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冰:大器晚成的领头雁] 大器晚成的意思

  披上印有“中国精神,冠军血统”霸气标语的围巾,中国男队队长陈一冰带领他的队友们再次走上了世锦赛男子体操团体冠军的领奖台,这是中国男队连续第五次蝉联世锦赛团体冠军,创造了体操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
  此时此刻,陈一冰难掩心中的激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声音甚至一度哽咽:“虽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坚持住了!”作为队里的老大哥,陈一冰知道自己身上的压力有多大,这个冠军来得多么不容易!
  早产儿 承载着“破冰”的希望
  27年前冬季的一天,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这个比预产期早产了一个多月的男婴仅重2.1千克,虚弱得甚至有夭折的危险。当时,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连活都成问题的孩子将来会站到奥运的最高领奖台上。他就是陈一冰。
  “生下来时,他就像只小老鼠似的,我真是心疼啊。”回想起当时的景况,陈一冰的妈妈眼泪就止不住落下来。由于体质太弱,体温较低,陈一冰出生后就被放进了医院的暖箱,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星期。“我们还以为他养不活了,一开始连给他取名字的心情都没有,直到四十多天后。”
  为何最终给孩子取名为“一冰”?父亲陈云峰拿出了一张旧照片,里面的陈云峰在冰上摆着速滑的姿势,“那是在我20多岁,一冰出生的那年,我在天津市职工速滑比赛中得了1500米速滑的冠军,所以后来就给孩子取名为‘一冰’。”
  陈一冰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见一冰体弱多病,便经常带他出去做户外运动。陈云峰是个滑冰爱好者,当年他希望在这方面培养儿子的兴趣,常常抱着儿子去冰场滑冰。但小小的一冰对滑冰根本不感兴趣。在一张温馨的照片中,小时候的陈一冰和父亲在床上做着各种高难度的体操动作,那个时候一冰便展现出了自己过人的体操天赋。
  不练滑冰而对体操情有独钟的陈一冰,最终成为中国体操的后起之秀。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样,陈一冰承载着“破冰”的希望。
  大孝子 用津贴和奖金贴补家用
  在天津人民体育馆工作的表姑,听说侄子身体弱小,就建议陈云峰夫妇把儿子送到当时的天津体操业余体校练习体操来强身健体。
  1990年3月的一天,陈一冰妈妈带着儿子来到天津体操业余体校。那时,教练赵奇第一眼看到年仅5岁半的陈一冰,便觉得他是棵好苗子,决定把他留下来。没想到,这一练,造就了一个体操奇才。在陈家的小阳台上,至今还“珍藏”着一个倒立架,那是父母专门为小一冰练体操而准备的。
  那时候,陈一冰半天训练,半天上文化课,每天也有时间与父母相聚,与邻家小伙伴嬉戏。到1993年进入天津队之后,陈一冰便开始了寄宿制生活,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晚上就得回学校。到2001年进入国家队,一冰更是鲜有回家机会。父亲陈云峰告诉记者,最近这5年,陈一冰仅仅回过一次家,还是因为丢失了身份证,回来补办手续。
  在国家体操队里,陈一冰是出了名的孝子。除了平时的零花钱,陈一冰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工资、训练津贴和比赛奖金全都寄回家里,贴补家用。小时候家中条件并不富裕,陈一冰非常懂事,从来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陈云峰最喜欢的是儿子送给他的一支烟斗,那是陈一冰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后买给父亲的。“2005年4月,20岁的一冰在巴西拿到了世界杯的冠军,给我买了烟斗、雪茄、烟丝。”
  经历磨难 “超级替补”茁壮成长
  跟赵奇教练练了四年半,陈一冰在全国少儿锦标赛上经常满载而归。6岁时,一冰首次参加全国少儿比赛,就获得三金两银。那时,陈一冰就立志:“将来我要夺得世界冠军!”
  1994年,陈一冰被调到天津队试训,两年后正式转入专业队训练。但之后4年间,陈一冰却跌入低谷,他的父母均表示“那是儿子最艰难的时候”。
  那时,陈一冰刚刚进入了专业队并开始有比赛任务,然而让他困惑和痛苦的是一点成绩也没有。“从1996年到2000年,整整4年的时间,我没有出什么成绩,那种感觉真是痛苦,好像一下子没有目标了,看不到自己每天辛苦地训练是为了什么,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没有自信。”回想起那个时候,陈一冰感慨万千。
  练体操特别磨炼意志,陈一冰承受住了压力和挑战。2001年,他最后一次参加全国少年赛,吊环金牌和全能铜牌让他找回了久违的自信,机遇也再次降临。
  2001年7月的一天,陈一冰照例在天津队训练,启蒙教练赵奇回来了,当时他已是国家队的教练。看见一冰,赵奇对他说:“你回去收拾一下行李,明天跟我去国家队练吧!”可是进了国家队,陈一冰才发现,原来自己被调入国家队不属于“正规”渠道,而是因为天津的一名队员受伤了,他是被交换来的“超级替补”。
  幸好,不久之后,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发现了陈一冰,并对他的训练进行了调整。黄玉斌说:“陈一冰是个好孩子,训练刻苦,人又聪明,还特别懂事,他的素质这么好,将来必是栋梁之材。”教练们的鼓励,让陈一冰走出了困境。
  打破“魔咒” 续写新的辉煌
  年龄渐长,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陈一冰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但竞技体育就是如此残酷,只讲实力。在体操馆的墙壁上,有一个世界体操冠军榜。自从陈一冰进入国家队,他第一次看到那些照片和名字后,他每天都会想――我的照片也一定要在榜上出现。
  2006年10月18日凌晨,陈一冰依照自己的“幸运规则”洗了一个热水澡,喝了一小杯热咖啡,便踏上了男团决赛的赛场。此刻,他的大脑记忆区在飞快地“回放”着正确的技术要领,耳边听到的只有响彻体育馆的“中国队加油”。在观众屏息凝神的3分钟里,吊环上的陈一冰张弛有度。“砰”,几乎无可挑剔的落地动作,让这位无名小将夺取了16.575的全场最高分,他的成绩也帮助中国男队夺取了2006年丹麦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团冠军。同时,在单项决赛中他又摘取了男子吊环金牌。
  不出成绩的“魔咒”终于被打破了,丹麦之战以后,陈一冰的照片终于上了冠军墙。自此,陈一冰也把“吊环王”的标签牢牢地贴在了自己身上:2007年德国斯图加特世锦赛,陈一冰再次吊环夺冠,还和队友配合卫冕男团金牌,成为了双冠王;2008年北京奥运会,陈一冰如愿以偿地夺得吊环金牌,从而创造了连续三年夺得世界顶尖大赛吊环金牌的奇迹,成为无可非议的新一代“吊环王”。
  北京奥运会后,杨威、李小鹏和黄旭三位元老淡出国家队,中国体操队新的领军人物一时空缺。在这一背景下,国际比赛战绩优秀,性格稳健,且颇有大将风度的陈一冰,被决策层选为中国男队队长。事实证明,大器晚成的陈一冰堪当重任,在率队连夺2010年和2011年两届世锦赛男团冠军后,他把眼光瞄准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相信这位天津小伙子能为自己的体操生涯续写新的辉煌。

推荐访问:领头雁 大器晚成 陈一冰 陈一冰:大器晚成的领头雁 大器晚成陈一冰 大器晚成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