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择之路电影_电影的人文之路越走越窄

  2009年的世界电影编年史上,好在还有许多优秀的影人和他们的作品没有令我们失望。而严肃的艺术思考不敌媚俗的娱乐噱头,电影的人文主义道路越走越窄,是近年来国际电影创作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阴云笼罩,但2009年却是世界电影蓬勃发展的一年。美国、中国以及欧亚多个国家均突破了年度票房纪录,全球影市一片飘红,影院经常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了某些电影(如《阿凡达》)一票难求的空前盛况。而对于那些钟情于电影艺术的资深影迷而言,喧嚣的商业炒作与华丽的特技效果并非电影的真谛,一段平凡却感人的故事、一组隽永而优美的镜头,甚至一番梦幻迷离的奇思妙想,都有可能成就一部艺术电影佳作,好在2009年的世界电影编年史,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太过失望。
  
  电影节成色依旧却票房惨淡
  
  基于电影界的传统准则,衡量每一年度电影艺术的成色优劣,大都是通过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予以评判,在2009年,这一标准虽然愈发勉强,倒也继续维持着光鲜的做派。总是因二月的严寒降低了电影节热度的柏林国际电影节,率先呼应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刺骨寒意,用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的影片《跨国银行》应景,揭露国际金融大鳄在军火交易、政治腐败和谋杀领域的暗黑身影。参与主竞赛单元的26部电影按照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科的阐释,“几乎都是在探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深深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它们讲述意味深长或悲怆苦难的经历,反映国际冲突,或者为世界燃起希望。”
  虽然有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伊•瓦伊达携《甜蜜的冲动》参赛,希腊大师安哲罗•普洛斯以《时间的灰烬》捧场,中国资深导演陈凯歌也呈上传记片《梅兰芳》,但一贯政治挂帅的柏林电影节却没有给大师们太多情面,而将金熊奖颁给了《伤心的奶水》――名不见经传的秘鲁女导演克劳迪娅•洛萨执导的影片。洛萨以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揭示20世纪后期的独裁统治对秘鲁社会,特别是对底层女性的戕害,也显示出柏林电影节对于亚非拉电影人持之以恒的扶持和表彰。
  如果说柏林电影节因为政治色彩鲜明的选片传统而被日益边缘化,戛纳国际电影节则在2009年继续凸显其欧洲电影的文化本位。由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领衔的评审团将金棕榈大奖颁给了德国导演迈克尔•哈内克,表彰他在影片《白丝带》中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这部以黑白影像呈现在银幕上的作品,以一战前夜的德国山村为舞台,冷峻地揭示暴虐的种子如何在无辜的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法国影片《预言者》被授予评委会大奖,该片讲述一名年轻的阿拉伯移民如何在法国监狱里成长为势力惊人的黑手党首领,导演雅克•欧迪亚再度玩起以小见大的象征性游戏,将一座封闭的监狱隐喻为危机四伏的当代社会。
  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影帝和影后桂冠同样由欧洲演员赢得,在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二战影片《无耻的混蛋》中饰演纳粹军官的德国演员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被誉为2009年度最闪亮的欧洲之星,令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也黯然失色;而丹麦大导演拉斯•冯•特尔备受争议的影片《反基督》虽然惊世骇俗,却成就了在片中大胆演出的法国女演员夏洛特•甘斯布。在中国日渐珍稀的“地下导演”娄烨为戛纳带来了一部同志电影《春风沉醉的晚上》,出人意料地获得一尊最佳剧本奖。可由于本片难以在国内上映,编剧梅峰鲜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获奖之作。
  既然戛纳为欧洲主流电影立威,威尼斯便充当世界非主流电影的保护伞,2009年,丽都岛较之戛纳海滩似乎更乐于炒作电影之外的社会议题。除了争议不断的美国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再度发威,用一部名为《资本主义: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揭示美国金融风暴的根源之外,另一位“麻烦制造者”奥利弗•斯通还带来了传记纪录片《国境以南》,更有趣的是本片主人公――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也亲临威尼斯电影宫,在红地毯上频频挥手。
  担当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是两届金狮奖得主李安,以他为首的一众电影人最终将本年度的金狮大奖颁给了以色列电影《黎巴嫩》,这部影片和去年走红的以色列影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有相同的时代背景,都是讲述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士兵所遭遇的战争悲剧。摘捧最佳导演奖的伊朗电影《没有男人的女人》也令人联想起前年的同主题电影作品《我在伊朗长大》,同样是用伊朗女性的生活遭遇映射这个国家屡遭西方指责的政治体制。这不免令人怀疑是否以国际热点政治话题为题材,总能赢得电影节评委们的“人道主义”加分?此外,土耳其裔德国导演费斯•阿金继续表达移民的生活困境与心灵伤痛,以《心灵厨房》赢得评委会大奖。这部影片有能够令中国观众会心一笑的共鸣点,或许是男主人公的德国女友最终将上海当做了她新生活的起点。
  也许是严峻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使然,2009年度的电影节获奖作品大都悲观、晦暗,少有往年的欢愉气象,也正因如此,很多获奖影片并不为普通观众所接受,无论是金棕榈得主《白丝带》,还是金狮奖作品《黎巴嫩》,都难逃票房惨淡、乏人问津的冷藏噩运。电影节与电影院、专业影评人与普通观众之间的严重脱节,是近年来国际电影创作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严肃的艺术思考不敌媚俗的娱乐噱头,批判社会让位于逃避现实,令电影的人文主义道路越走越窄,更让独立思考的作者的电影在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重压之下濒临死亡。
  
  《阿凡达》的革命性盖过了所有优秀电影
  
  不过,艺术电影也无须整日悲天悯人,李安用《色•戒》掀起华语电影界的波澜之后,抽身返回美国,拍摄了一部轻喜剧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讲述60年代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嬉皮士运动“伍德斯托克电影节”如何阴差阳错在纽约州的荒僻小镇成功举办。一贯腼腆内向的李安导演在这部影片中颇有被大麻挑动得醺醺醉意,虽然票房不利,戛纳不赏,却陶然有自得其乐的意趣。同样如鱼得水的大导演是重返纽约拍片的伍迪•艾伦,他拿潦倒的老知识分子和乡下美少女之间的爱情开涮,故事的核心依然是伍迪•艾伦挖苦了一辈子的中产阶级价值观,纽约的气质显然比伦敦和巴塞罗那更符合他老而弥坚的尖酸气质。
  2009年还是“时间旅行电影”之年,除了《终结者》继续它跨越时空的追杀之旅,英国人奉献出一部科幻小片《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三个事业失败的中年男子在酒吧吹牛买醉,无意中闯入了时间漏洞――酒吧的男厕所,从此在历史的长河里兜兜转转,闹出种种难堪的笑话。英国电影人总会以低成本制作触碰到我们古怪的笑点,这部影片拿时空穿梭取乐,却让电影观众在爆笑之余,悠然向往之。
  无独有偶,美国电影人在2009年拍摄了一部名为《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电影,讲述一位罹患怪病的图书管理员无法自控地穿梭于异次元时空,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位少女,从此以“天外飞仙”的姿态不时出现在她的生活之中。少女在成为他的妻子之后,不得不接受丈夫随时消失的现实,但她的爱却在看似荒诞的生活中被忠贞地守护着。电影总能给人以超越现实的梦想,《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无疑是一首关于爱情的梦幻曲。
  尽管艺术电影的浪漫情怀使人迷醉,但2009年将被载入电影史册的大事件却并非欧洲大师们的某部新作,也不是电影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因陈年旧案被捕入狱的丑闻,而是詹姆斯•卡梅隆这个好莱坞技术狂人在岁末推出的3D电影《阿凡达》。
  “3D元年”或许将是未来人们回忆这一年时最惯用的定语,因为伴随《阿凡达》浮出水面的,是一整套革命性的影像新技术,即将打破电影银幕作为二维媒介的传统桎梏。观众或可在未来的虚拟数字空间内,身临其境地感受周遭一切影像变幻,甚至参与到电影的故事流程当中。
  这的确是电影自问世以来遭遇的最为深刻的一次变革,它不仅会改变影片的拍摄和放映标准,还将从艺术构思与空间想象力等方面,彻底颠覆一百多年来的影像创作经验,建立一种全新的电影体系。无论如何,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们将躬逢其盛,迎接高科技带给我们更为震撼、逼真的视听体验,成为电影新时代的见证者――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仍将为一个美好的故事欢呼或流泪。★

推荐访问:之路 越走 人文 电影的人文之路越走越窄 路越走越窄 人生的路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