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鉴赏诗歌_从知人论世入手,鉴赏诗歌情理

  摘要:从知人论世入手鉴赏诗歌情理,可以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以及表现出的观点态度。此文论述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已有知识鉴赏诗歌情理,这一部分以李白、王维、苏轼的诗词为例,论述在鉴赏时如何结合作者的相关情况;二是巧用题后注释鉴赏诗歌情理,这一部分以李纲的《病牛》和杜甫的《月夜》为例,论述在鉴赏时如何巧妙运用题后注释解答问题。最后以杜甫的《望岳》和《登高》为例谈论从知人论世入手鉴赏诗歌情理的局限之处,避免论述的片面性。
  关键词:鉴赏诗歌情理 知人论世 局限之处
  诗歌的“情理”包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以及表现出的观点态度。《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些方面的内容作出“评价”(即鉴赏)。鉴赏诗歌的情理,可以从知人论世入手,“知人”就是了解作者,“论世”就是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我们从小学开始,已经接触到很多古代诗词作者,并了解了一些他们的生平、思想、创作情况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情况。因此,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完全有必要和有可能结合诗词作者的有关情况来解读某一具体的诗歌,以便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利用已有知识,鉴赏诗歌情理
  
  对于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诗歌鉴赏题目中一般不会给予解释,那我们就根据平时的积累(诗词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情况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四处漫游,他的性格狂放不羁,诗风清新飘逸,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他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虽然是极度的夸张、生僻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感觉。利用这一点鉴赏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在回答问题时有章可循,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中夸张手法的运用,都不仅仅只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在表现诗人主观感受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非此诗人的感情就无法传达出来。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入手解读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在感情的抒发方面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最后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直接抒发了作者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同处唐朝,杜甫则表现为奔波漂泊,更多地关心民生疾苦,诗风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是现实主义的;高适一生为官,边塞诗写得好;孟浩然一生未仕,多写山水诗和行旅诗;白居易前期有兼及天下之志,后期则独善其身,半官半隐;杜牧少年得志,李商隐在李牛党争中两头受气,两人的绝句都写得好,而李诗多“无题”,有蒙�色彩。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特殊朝代,分为南、北两宋。北宋社会比较安定,诗人的创作多写社会与人生,壮志与难酬,很少反映战乱,欧阳修、柳永、苏轼、周邦彦、王安石等人的诗歌都是如此。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中原沦陷,朝廷偏安杭州,爱国志士多有抗击金人、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心愿和壮志难酬的愤懑,陆游、辛弃疾、姜夔、陈亮、岳飞、张孝祥等人都是如此,他们的诗词较多反映了这方面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其他时代还有陶渊明、李清照、李煜、“初唐四杰”、“三曹”等等,他们的诗歌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二、巧用题后注释,鉴赏诗歌情理
  
  对于比较陌生的诗人或著名诗人特殊经历之后的著作,在诗句之后、问题之前会给予注解。注解有的简单,有的较为详细。较为详细的除了诗人的经历外,一般都附带出该诗的写作背景。这对把握整首诗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对于作者李纲,学生较为陌生。在诗句之后,做如下注释:李纲,官至宰相,由于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终为投降派谗臣所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这些注释使得我们对诗歌的鉴赏变得容易的多了:运用比兴和拟人的手法,抒发先忧后乐的襟怀抱负以及乐观、高旷的胸怀。
  从知人论世入手鉴赏诗歌的情理,也有其局限之处。同一时代背景下,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比如同是南宋的李清照和辛弃疾,前者多抒写相思之苦和闺中女儿的惆怅之情,后者则多抒写壮志难酬的感慨,此为其一;同一个诗人也会因其不同的经历而写出体现不同思想感情的诗歌,譬如杜甫,在经历安史之乱之前和之后也是不一样的,战乱之前的《望岳》,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抒其凌云壮志,战乱之后的《登高》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来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此为其二。因此我们从知人论世入手鉴赏诗歌情理时,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对具体诗歌作具体分析。

推荐访问:知人论世 情理 入手 从知人论世入手 鉴赏诗歌情理 诗歌鉴赏知人论世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有知人论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