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微观文化层面评价 教材的微观分析

  摘要:根据Buttjies和Byram文化教学理论,文化教学内容应从宏观文化层面、微观文化层面、国际性、跨文化层面以及教材作者自己的观点和风格考虑,本文运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新编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新视野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新世纪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新标准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新视界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等五套现行大学英语教材所体现出的微观文化,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可对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修订、新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化内容 教材评价
  一、引言
  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对于学习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根据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不只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还应考虑到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及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正是对文化教学的重视以及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评价,而对微观文化层面的分析与评价能帮助学习者了解目的文化,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积累。
  二、理论基础
  (一) Hutchinson教材评价理论
  教材评价是对教材的价值进行测试,Grant(1987), Sheldon(1988), Hutchinson(1987), Ur(1996)及Cunningsworth(2002)都曾提出教材评价理论。根据本文实际需要,作者选择Hutchinson教材评价理论进行研究。
  Hutchinson(1987)指出“评价就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对某一事物的合适性进行判定。评价与价值有关,但评价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主要看与需求的匹配程度。”Hutchinson认为评价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它需要可行的解决方案。
  Hutchinson教材评价的内容:
  1、界定标准:以什么标准为基础评价教材?哪一个标准更为重要?
  2、主观分析:在你的教材中,你希望哪些评价标准能够得以实现?
  客观分析:怎样在教材中使得评价标准得以实现?
  3、配对:教材是否满足你的个人需求?
  该评价理论最初只确定了评价教材的标准,然后对教材进行主观分析,客观分析,最后进行配对,检测教材是否符合学习者的需要,并提出新的评价标准。根据上述方法, 1987年Hutchinson进一步完善了教材评价标准,该标准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目的,读者,内容,方法和其他评价标准,设计了21个主观问题和21个客观问题。从主观问题中可了解教材使用者的需要,客观问题可让使用者从教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将两者进行比较,并对教材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起初,Hutchinson教材评价方法只用于专用英语教材,后来因它的合理性及易操作性被广泛用于普通的语言教程。
  (二)Buttjes和Byram外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理论
  1990年Buttjes和Byram提出外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应从微观层面文化,宏观文化层面,国际性和跨文化层面及教材作者本人的观点和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
  1、微观层面:教材中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教材是学习者接触目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媒介,教材中人物的日常生活及活动直接反映了其代表的文化,因此这些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及活动的选择成为了学习者了解和学习外国文化的关键。
  2、宏观层面:政治、社会、历史等相关文化内容
  教材在这一层面文化内容上的选择也是相当重要的,主要原因有:一、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与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它们往往能反映较深层的文化内容,所以外语教材需要对政治、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二、任何文化活动应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才会具有其实际意义,否则有可能成为没有太大价值的东西。
  3、国际性和跨文化层面
  若只是对某一个目的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还不能够完全体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宗旨,因为了解学习目语文化,与目的文化人群进行有效交际还只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而进行跨文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与来自任何文化的群体进行有郊交际,这也是在外语教材中增添国际性和跨文化层面内容的主要原因。
  4、教材作者本人的观点和风格
  除了在教材中体现其人物本身的主观见解,教材编者本人的观点和风格也可以对学生的文化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编者在教材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在课堂活动设计环节帮助学生思考。此外,如果将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众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和态度在教材编写及教学过程中进行介绍和分析,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三)外语教材微观文化层面的评价内容
  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对微观文化层面的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教材中人物的社会背景:行业,阶层,性别等;
  教材人物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校园,家庭,超市,法庭等;
  教材中文化活动所包含的人物思想:人物的价值观,态度以及个人观点。
  以上这三个方面代表了文化不同的层面,总体上来说,上述内容涵盖的越多,学习者可能接触到的目的语文化的内容以及层面也就会越多。
  三、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微观文化层面评价
  (一)被评教材介绍
  《新编大学英语》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1999年编写的教材,共6册,每册12个单元,每单元分成四个部分:1.准备活动,激动学习者对本单元相关内容的兴趣;2.以听力为中心的语言活动3.以阅读为中心的语言活动,这两者能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的语言点提高语言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其他语言活动;4. 巩固和提高,这部分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新视野大学英语》是教育部2001年实施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基础性课程,共4册,每册10个单元,每单元有三部分:两篇课文,阅读技巧及课后练习。教材内容以主题为线索,涉及文化、科学、教育等各个方面,选材注重时代感觉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跨文化意识。   《新世纪大学英语》是2007年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之一,共4册,每册8个单元,每单元有四个部分:1.讨论:提供若干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及名人名言,促进学生思考使其快速进入本单元主题。2.听写:通过听写导出主题,同时进行听力训练。3.阅读:包含两篇同一主题的课文,并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介绍。4.课堂活动: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自由选择操练。5.提高:针对本单元的重要语言点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
  《新标准大学英语》全面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经拜访专家,研究现行教材,反复论证确定了教材设计理念与编写方案,2008年秋在国内多所高校进行试用,该教材分4册,每册10个单元,一个单元包含两篇阅读文章用于课堂教学,一篇相关专题文化短文介绍其他国家文化,习俗及该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此外课后还有相关语言点及文化知识背景介绍帮助学生语言输入和了解目的文化。
  《新视界大学英语》以教育部分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2011年出版,全书分4册,每册10个单元,每一单元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包括一篇主要阅读课文,一篇辅助性阅读文章以及一篇相关文化专题短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此外,课文所涵盖的文化主题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能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目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运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新世纪大学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新视界大学英语》五本现行大学英语教材所体现出的微观层面文化进行评价。
  首先,阅读相关教材评价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作者发现先前许多研究评价教材时要么没有考虑到文化层面,或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呈现文化;要么评价标准不完整,不全面。因此,这些评价标准都不适合本文研究。在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一书中提到应从跨文化外语教学的角度进行教材评价,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对这几本教材所体现的微观文化进行评价。
  其次,因教材数量过多及作者研究能力有限,本文只选取了每个系列教材的第一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估。当评价教材文化内容时,课文中会对相关目的文化知识背景进行介绍,这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部分。此外,根据Buttjes和Byram外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理论,本文建立了一个试验性的评价框架,首先分析课文中所体现的文化内容,然后把每个单元的文化内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一类别的数量,以及所占百分比。最后,作者将对于这五套现行大学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及文化特点进行总结,并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分析这几套教材,给教师和编者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三)教材微观文化评价
  1、人物的社会背景
  教材人物社会背景应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种族等方面。
  第一,在分析微观文化层面时,性别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说,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应从两性的角度来呈现文化内容。经过分析,这五套教材有20篇文章从两性角度进行主题讨论,并在此之中有14篇和6篇分别从男性和女性的角度进行主题讨论。如,在《新视界大学英语》第一单元,我们看到作者从男性角度出发讲述男主人公如何实现自我独立;第四单元从两性角度讨论跨国婚姻;第五单元从女性角度告诉我们怎样智慧去购物等等。然而在这所有的课文中,还有一些自传性文章其中的主角也都是男性,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教材编者应考虑到两性的平衡性(见表1)。
  表1
  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年龄。在诗歌,传说,寓言故事等文学形式中人物年龄不明确,所以分析这些文学作品时作者没有考虑人物年龄。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课文主人公都是年轻人,同时这几套教材的使用者都是大学生,和课文人物年龄相近可引起共鸣。从人物年龄分布来看,小孩,成年人在教材中占极少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一篇文章提及到老年群体。因此,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来看,如果课文不呈现这一部分相关文化内容,学生是不能全面了解目的文化的。
  第三个因素:职业。一般来说,一套理想的教材应尽可能多地提供与文化学习有紧密联系的职业信息,它应该不仅仅只是简单介绍课文中人物,还应该包括人物的职业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这五套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人物职业呈现以下特点:一、职业与学校生活,教育等紧密相关,如学生,教师,校长等。二、其他职业偶尔出现在课文中,比如,警察,商人,艺术家,科学家等。三、虽然这五套教材介绍了很多与职业有关的文化知识,但有助于学生文化学习的其他相关职业信息在教材中并没有涉及。
  第四因素:种族。因为中国人的的传统习俗,种族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但在中国,对于种族问题的讨论可以促进我们外语学习,帮助让我们了解外国文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种族文化的讨论不应只停留在白人黑人之间的冲突上,我们应认识到其实这一问题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种族问题。因此,教材应指导学生用中立的态度看待种族问题。
  2、文化活动的场所
  对文化活动场所的分类主要取决于课文的写作形式。通过对现行五套大学英语教材中人物文化活动场所的分析,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学校,家庭,超市及其他公共场所。
  通过数据分析,课文中人物活动场所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是家里,在这五套教材的第一册共计48篇文章里有21篇文章中的事件发生在家里;其次,有12篇文章提及活动场所在学校;再次,有7篇课文事件发生在超市。除此之外,教材人物还在旅游景点,酒店,银行,公园,酒吧等场所进行日常活动,这些都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目的语文化信息(见表2)。
  表2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活动场所进行的文化活动多于其他公共场所,这能帮助学生了解和这两个场所密切相关的本国文化和目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我们还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学校和家庭发生的事件,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的《一个忙碌的早晨》,《新标准大学英语》中《一个新生的日记》等都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两个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此外,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一方面还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公共场所相结合,使学生处于相对熟悉的地方,以激发他们的文化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游览名胜古迹,社会实践等可增加学生社会经历,帮肋他们发现本土文化和目的文化的共通点。
  3、人物的观点及态度
  分析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人物的观点及态度是为了找出这些观点态度和暗含其中的文化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本文还希望发现教材中人物的观点及态度能否代表目的文化的主流思想。
  通过对比分析,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人物的观点和态度呈以下几个特点:关注家庭成员,朋友,亲属之间关系的课文较多,并且大多数课文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同情,体现出人性光辉。
  此外,教材人物还表达出对环境和社会体系的否定态度,例如,《新编大学英语》中《人类对动物的侵略》,《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抵抗艾滋病的战斗》,分别指出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糟糕的健康状况,几乎没有文章表扬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对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人物观点及态度的分析不仅能使得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群体对于人类,自然的态度,还能帮助他们学习批判的思维方式,这也正是西方目的文化的主流思想。
  四、结语
  因文化教学涉及的领域很广,本文通过对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微观文化层面分析得出结论:编者在编辑过程中应考虑到在教材中运用多种形式体现文化内容,教师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刺激学习者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Buttjes,D.&Byram.M.Mediating Language and Cultures:Towards an Intercultural Theor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Clevedon,UK:Multilingual Matters,1990:182-183
  [2]Byram,M.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1989
  [3]Byram,M.Language and Culture Learning:The Need for Integration[M].Clevedon,UK:Multilingual Matters, 1993
  [4]Cunningsworth,A.Evaluation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M].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1984
  [5]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广州:上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鲁红霞.《国内外英语教材评价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4):21-24
  [7]乔爱玲.从外语教材编写的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评估教材[J].山东外语教学,2002(3):75-77
  [8]孙平华.国外英语教材评价标准综述[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3(3)
  [9]张鹤,国晓华.从教材理论发展的三个方面看教材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2002
  [10]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微观 层面 评价 英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