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_中学语文教学订阅

  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中学语文在整个语文课程教育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学好中学语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正处在新的变革期,作为义务教育重要基础学科的语文科的教学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全面地认识语文教育的规律,积极推动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习语文就要对语文有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中学语文教育观念。有许多学生和老师对语文教育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学语文就是会读、会写中国字,总认为语文没什么好学的,我们是中国人,会说中国话,学语文有什么难的?这些错误的观点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忽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进入了一个误区,使语文教育走进一个死胡同,这就要求学生及教师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换言之就是要正确认识语文、爱好语文,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全面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就是要在语文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中,自觉渗透审美教育,注重智力开发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观念是有根有蔓、有层有次、相互依存的整体,一些细节问题与核心基本理念还是一脉相承的,例如作文能不能虚构的问题,过去由于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的认识比较片面,所以一度将虚构打入禁区,结果压抑了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青少年作文竞赛一连几年以科学幻想内容命题,促使我们从未来学、人才学以及科学的高度重新思考作文的虚构问题,加深对语文教育观的认识研究,因此,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对语文教育事业有重大的意义。
  初中生生理与心理基本上趋于成熟和稳定,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加强,他们已经开始走上独立的生活道路,社会、学校、家庭都开始要求他们能够独立进行思维活动并且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同时在个性发展方面,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自我评价逐步深化,价值观处在形成阶段,尚缺乏稳定性,这一时期,迫切需要对初中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法》第二章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人文精神教育是《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的义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加以落实,只有这样才算尽到了教师应尽的责任。“一切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任务。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对语文教学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主渠道,主要应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灌输;二是课外阅读开眼界,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从中受到教益和熏陶,逐步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三是研究性学习求真知,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从而决定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价值取向;四是通过具体实践内化认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内化所认知的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融入自己的思想,并运用这一观念去观察人生、社会等,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从中发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五是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若教师言行不一,口是心非,那么,无论如何是难以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人文精神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仅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楷模,在生活中同样做学生的师表,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将是巨大的,有些甚至影响学生的终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占主导地位,自从有教育以来,人们就开始对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进行思考与论争,其中长期独霸教坛的“外塑论”主张“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风靡一时的“内生论”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以教学质量的跌落而告终。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反思,人们对于教学过程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终于取得了一致的看法:教学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自己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和认识,世界教学论研究的重心历史地由教法移向学法。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乐学,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固然是对教育进程起了推动作用,但在整个过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性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具备良好素质的教师和热爱学习、求知上进的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具备了这两大因素,教学已取得一半成功,而另一半成功靠的就是两大主体之间的枢纽、教学的“调味剂”――科学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在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以前落后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地被淘汰,如今每个教育者都要有新课程的意识,而且要把这种意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种理念意识渗透到课堂中,注重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贯穿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使课堂生活化。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讲:“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在新课程意识支配下,自觉唤醒教学活动主体,使教学从主体失落走向自身觉醒,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学设计者,教学不再只是传递内容却与内容无关的管道,而是有课程品质的特定情境,课程与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追求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推荐访问:浅谈 中学语文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