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乐生源质量现状分析与思考_职业教育生源现状

  摘 要:高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升学率,让很多学生圆了大学的梦,同时也缓解了高等教育供与求的矛盾与压力,彰显了学校办学能力,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音乐专业学科招生过程中,“扩招”使音乐素质差、文化素质差的考生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音乐专业学科,致使高校音乐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地方高校音乐生源质量下降尤其突出。本文将针对地方高校音乐生源质量下降趋势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地方高校 音乐生源 音乐素质 文化底蕴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抢生源”的势头也随之而来,很多质量较好的生源被省城名校及其以上的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招走,未被招走的生源便成为地方高校录取的对象,这些生源质量不容乐观,他们已成为地方高校音乐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致使音乐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教学中尽管课任老师提前作好案头工作,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与写好每节课的教案。然而,老师的一次次呕心厉血,常常难以得到回报,课后的教学反思也难以解决根本的问题,因为学生所具备的音乐素质与文化素质距离音乐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结合目前地方高校音乐生源质量呈现下降问题,笔者浅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关于地方高校音乐生源质量下降情况与分析
  众所周知,高校扩招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大大提高了升学率,能让很多学生有机会踏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缓解了高等教育供与求的矛盾与压力,较大提高了办学效益,充分展现了高校办学能力。然而,扩招后入学率的提升却让那些音乐素质差、文化素质差的学生有可乘之机,他们事先没有认真地了解音乐专业学习者所具备的素质与条件,就盲目地报考了音乐专业,且较为“轻易”地考上了高校的音乐专业。因为高校音乐类考生的文考分录取线较低,考其他专业挤不进去,难上加难,为了能上大学,他们突然来了个“急转弯”参加了音乐专业联考,并加入了考前培训班“速成学习法”的队伍而突击专业考试科目。一旦专业分上线,至少能考上一般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科学习是不成问题的,这些考生也不管自己对音乐感觉好不好,兴趣浓不浓,自己觉得只要能考上大学,三年或四年后获得一张专科或本科文凭,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心满意足了。有音乐灵性的、综合素质能力好的、嗓音条件好的、钢琴弹奏技术好的学生几乎都“远走高飞”了,专业分与文化分很一般的考生只好被地方高校录取,这些学生被地方高校勉强录取后,在系统专业课程学习中,困难重重,问题成堆,培养不起学习兴趣,静不下心来练习基本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在每门课程的很多章节内容学习中仍处于一知半解现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难以达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常常出现“骑马找马”的现象,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专业学生综合音乐素质普遍偏低
  作为音乐专业学生,既学好乐理知识,更要具备音乐的耳朵,要在“听”字上下功夫,因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考入大学前至少要把小学、中学所学过的音乐常识,简谱常识、五线谱入门篇及相关的视唱练耳内容、名曲欣赏与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练唱等内容基本熟悉与掌握。考入大学后在进行音乐专业学习深造过程中,理应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课任老师指导的思路及《教学大纲》要求的标准去学好每门课程。但学生却什么都做不到,也不乐意配合课任老师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只好由课任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无奈之下只好要求学生强行配合。
  比如,在声乐课教学中,学生的音乐敏感性太差,视谱即唱词技能几乎为零,在练习过程中十有八九存在不同程度问题,音唱不准,时值把握不好,随意抢拍或拖拍,时常出现歌谱与歌词对不上号,听不懂伴奏的引子和间奏,经常把曲目之间的前奏混为一堂,出声就偏离曲调,甚至张冠李戴。有时整首歌曲唱下来,节拍、节奏、附点、气口等一片混乱,无从谈起对音乐的理解和情绪的投入乃至歌唱技巧的运用,导致只会使用大白嗓子歌唱,其声音苍白无力,缺乏情感表现。
  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在乐理与视唱练耳等课程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仍处于似懂非懂现状,实践应用能力较弱,在整个主干道课程学习中仍然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状态。如:在钢琴教学中,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差,看谱速度十分缓慢,在规定时间内未能按拍子要求弹奏出指定的乐句和乐段,未能达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的学生在每一次次回课中,也只不过勉强弹出来指定的曲目而已,无法进入情绪;有的学生因为练不出来曲目,时常找理由请病假或事假,或因看不懂五线谱,时常在五线谱旁注上简谱标记,时而看成指法标号,时而又看成简谱,越弹越慌张,越弹越出错,拖拖拉拉,节拍节奏都不在点上;有的学生在回课过程中,因视奏能力差,琴键的音位又记不住,看了谱后,又来琴键上找音,顾此失彼;有的同学因回课的心情急迫,追求急功近利,琴谱也不认真去阅读,就开始进行视奏或背奏,其结果是睁开眼睛走错路,充耳不闻;有的同学在练琴过程中经常违背老师的提醒与要求,未能做到慢中求稳、求快,总是养成错误练习习惯,让老师难以纠正;有的同学在回课过程中,为了完成弹奏任务,事先未对作品进行分析,未按曲作者的要求去处理作品(二度创作),在已能熟练弹奏的乐句中控制不了速度却不要命的往前跑,遇到不熟练的地方,又止步不前,经过老师的一次次纠正,然而效果甚微;有的同学因缺乏音乐悟性,白天晚上都入琴房练琴,其结果是“油是用了灯不亮”,回课时依然是结结巴巴,粗枝大叶,错音连篇等等毛病。
  以上例子足以说明,学生本身就不是学习音乐的料,压根就不热爱自己的专业,没有确定学习目标,不求上进,不练基本功,不配合老师的指导,拖欠作业问题严重,只会打发时间,得过且过,养成惰性,没有进行课后的笔记整理与课后反思意识,其结果只是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2、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被地方高校录取的音乐专业学生中多数都是文考分较低,他们知识面较窄,文化底子较薄弱,因而导致了学生在音乐专业学习过程中未能真正做到用心去歌唱,用心去演奏,用心去欣赏音乐作品,在声乐课教学中多数学生只是了为完成歌唱任务而歌唱,对音乐旋律线条不理解,对作品风格把握不了,对词曲作者的生平与创作动机不了解,对歌词内容不了解,对每首歌曲的学习只是大致地唱上几遍,到底自己在唱什么也模糊不清,缺少演唱技巧,缺少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没有乐感,没有情感的流露。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要想让歌声感人,首先要先感动自己,其前提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多读书,善于思考问题,充满联想,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只有文化基础打牢了,歌唱时才能容易进入情绪,才能把听众带到歌曲的意境中去,才能做到触景生情,最终使歌唱达到声情并茂。钢琴演奏也同样如此,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弹奏技术再高,指尖下也表现不出音乐,情感也表现不出来,充其量只是一个工匠而已。声乐演唱与钢琴技术的提高与文化底蕴的提升并存,二者不可分割,既要有足够的时间练声练琴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图书馆去看书,到报告厅听教学名师的讲座,拓宽知识面,在专业理论学习中要能了解作者的生平与作品的文化背景,不断地重复聆听作品的录音,为达到用心去演唱演奏,提高对作品的再创作能力而打基础。   文化底蕴的提升来源于平时的积累,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的学习均须作课堂笔记与课后体会,然而在声乐与钢琴教学中,多数学生都未能做到课后的笔记整理与反思。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笔者时常穿插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些提问,可是多数学生都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干脆回答“不知道”,或者勉强回答也是不加思考地所问非所答,这也是反应出学生因文化知识学得不扎实,而找不到答案的原因。笔者在多年的声乐与钢琴教学中,极少遇到来找老师问问题的学生,因学生不善于课后自我消化与思考,不愿进行课堂的延伸—自学,找不到问老师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所练唱过的歌曲与弹奏过的曲目只是走马观光地练习,久而久之他们会把演唱过与演奏过的曲目忘得一干二净,致使练过的曲目巩固不下来而全部回生,由此可知,学生对重复练习和“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一无所知。
  3、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而生产随意性
  无论是专业实践课还是专业理论课,笔者一直以来总感觉到学生学习专业的随意性较强,没有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蓝图,总是养成“半夜吃黄瓜头尾摸不着,抓了西瓜丢了芝麻,平时不烧香忙时抱佛脚”等不良学习习惯。上声乐课时部分学生总是带不齐学习工具,甚至是两手空空来上课,经常“借用”老师的教科书,应付学习,缺乏求知欲,不重视基本功练习,自觉学习习惯较差,未能养成每天进琴房练琴练声的习惯,作业总是完成不了,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做作业。其次部分学生缺乏舞台实践锻炼意识,学院领导、课任老师给予提供的音乐实践机会,这些学生总是不珍惜,时常放弃,过低评价自己,没有自信心,心理素质脆弱,担心自己在舞台上发挥不好,怕别人议论自己的不足,担心自己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再次,学院举行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并进行张贴海报,有的学生视而不见,甚至是知晓后都不愿前往观看,这也是一种不热爱自己所学专业,缺乏学习交流,扬长避短,不求上进,随波逐流的表现,学生情绪低落,惧怕别人发现自己不足,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二、扭转地方音乐生源质量下降状况的几点思考
  如今中国在经济建设、高校教育、文化繁荣、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等方面正努力与国际接轨,接受高等教育以上人数居世界前列,艺术类音乐人才的培养已大幅度提高,活跃在世界音乐大厅的中国歌唱家、钢琴演奏家等与日俱增,师资力量、教学器材设备等建设有了飞速发展,这是自扩招以来出现的新气象,应让它发扬光大。然而盲目扩招的副作用也日趋明显:把不具备学习音乐条件的学生也招进来,带来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与烦恼,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改进措施仅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1、音乐教育要从小学抓起
  目前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校仍然处于薄弱环节,很多下去实习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感触很深,目前有的学校仍然把音乐、体育、美术视为“小三门”,被推到其它学科的边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对音乐专业学习者,仍产生偏见,一直以来总认为音乐专业学习者因为文化课成绩差,才被迫走上这条道,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事实可以证明音乐学习者很聪明,要求反应能力快,手脑协调性好,处理问题敏锐,想象力很丰富,能充满联想等等。世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开专场音乐会, 09年高考中云南省的文科与理科状元也是有音乐特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笔者认为音乐课与数学、语文等科目一样的重要,应该引起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等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提高音乐教师的地位,完善音乐教学设备
  笔者一直以来非常热爱音乐,视音乐为生命的一部分,在音乐教学环境非常艰苦、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笔者首先是自重,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克服重重困难,搞好本职工作,当年于中学任教时,就注意到学生们十分渴望歌唱,作为音乐教师我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思考了很久,为何音乐课程如此受欢迎却不被重视?当时笔者在任音乐教师期间除了正常课堂教学外,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音乐活动,进行相关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辅导,将作为一名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心放在首位。而且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外,笔者均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参加高考音乐专业学生,十年中笔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近30名音乐专业学生,部分学生甚至还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然而,因为音乐课没有被列入参加升学考试科目,所以评优、评先、评职称自然就没有音乐老师的机会,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对此颇有意见,提高音乐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的呼声与日剧涨。在学校没有购置固定音高键盘乐器时笔者时常用自己私人的电子琴,给学生伴奏,有乐器伴奏与无乐器伴奏,音乐课的氛围是不同的。如今,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强调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本身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其它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作为音乐教师,应倍加珍惜这种机遇,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与课外教学活动质量,发现、培养很多音乐特长生,让他们能如愿以偿考起自己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
  3、地方高校在进行音乐专业招收录取时应把好生源质量关
  高校是为国家、为社会、为地方培养合格的栋梁之才,音乐人才的培养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在音乐生源方面的录取中应在重视专业素质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素质的提升,音乐专业的学习需要灵性,要求学生的音乐敏感性要好,要具备学习音乐的条件,要有好的嗓音、好的乐感及其好的音乐理解能力。其次是文化素质要达到相关要求,即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接受知识能力要不断加强与提高。音乐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底蕴的提升一样的重要缺一不可,因音乐情感的表达,歌词内容的理解,对作品的再创作、再加工是需要扎实的文化基础作铺垫,只有这样,学生的演唱才有情感,才会达到深情并茂,才能把听众带到作品的意境之中。无论是声乐教师还是钢琴教师,除了具备强较的专业素质外,师德风范不可无,教书育人的观念必须时刻牢记于心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时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指责,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逼我学”为“我要学”,因为兴趣是第一老师。老师也要有耐心,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要经常关心他们,呵护他们,以心换心,让他们在群体学习中有一种自信心,在组织音乐实践活动中不能把他们忘记,要随时想到他们的存在。   (2)要学会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只要每位学生用心学,付出努力,这就是一种学习上的成功表现。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适合练唱的曲目进行教学,经常不厌其烦地进行范唱、范奏,手把手的指导,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久而久之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并取得一定进步。
  (3)老师在耐心指导差生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尖子生,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健康成长。而且,教学中的示范至关重要,要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老师平时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及文化修养,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4)课任教师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提高学习具有理解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要求教师必备较深厚的音乐专业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教师在教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积极投入于探索教学研科活动,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其次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活跃、求知欲强,他们生活在知识和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大量吸取知识、储备知识,不断的充实,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当下素质教育的形式。
  4、重视音乐实践,拉近琴房与舞台的距离
  音乐实践在整个音乐专业学习中至关重要,它是音乐专业学习成果的一种体现,在琴房练习,在教室排练,其目的是要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与你同享同乐,与你一同进入音乐的情绪之中,因此无论是声乐学习、器乐学习还是歌曲创作都必须通过舞台实践,把作品的内容展示给听众,所以说音乐实践除了每天在琴房当“工人”外,晚上必须在舞台上当“艺术家”,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会,如:独唱、重唱、组合演唱、大合唱和钢琴独奏、手风琴独奏、民乐小合奏等等,努力拉近琴房与舞台的距离,能让每位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得到音乐实践的锻炼。
  结语:
  当下高校做为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学术创新,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创新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其宗旨是承担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任,为国家、为地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接班人,培养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创业型高级人才,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因此在高校扩招过程中也应该不断探索新路子,杜绝音乐素质差、文化素质也差的学生去选择学习音乐专业的机会,杜绝本身就不热爱音乐而“选择”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大量吸引具有音乐灵性的、乐感好的,音乐理解能力强的、嗓音条件好的、文化素质也好的学生投考音乐专业,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真才实学的、具有较高音乐素养,及文化底蕴深厚的音乐人才。

推荐访问:生源 现状分析 思考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