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颜色,锦绣唐服]顾倾城唐时免费阅读

  摘 要:唐代服饰不仅继承了华夏服饰文化的传统,还从共融开放的文化氛围中汲取到新的营养。尤其是唐代女服,不仅摆脱了旧式服饰制度对服装色彩的束缚,更在色彩的搭配和审美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其色彩应用日渐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观,使唐代女子的服装更加丰富艳丽、华美多姿,也对后世女服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全唐诗》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唐代诗歌百科全书,包含了诸多不为人所熟知的唐代女子服装色彩描写。
  关键词:唐代;女装;色彩;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21-02
  一、研究背景
  吾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吾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是中华民族的代称,而中华民族的礼仪,中华民族的衣冠,也正代表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唐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发展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品,唐代服饰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唐文明的影响,散发出它绚丽夺目的光彩。唐代服饰不仅继承了华夏服饰文化的传统,还从共融开放的文化氛围中汲取到新的营养。尤其是唐代女服,它不仅摆脱了旧式服饰制度对服装色彩的束缚,更在色彩的搭配和审美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其色彩应用日渐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观,使唐代女子的服装更加丰富艳丽、华美多姿,也对后世女服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唐代女服概况
  唐代女子服装主要分为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四类,前三种主要是宫廷贵族女子在特定场合穿着的礼服,而常服则是女子们的日常穿着,相对而言,常服的款式和色彩都更为自由和开放,也更能代表唐代女服浪漫多姿、典雅华美的整体特征。由于前三类服装的色彩主要与封建礼制密切相关,对于唐人的审美观反映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唐代女子常服。唐代女子常服以襦服裙为主,虽然胡服、男装和戎装都曾风靡一时,但从整个朝代来看,襦服长裙还是唐代女子主要的穿着样式。唐代前期的款式以小衣长裙为主,紧身长裙上束及胸,整体风格简约修长;中期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变得明亮鲜艳,风格更偏华丽典雅;至中晚唐时期,女子衣裙日趋肥宽,宽袍大袖,风格更显奢华浪漫。
  三、色彩应用分析
  (一)色彩喜好
  唐人自由奔放,热爱浓烈明丽的色彩,特别是象征着热烈高贵和喜庆的红色,成为了唐代女子服装中最受瞩目的色彩,从笔者搜集的资料来看,红色服装所占到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36%),如则天皇后《如意娘》中的“开箱验取石榴裙”,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中的“红衫艳织成”, 刘希夷《江南曲八首》中的“朱服弄芳菲”等共235首。红裙、红衫、红襦等红色女服大量出现在诗人对贵族女子和教坊女子的衣着描写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各种红色中鲜丽的石榴红无疑是唐代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色彩,唐代女服中的石榴红裙也相当受欢迎,在652首诗歌中提到明确提到石榴裙的就有22首,无论是“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的盛唐贵妇,还是“青丝高绾石榴裙,肠断当筵酒半醺”晚唐艳妓都对石榴裙有着特别的爱好。
  同样受到唐代女子们青睐的颜色还有绿色,特别是和青草颜色相近的碧绿、翠绿色衣裙最为普遍,从诗歌分布来看,提及绿色服装的诗歌比例仅次于红色,占到15.5%,如: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碧罗衣上蹙金绣”,鲍溶《怨诗》中的“翠袖洗朱粉”,王昌龄《采莲曲》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等共102首。“舞衫萱草绿,春鬓杏花红”,“荷叶荷裙相映色,闻歌不见采莲人”,浓淡各异的绿色衣裙频现于唐代诗人的笔下。
  从提及白色服装的诗歌在所有提及色彩的诗歌中所占的比重来看,白色服装的受欢迎程度仅此于绿色排在第三位,相关诗歌所占的比例为13%,如: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行》中的“轻裙染回雪”,王建《白纻歌二首》中的“新缝白纻舞衣成”,王建《霓裳辞十首》中的“新换霓裳月色裙”等共85首。
  除以上三种色彩外,紫色在女子服装中也比较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民间,紫衣、紫裙为诸多唐代佳丽所青睐。其中提及紫色服装的诗歌占到7%,如李白《白头吟二首》中的“行堕紫罗襟”,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娼家日暮紫罗裙”,钱起《早夏》中的“细白佳人著紫罗”等,共46首。
  从《全唐诗》相关诗句的统计数据来看,明艳的黄色是唐人们喜爱的第五种色彩,提及黄色服装的诗句占到5%,如李商隐《牡丹》中的“招腰争舞郁金裙”,李商隐《赠妓行云诗》中的“更兼衣著又鹅黄”,歌谣《天宝初语》中的“黄裙逐水流”,和凝《麦秀两岐》中的“淡黄衫子裁春縠”等共33首。从诗歌创作时间来看,黄色系的衣裙主要流行于中晚唐时期,“郁金裙”、“淡黄衫子”等在中唐及此后的诗歌中,多次被诗人用来描述女子的装扮。
  值得一提的色彩还有金色和银色,这两种颜色一般以图案和花纹的形式为唐代女子服装增色。从笔者整理的资料来看,提到使用泥金泥银手法和用金银丝线绣衣技术来装饰服装的诗句占到10.5%,如张藉《苏州江岸留别乐天》中的“银泥裙映锦障泥”,和凝《山花子》中的“蹙金开襜衬银泥”,温庭筠《江南曲》中的“罗轻压金缕”,温庭筠《黄昙子歌》中的“罗衫袅向风,点粉金鹂卵”,李白《赠裴司马》中的“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鲍溶《东邻女》中的“美人盘金衣上花”,裴虔馀《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中的“半额微黄金缕衣”等。
  此外,唐人诗歌中还曾提及的服装色彩还有蓝色、青色,如“却爱蓝罗裙子,羡他常束纤腰”,“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等,虽然在唐诗中对这两种色彩的服装描述并不多,但从唐代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来看,这两种颜色在女子服装上的应用却比较常见。
  (二)色彩搭配
  从唐人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窥见,唐人在女子服装色彩的应用上已形成了一定的搭配意识,结合唐代诗歌中所提及的服装色彩搭配和已有的文物资料来看,红绿搭配无疑是唐代女子服装的色彩搭配中最常见的一种,“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绿裙红袖,弱质纤腰,如雾蒙花”,绿衣红裙和红衫翠裙以其鲜明而强烈的色彩碰撞成为唐代女子最为热衷的穿着方式。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些诗歌描述中看到红色和黄色的搭配,如“迎风帔子郁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紫色和红色的搭配,如“紫排襦上雉……裙妒石榴花”,绿色和白色的搭配,如“沓飒起舞真珠群……新翠舞襟静如水”,白色和红色的搭配,如“粉霞红绶藕丝裙”,紫色和银色的搭配,如“紫袖长衫色,银蝉半臂花”等。而结合唐代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笔者发现,红色和绿色、红色和白色、红色和黄色、紫色和红色、紫色和黄色、绿色和白色、蓝色和红色的色彩组合最为常见,白色和绿色的搭配曾两次出现在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中,而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透明的淡黄衫子和石榴红高腰长裙则将唐代仕女丰腴的体态衬托得妖娆多姿。   四、色彩应用特点
  从唐代女服色彩应用的整体状况来看,唐人在女服上的色彩应用主要有三大特点,即多用暖色、多用纯色和亮色、注意色彩调和。无论是诗歌中提到的服装色彩,还是绘画中展示的衣裙颜色,我们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唐代女子们对暖色的应用远远超过冷色,特别是炽热的石榴红和温暖的明黄,大量地出现在唐代女子的衣衫上。唐代女子对高纯度的色彩应用远远多过低纯度的色彩,高纯度的色彩刺激振奋,意味着年轻朝气,唐代女子们热衷于使用鲜明的色彩来张扬个性,因此唐代女服的色彩也多是采用明丽和奢艳的基调。而多数高纯色衣裙上通常还都会有金色或银色的图案装饰,这些装饰更增加了服装整体的明度和光感。虽然在唐代女服中充斥着大量的撞色和艳色,但这一切并没有令观者感到厌恶,相反这些色彩竟奇迹般地交融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五、总结
  从对《全唐诗》中提及女子服装色彩的情况来看,红色、绿色仍是最受唐代女子欢迎的颜色,而提及次数排名第三白色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可以说唐代女子对白色的喜好是一个新的发现。本文对唐代女子服装色彩应用的状况所作的总结,主要通过对《全唐诗》中诗句的客观统计得到,而同时笔者也参考了唐代的壁画、雕塑和绘画作品,使这些结论得到应证,保证了更高的可信度。唐代女子的服装色彩审美观大气而开放,唐代女子服装的色彩美丽而雍容,其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在中华民族的服饰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不容忽视,它是大唐帝国中一朵最娇艳的牡丹,高贵而自由地盛放。从唐代女子的服装色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王朝的气度和一个民族浑厚的文明积淀,唐代女子的偏好和崇拜也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民族服饰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恩姬.唐代女性服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3]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4]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第十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5]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第十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6]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第九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7]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8]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第八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9]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10]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推荐访问:锦绣 倾城 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