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小故事100字【魏书生的故事】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七:关注未来的实验  1980年,魏书生老师为班会出了一个题目:35年后的班会。  时间:2015年的某一天。注意:那时,各位同学都已是50岁上下的人了。
  地点:盘锦实验中学。注意:那时学校一定不像现在这样,只有两排平房,夹着一个涝洼塘似的操场。
  人物:在世界和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工作的同学们。
  事件:大家从四面八方又聚到一起开班会。
  为开好这次班会,同学们可以先认真地写一篇作文。作文中要写清35年后班会的全过程,然后在班会上宣读自己的作文,看谁的想象力丰富、生动、形象,又符合逻辑。
  同学们写这篇文章时,都带着微笑,带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同学们写这篇文章时,都投入了真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同学们。他们写道:
  35年后,国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同学们当中有的乘坐高速列车,有的自己驾驶着微型太阳能飞机,有的驾驶以海水为燃料的气垫船自渤海进入双台河口,有的驾驶自家车,纷纷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学校。
  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同学根本无法识别。当年的两栋平房,变成了造型别致的几座大楼;涝洼塘般的操场,中间绿草如茵,东西两侧建了假山、喷泉、花园,四周已变成了塑胶跑道。
  变化最大的还是同学们。大家都已是50岁上下的人了,但每个人都感觉正值壮年,看上去还很年轻;大家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成绩,有的成了知名的数学家,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成了文学家……
  平时上课最爱溜号儿、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的同学,参加工作后痛感没文化的苦恼。他刻苦自学专业知识,在一家文具厂成了发明能手。他拿着自己制作的无尘粉笔献给老师,同学们争着用这种粉笔。写字时粉笔的一端输出荧光粉似的物质,写在黑板上的字,色彩绚丽;用完之后,用笔的尾端对着字迹稍加描绘,那些输出的物质就又回到了笔内……
  上世纪90年代,魏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写这样的文章:题目是《日记一则》,月日便是1月1日,但年份不是当年,而是2013年或是2030年,总之是今后的十几年或几十年。他请同学们想一想,那时你在什么工作单位?工作环境如何?工作时与周围的同志如何相互配合?从早到晚你是怎样度过的?都做了些什么?
  魏书生老师还引导同学们假设自己是500年以后的中学生,站在那个时代的角度,给今天的人类写一封信。
  ……
  魏书生老师通过实验体会到,引导学生们从未来的角度看历史,容易看得更清晰,能看出哪些是应做的事,哪些是愚昧落后的事,哪些是自以为正确实则非常可笑的事。当引导学生们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未来时,许多狭隘的、无原则的争论,都能自消自灭了;个别同学喜欢为鼻子尖下的一点个人名利而斤斤计较的事,也能不知不觉地销声匿迹了。
  悟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四十七:放飞梦想
  在美国宇航中心的大门上,刻着一句人类探索宇宙的豪言壮语:
  “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是人类一定能够实现的。”
  看到这句话,不禁想到了登月第一人的一件往事:
  那是一天的傍晚,用过晚餐以后,妈妈在厨房忙着清洗水池里堆满的碗筷。
  孩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跳来跳去,从一个沙发跳到另一个沙发,跳得满头大汗。
  妈妈洗完了碗筷,走过来吃惊地问:“宝贝,你这是在做什么?”
  孩子用手擦了擦头上的汗,自豪地回答:“我已经跳到月球上了,正在太空中行走。”
  妈妈偏着头笑了一笑:“宝贝,那你可别玩忘了,到时候要早点从月球上回家来睡觉啊!”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妈妈也真够天真的,怎么跟孩子一起白日做梦?
  不过,这个小孩从小到大,一直对太空科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家里的支持,他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世人皆知的阿姆斯特朗。
  他妈妈回首往事时说:“孩子年纪虽小,心志却是广大的。珍惜孩子的梦想,有助于孩子梦想的实现。放飞孩子的梦想,让生命为梦想而燃烧,这个世界会因人类梦想的飞翔,而变得更加多彩和美好。”

推荐访问:故事 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