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西方经济学小说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但由于该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教学过程中又存在一定的误区,使得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都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为此,分析了当前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254-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各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纷纷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并置于重要地位。目前,《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由于该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教学过程中又存在一定的误区,使得许多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都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为此,有必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就其内容而言,《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体系庞大且繁杂
   《西方经济学》是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庞大且繁杂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等。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其理论观点都比较抽象和难懂,这使得一些社会实践有限的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
   (二)抽象的分析方法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逻辑很强的学科,该学科运用抽象分析方法,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来表达经济学原理。这些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微观与宏观分析、结构分析、静态与动态分析、实证与规范分析等。其运用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大多采用高等数学推导并辅之以图形说明,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三)数学化趋势明显
   《西方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由来已久,20世纪以来,这种结合几乎渗透在经济学的每一个领域中。以抽象的数学符号代替经济社会中各种不同的人,通过使用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去演绎人们的经济活动。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许多经济理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推导得来的。而且这种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数学知识一般且缺乏应用能力的学生来说,学习这些知识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定位
   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各类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等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理应定位于“职业素质培养”这一层面上。因此,要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做出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教学定位。
   (一)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掌握适用的基本知识
   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应该定位于“必需、够用”为度,按照适用的原则,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需求、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是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基础,没有运用基本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是无法学习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供求规律、均衡价格理论、边际递减规律、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等,它们是经过理论与实践验证了的,用于探索经济现象本身的客观规律。每个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逐步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精髓。
   (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理论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经济学思想,吸收其精华,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学和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他们能从经济问题的观察中总结出新的经济规律,但要养成观察习惯并学会观察,从而培养出观察能力。如学会观察某种商品价格的升降变动状况,了解企业怎样进行生产规模的确定,为什么不同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有不同的选择行为,等等。分析能力就是使学生能将经济学原理结合现实,分析、解决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为此,要有序地安排专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以后,要学会分析哪些商品是富有弹性的,那些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并会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有些商品可以采取降价策略销售,而有些则不可取。
   (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经济学素养
   一是通过教学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洞悉所生活的世界。消费是为了什么?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物价为什么会上涨?为什么有收入差距?这些正是学生经常遇见的经济学问题。二是通过教学与学习使学生更加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如理解为什么政府要干预某些商品的价格,为什么政府调节税率能干预经济,银行降息为什么能刺激经济发展,等等。三是通过教学与学习使学生更加理性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如何合理安排储蓄与消费?如何考虑各种因素巧于投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经济学教给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种种智慧,在面对多种可能的选择时,引导学生学会权衡利弊、果断作出正确选择。可见,学生从这门学科中所形成的经济学素养,对于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大有裨益。
   三、《西方经济学》在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虽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它的学科体系庞杂、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这就使得《西方经济学》高职教学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一)缺乏适合高职层次使用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是否得当,既关系到教师的授课,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于《西方经济学》这样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教材的选择更加重要。而目前《西方经济学》教材的使用定位不清,缺乏针对性。大部分教材没有体现《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实践应用,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联系实际生活的资料和案例较少,内容枯燥和与现实脱节;虽然部分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了内容的精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也存在内容不够充实、逻辑顺序欠清晰的不足,缺少对理论自身的评价和前沿理论的介绍,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二)教学内容选择缺乏专业针对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财经类专业。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西方经济学》本身是由众多经济学派中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的,学科理论体系庞大、派别多,具有广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已有基础和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没有制定符合专业要求的课程标准,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书本知识,使学生普遍感到《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深奥、理论抽象难学,造成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教学方式单一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然传统高校教学“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的模式正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但是,由于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的学时有限,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仍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在课堂讲解中,按照教材的章、节、目顺序平铺,照本宣科,以理论讲述为主。虽然中间也可能插入案例、热点经济新闻等内容的讨论,但课堂上主要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死记硬背,孤立机械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不能有效地思考所学过的经济学原理,更谈不上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经济学问题了。整个过程中没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采取相应对策,对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
   (一)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要符合高职教学的要求
   我国高职《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框架完整、内容充实、重点突出、实例丰富,让学生觉得经济学有用并富有吸引力的教材仍显欠缺。因此,在采用教材方面,教师不但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科书,而且还应为学生推荐有代表性的参考书、辅导材料和习题集,供学生自由选择。在组织教学时要把教材与辅助材料结合起来,根据高职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掌握“必需、够用”的《西方经济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所侧重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用教学大纲界定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开设“重点不一”的系列《西方经济学》课程。首先,统一界定基本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覆盖的,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以此保证各专业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要求。具体就微观经济学来说,应主要介绍价格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论等;就宏观经济学来说,应着重介绍一些常见的概念与知识,如GDP、消费与投资、利率、通胀与失业、经济周期等,便于学生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其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选择应有所侧重。如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经济政策的内容等等。只有采取差别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方可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恰当,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以往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采取“案例法”、“启发式”、“情景法”、“讨论法”、“模拟法”、“辩论法”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除了有形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强调无形的、灵活的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布置一些经济学的热门话题和真实案例,让学生课下查阅有关资料,开展一些微型社会调查,既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让他们学以致用,学会分析现实问题;在教学手段上,除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眼、耳等的多重刺激,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外,还应运用QQ群、MSN、博客、电子邮件等网络技术工具,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辅导。通过强化与学生的交流,促进教学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军,王瑞杰.经济学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2] 马小洪.《西方经济学》在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22).
  [3] 贺媛.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究 [J].市场论坛,2009,(12).
  [4] 金春.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0(2):50.
  [5] 张平,吴艳华.论国内外产业转移及其对我国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J].学习论坛,2008,(3).
  [6] 胡欣.高职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问题研究[J].大众商务,2009,(24).
  [7] 胡建明.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8] 胡朝举,高雪.高等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
  [9] 王鲁.高职高专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Discussion ab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western economic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LI Rui
  (Economy and trade college,Zhongshan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 The economics ar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offering a core of courses. But because the cours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e is a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aking many of the Western econom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now teaching effect is not an ideal situation. To this end,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Western economics, and on this basis to propos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re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责任编辑 柯 黎]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高职 西方经济学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