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归纳为哪三类哪三种类型 [三类青年,三种解读]

  许多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播完后都会找些领导和专家来进行艺术价值恳谈会。《知青》也不例外,只是领导没来多少,倒请了不少当年的知青,比如玩收藏的马未都,和一个要拍知青纪录片 的导演。
  马未都老师一见到讲台就把这儿当做了《百家讲坛》演播厅,滔滔不绝地讲他的知青岁月,一个知青和当地农民打架,头上被砍了二十几刀,刀疤结住后再长不出头发,成了瘌痢头,醒过来第一句话是一定要报仇雪恨——哪还有什么“知识青年”的样子。后来刹不住车又讲到他演样板戏,有一次掉了个道具,差点酿成政治事故。又说到五七干校,一个年轻演员听不懂“五七干校”和“政治事故”这类名词,马未都笑笑,有点得意地说,“这是我们这代人老了能当谈资的,你们就没有,想了想又说,哦不对,你们老了可以跟儿孙们聊毒牛奶。”
  同样的叙述,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普通青年说包法利夫人这种女人惹不起躲得起啊,但有一类青年就可以大肆批判包法利夫人代表的腐朽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电视剧也是, 导演张新建似乎对那段历史持批判态度 ,但在剧里,知青们像超级马里奥一样不断战胜逆境,这让观众十分感动。我在光明网上看到一段评论:《知青》最大亮点是真实地、深刻地、细腻地在历史发展中表现了广大知青在严酷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生存、劳动条件下,坚守中华民族爱国、爱民、爱家的优秀传统美德,在与贫下中农、兵团战士及基层党员干部的朝夕相处中又得到了新的充实与提高。艰苦而漫长的知青生活培育了他们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战友、同志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舍己为人、勇于担当的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我觉得吧,这作者真会挣稿费……
  好了,现在说文艺青年。文艺青年韩东的《知青变形记》说了这么个故事,为争取回城名额,一个知青被另两个知青诬陷破坏劳动人民财产要枪毙,但恰好村里有一对兄弟打架,弟弟把哥哥杀了,为了保弟弟的命,全村都把面临枪决的知青指认为那个已死的哥哥,就这样,知青一秒钟变成农民……
  但是,相比于以上两类青年的解读,我更愿意听普通青年的叙述。网上有一篇《敬告梁晓声 我们还活着》的文章,作者自称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上山下乡,他写道,“连队广场上竟然有自来水,这也太虚假了吧,在我们连只有三口井,水桶是用铁轱辘把摇上来的。老职工告诉我们冬天一定要戴手套,否则天气太冷铁轱辘把会把手掌的皮肤粘去。”还有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早请示晚汇报是知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剧中怎么没有?当时我们吃饭前都首先按照排、班排好队,喊‘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林副主席永远健康’三遍后才能进食堂吃饭。”一名自称在军代表办公室门口等了一夜、苦苦哀求要求下乡的网友感慨:“剧中出现写血书要下乡,那绝不是表面呈现的革命热情,而是一种恐惧,害怕自己在一个大的运动中成为了少数。”
  是的,没有人愿意成为群体性情绪中那个被孤立的失败者,我妈妈的一个闺密,那些年在黑龙江做知青,酷寒中的劳动让她丧失了生育的功能,对于一个普通女性来说,激情岁月,浪漫主义,宏大理想都无法填补她的痛苦,而这种私人的历史记忆,也不是任何的电视剧所能粉饰的。
  《知青》
  导演:张新建
  演员:唐曾、傅晶、程皓枫、李欣凌、王凯
  首播时间:2012年05月29日
  本刊推荐:★★★★

推荐访问:三种 三类 解读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