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很多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给教师反映了很多问题,如作业速度慢、花费时间多;总是贪玩、对学习不感兴趣,要被逼着才会认真学习;总是出错,考试成绩没有提高等等。这些看似是学生的问题,其实也从侧面给我们教师提了醒,我们在教知识的同时是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了呢?我认为,之所以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说明了学生学习活动有不妥的地方,或是教师的教学没有引领学生的学习。只有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才能让学习状况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教师要发挥民主的教学作风
  传统的同步教学使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独霸课堂,一讲到底,禁止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提问打岔,教师的观点、教参的答案,就是权威性的唯一结论。教师的千启百引,都是为了把学生引入早就设好的问题中,评价标准只求相同,不许有异,只重结果,不求思维过程。可以说这种教育只是将一个个活泼好动的“小老虎”从小就引入“牢笼”(现成答案),“驯养”为温顺、驯良的“小猫”。当这种“猫式虎”长大成人回归自然(社会)时,已经失去“百兽之王”的天性而无法求生,更不用说创造、创新了。民主的教学法则是学生自主下的自我探究,求知教育,在课堂中的主要活动是学生自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完全平等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敞开思想,民主讨论,共同切磋,研讨争论,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点拨,这就构成了一种教学信息的立体交叉,相互辐射式的信息交流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我一直坚持运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顽皮”“淘气”“性格固执”的学生,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体精神与创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活动外在的表现是知识层面的传授,内在的表现是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有的教师很注重这方面,和学生相处友好,大家彼此就像朋友。师生之间融洽关系促使了两者产生思想的共鸣,统一在学习的共同体中,教师的教学能被学生接受,学生愿意接受教育,听得进去教师的话,教学活动处在良性互动过程中,教和学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境界。反之,如果教师忽视了和学生的人际交往,只是单纯为了教知识而教学生,这种教育是冷冰冰的,表现在教师身上就是,一张权威、严肃的面孔,动辄对学生进行批评呵责,对学生没有耐心、爱心,甚至用体罚和变相的体罚对待学生。学生面对这样的教师是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心理上没有安全感,看见教师就紧张,不能用放松、愉悦的心态投入学习,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学不进去,学习效果差,教师辛苦的教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教育的根源,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我们要按照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去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给予学生激励评价
  激励是一种教学评价方式,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奖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实物的奖励,如在期末考试时,如果学生考试提前了十名就奖励文具盒,第一名奖励书包;平时表现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等。精神奖励是让学生有被认可的的感受,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调整心态,有精神上的满足,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这是最高层次的激励。
  语言激励属于精神奖励,但怎么能激励到点子上呢?怎样提高教师评价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激励,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比如,你回答的声音很响亮、真聪明、写的字很漂亮等。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即便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因为教师是信任自己的。教师在激励学生时,一定要发自内心,不能敷衍学生,那样学生会感到“意犹未尽”,感到失望,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语言激励的同时,可以辅以体态语言,竖起大拇指来表扬学生,拍拍学生的肩膀等,这些不经意的小动作瞬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心田涌进一股暖流。例如,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我就会走上前去,称赞说:“你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了不起呀!”。激励尤其是对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效果。后进生在学习上往往有自卑感,因为自己总是学不好比较怯懦,课堂上不愿回答教师的提问,不积极参与讨论,生怕自己说错了会被取笑。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觉自己也是好样的。
  激励学生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将该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有时候看起来似乎什么长处都没有,但教师只要用极大的爱心去关心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其发扬广大,迁移到学习上。当然,这里要确保教师所发现的闪光点是准确的,对该类学生提供的帮助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如何学,学得是否与效取决于教师的教。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互相作用和促进,如果有一个环节的设计不合理,就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影响下一步的学习,因此,教师要能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提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感性认知规律,把抽象的文字和说教变得感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要有个性特征,生动、形象、幽默,语调抑扬顿挫,不能直白的讲解,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如同一杯白开水。巧妙的设计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教师还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工具,弥补课堂板书教学的单一性,比如挂图、多媒体、事物等,给予学生新鲜感,促进探究活力。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近学习活动中,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转变对学习的态度,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学习效率提高了,教与学达到了和谐的发展。
  【责编 张景贤】

推荐访问: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参与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