾;有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依靠“内容导向”,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处理教材,不明白特定的教学活动到底要发展学生什么素质、到底能发展学生什么素质;有的教师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从自己的利益与兴趣角度考虑多,忽视了学生的利益与兴趣,甚至宁可用自己感兴趣的低效手段与方法,也不用学生要求的高效手段或方法。还有的教师脱离实际地“创造”,搞没有教学效果的“花”架子,强迫学生言听计从。
   凡此种种表明,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要想真正的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他不是我”,学生不是老师,有此认识,才能真正的摆正心态,从而正确的理解学生,进而才能探明理解发生的条件与障碍以及实践理解的可能方式与策略。
  我就是你
  一个名为《204教室的潘多拉魔盒》的故事:204班是学校出了名的差班。204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早恋现象严重,而且贪玩,学习成绩较差。每一个老师才来的时候都是斗志昂扬,以为能用呕心沥血、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化腐朽为神奇,拯救这一群误入歧途的祖国花朵们。但他们根本不买账,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的面孔隔段时间更新一次,反正,谁来谁去都无所谓。
   后来来了一位被恶搞绰号为“饭桶”的老师,他与学生们玩了一个潘多拉魔盒的游戏。他准备了一个盒子,然后要求学生和他一样匿名在卡片上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投到盒子中封好。他要求学生认真上一节课,课后就打开盒子,朗读卡片上的内容。潘多拉游戏每周玩一次,唯一的要求就是玩之前的那些课不能开小差。
   传说中的潘多拉魔盒是邪恶的,它因为人类的好奇心而带来许多不幸和灾难。“饭桶”带给204班的魔盒也似乎是邪恶的,一周周过去,闹剧越演越烈。那种“我爱你”之类的话因为不再新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中有一个人写得最为惊天动地,几乎分几次把他的故事完整讲了出来。他的卡片上写着自己的一段早恋故事,直到故事的结尾,两个人为了拿钱离家出走,女孩不慎坠楼而亡。
   随着故事的讲述,学生们被一种沉痛所感染。这时,“饭桶”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他的故事。
   然后告诉大家:那个女孩是家中的独女,她去世后她的母亲思女过度而疯了,她的父亲因为工作时精神恍惚出了大差错,被单位开除了。这么多年来,我微薄的工资除了养活我自己和父母,还要不遗余力地照顾女孩的父母,心力交瘁。我现在快40岁了,我遇到真正的爱情,可是我却没有结婚的资本,我不能让我的爱人跟着我受苦受累。这一段早恋,就这样把我们所有人都毁了------其实这个时候的爱情,哪是什么爱呢,只不过是一种对新奇事物的尝试,就像被好奇心驱使而打开魔盒的潘多拉一样,最终害人又害己。就为了这点儿好奇心,值得我们辜负父母,荒废前程吗------
   那是204班最后一次玩潘多拉魔盒游戏。那个魔盒,在那一堂课之后被扔进了垃圾桶。204班不再疯玩了,范老师从作业本和卡片上对照笔迹,和所有写过秘密的同学都单独沟通,一一为他们解开心结,早恋现象逐渐消失,学习成绩有了好转。
   一年后,204班的大部分同学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全校师生一片哗然。可是204班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成绩绝不是出自运气,而是范老师用心良苦的结果。
   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教育的力量。不是靠说教,不是靠严厉,而是一种转换,一种角色的转换――“我就是你”。
   “我就是你”,说的就是,要懂得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的能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心态甚至是学生自身来考虑问题。“我中有你”最常见的是换位,换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位置上去思考和体验学生的心理状态、言语和行为。要真正理解学生,就要求进行换位思考。否则,理解学生就会出现障碍。然而换位又是那样的不容易,因为人们总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以己度人。特别是教师的地位、身份、经历、扮演角色等方面不同于学生,所以有时不可能以完全换位的方式走进学生。但是换位思考有它的好处:它可以淡化原本的权威,假使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成为了学生中的一员,使师生关系变成“我与你”的关系,倾听着学生的话语,经历和体验着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可以加深对学生的理解。
   不仅是换位思考有意义,而且需要的可能更多,比如需要移情。移情就是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把自己的感情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罗杰斯说,“如果教师能够移情的话,就将格外有力地增添课堂的气氛”。教师应该“能整个儿接受学生碰到某一新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惬意。这样一种教师能接受学生偶尔显露的冷漠、钻牛角尖的错误想法以及为实现自己目的而做出的艰苦努力。他能接受既干扰又促进学生的个人情感――与同胞的竞争、对权威的仇视、对个人适宜性的关注”。罗杰斯所描述的这些无疑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甚至可以说就是理解学生的一种表征。
  参考文献�
  [1] 《班主任兵法》,万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理解学生》,陈振华著,《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3] 《班主任工作十大谋略(上)》,黄兆龙著,《班主任之友》2005(2)。
  

推荐访问:我就是 “他不是我”和“我就是你” 为什么你爱的人是他不是我 我爱的人是他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