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抓好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感情的作用。”好的朗读是完美的语言艺术,它通过表情达意的语言,把语言文字表达不出来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幅生动瑰丽的图画。那么如何抓好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呢?根据近十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
  1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要使学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朗读感兴趣。激发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设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思,有思才有究,有究才有得,从而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可创设情境,精心设置情景而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在学生产生疑问时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问,可以使学生立即产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读书。我指导学生朗读时,总是亲自示范。学生对老师的朗读听得特别留心,觉得特别亲切,在他们对老师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有了感性的了解后,我让他们试读。读的好,我马上给予肯定、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
  2 启发联想,培养富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课文的关键是要读出感情。读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想像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然后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时要注意随着句子描述的变化而变化感情。教学上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讲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想像一下失去亲人时的悲痛场面,然后播放周总理生前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片段,让学生觉得周总理就是我们的亲人。课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描述,都是悲痛的、低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低沉、时缓时急、悲痛的语气朗读“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向西望不见尾。”这时,整个教室弥漫在悲痛的气氛中。随着句子变化,我又让学生体会一个普通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时,心情会是怎样的,接着指出,人们在回忆周总理检阅时是幸福的。学生在这种联想和情景中,用激动、兴奋的语调读“人们常常看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庞。”然后感情上一个急转,回复到悲痛中,用低沉、依依不舍的语气读“然而今天……和我们永别了!”这样的朗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丰富多变、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多读,既能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神经的兴奋,促使不断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又能使朗读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朗读形式上有范读、齐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教师在一节课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既要做到各种朗读形式相结合,又要反复地、循序渐进地读,体会文章内容。另外,还要给足学生朗读时间,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以利于思维方向多角度伸展,充足的朗读时间,使学生有机会读,有时间展开思维,这样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能加深。�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不仅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直觉性和目的性,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推荐访问:朗读 浅谈 抓好 浅谈如何抓好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艺术 语文教学要注重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