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无限风光】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1月初北京有媒体报道称,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透露目前少林寺在柏林、伦敦等地直接办了40多家公司,他同时表示希望资金充裕时能在海外买地建房。随后,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大梁出面澄清,“少林寺海外40家公司”的报道是一种误读和误导。
  为何人们总是热衷于质疑神圣的少林寺?而钱大梁所说的“误读”又从何而来?在少林寺频频涉足实业的过程中,与其说人们喜欢误读少林寺的产业化,还不如说是对某些借着神圣光环圈地圈钱行为的痛恨。
  运作少林大产业
  1982年,一部电影在刚刚苏醒的中国创下了过亿元的票房收入,而当时的票价仅仅为1角,这就是《少林寺》。这部电影改变了李连杰的命运,也为少林寺打开了财富大门。以至于30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延续这种少林热情。1月19日,一部由嵩山少林寺再度授权,香港金牌动作片班底精心打造的《新少林寺》对外亮相。
  《少林寺》这部电影在当年确实为少林寺起到了很好的广告作用,但反过来说,何尝不是少林寺的故事成就了电影。
  1998年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少林寺先后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影视有限公司”、“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河南少林保健品有限公司”等。另外,少林寺武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目前,少林寺不仅在国内众多地方都建立了武校,而且将武校开到了国外。
  据英国卫报报道,少林寺每年收入达1000万英镑,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集团。在经济全面复兴的同时,少林寺也开始重振昔日声威,不仅在国内,更在国外。
  自建立以来的千年历史中,少林寺从来就没有像现在这么富裕过。
  千年古刹的当代“复兴”
  随着中国进入现代社会,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早已远去,军队普遍配备火器,武术功能更多地转向了强身健体。在此情形下,“拳以寺名,寺以拳显”的少林寺逐步式微。30年前当释永信入寺时,少林寺一片破败,全寺十几个和尚,9个是老人,靠28亩地过日子。
  但随着电影《少林寺》在海内外播映,一夜之间,少林寺家喻户晓,以百万计的海内外慕名者冲开了封闭的山门。一个数据显示,从1974到1978年少林寺总共的游客是20万左右。而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游客就达到了70多万人,1984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峰260万人。
  1987年,年仅22岁的释永信承师衣钵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寺院住持。此后不久,他便组织少林武僧团,开始在国内外演出,走上了功夫经济的道路。而1998年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意味着少林寺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后开始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经营少林素饼和少林禅茶,并且注册了国内29大类近100个商标,向一些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商标。如今的少林寺不仅有慈善福利基金会、禅露杂志社,还有影视公司、武术推广办公室等分支机构。
  这些机构无疑给少林寺带来了丰厚的家底,随之而来的还有世俗世界追逐的盛名。1987年,释永信开始率领少林武僧团在全球巡演,让外国人亲眼见识了少林功夫。在此背景下,少林寺的海外影响力明显加强,20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嵩山少林寺日”。而2006年普京的造访,则将少林寺在海外的影响推至最高点,少林寺至此风光无限。
  何事惹尘埃
  在世间法上,少林寺似乎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少林寺”当成一个品牌来看,这个品牌吸引人的是什么?少林寺的确可能有武功绝技,但是这些绝技与被广泛传播的武侠小说武侠电影相比实在太逊色了,很难满足观众。既然如此,那么少林寺应维持一种形象――神秘!低调限制甚至绝密,这样就可以持续吊起少林迷的胃口,促使世界各地的少林迷继续去少林寺朝圣。没有神秘感,少林寺什么都不是,没有神秘感,“少林寺”卖不出好价钱。
  可是少林寺的CEO释永信没有意识到这点,对少林寺品牌过度开发、过度曝光、过度开放、过度考虑经济性,最终将使得少林寺神秘不再。在人们很容易地了解到少林精髓后,国内外观众将不再迷信――少林寺原来不过尔尔!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将没人再提起少林。
  至于什么佛家精神,少林寺是不屑于对俗人谈的。旁观者暂且把这种商业化当作他们的一种生存职业,由他去吧。

推荐访问:少林寺 无限风光 少林寺的无限风光 少林寺风光视频 少林寺景区门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