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科院7000mm超厚地震台混凝土浇筑技术】房顶混凝土浇筑多厚

  摘要 超厚(7000mm)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为避免混凝土产生有害结构裂缝,在原材料选用与配合比设计、混凝土供应与分层浇筑、混凝土内部温度检测与表面养护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超厚大体积混凝土 浇筑 裂缝 水化热 地震台
  一、工程概况
  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汽车电器测试车间位于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前珠路,由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本工程建筑面积15482m2,国家汽车电器测试内部由地震台基础坑和5个设备坑组成。建筑层数为局部地下一层,地上四层,钻孔灌注桩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20m。基础部位砼强度等级为C40。地震台位于车间北端,平面尺寸为35.5米Х19米,基础底标高为-7.05米,面标高为-0.003米,砼最大厚度为7.05米。中间有两段深的沟槽,并设预埋件,且安装精度非常高。除基础底筋及面筋外,为防止砼开裂,中间增加了四层防裂钢筋网片及竖向钢筋网片。
  二、工艺原理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会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等因素在混凝土内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三、施工准备
  编制地震台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确定流水分段划分、浇筑程序、原材料运输、混凝土配料、搅拌、输送、浇筑、捣固、温度测量、养护方法、设备移动、施工平面布置方案以及水电、施工设备机具故障时的应急措施等。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前与搅拌站进行沟通认真进行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材料使用,特别是水泥和外加剂的选择。
  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作用引起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升,主要处决于水泥用量及水泥的品种,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前提下,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
  细骨料: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必须控制在2.3以上,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
  粗骨料:目前泵送混凝土的碎石规格一般为5~25mm。根据试验,采用5~40mm石子比采用5~25mm石子,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5kg左右,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水泥用量减少20kg左右。
  外掺料: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为中空结构,因此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替代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提高抗裂性,以及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与可泵性有着良好的效果。
  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应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以减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四、施工流程
  根据地震台预埋及安装工艺要求,采取分三层共三次进行混凝土(C40P6)浇注工作,分别为:
  第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成至标高南侧为-5.580米,北侧为-4.970米标高,计1130立方米;
  第二层混凝土浇注完成至标高为-1.600米,计1860立方米;
  第三层混凝土浇注完成至标高为-0.003米,并原浆收光,磨机磨平,计930立方米。各层间浇注时间以钢筋绑扎完成、预埋件到位及钢筋隐蔽验收合格方可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1)采取“一次浇筑、一个坡度、薄层覆盖、循环推进、分层分三次到顶”的施工工艺。
  (2)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砼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砼坡脚处,确保下部砼的密实。为防止砼集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处砼,形成自然流淌的坡度,然后全面振捣。
  (3)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振动棒应做到“快插慢拨”,新旧砼接触面须插入先浇砼面内5~10cm,以消除冷缝,振动棒移动距离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0mm)。
  (4)砼初凝前先用刮尺赶平,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及第一次抹面,排除砼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生成的空隙,提高砼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增加密实度,提高抗裂性,减少塑性收缩变形。初凝后至终凝前再用铁碾子碾压表面数遍,使砼表面更密实,并用抹子进行二次抹面,闭合收缩裂缝。
  (5)浇筑时依据标高控制点,每隔1.0~1.5m拉线控制板面标高,振捣后用刮尺或木抹抹平。待砼收水后再拉线定标高,用刮尺或木抹进行二次抹平,确保平整度及标高。
  (6)因地震台比较特殊,高厚度、大体积、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为便于各层间结合紧密,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A、第一层砼面和第二层砼面均要求有毛糙面,不得收光。
  B、砼振捣完成,刮尺及木抹子收面好后随手用木枋按间隔500mm做出一个个凹坑,便于下层砼结合紧密。
  C、浇注时按每500mm高向前推进,不得一次浇注填充到位。
  D、下棒时应插入下层砼深度50mm以上,便于两层砼间结合牢固。
  五、施工要点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只是地震台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初步成功,如何防止浇筑后的混凝土养护期间发生裂缝,尤其是深层裂缝,是该部位混凝土施工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而对此问题影响较大的两项内容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测温降温和混凝土养护。
  1.信息化测温
  在施工期间,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测温控制,随时掌握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中,对混凝土的内表温度,顶面及底面温度,室外温度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养护措施作出相应调整,确保温控指标的要求。以此来指导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使养护更为科学有效,实行“信息化”施工。
  布点方案:根据工程项目的平面形状尺寸、厚度等不同情况,合理、经济地布设测温点,并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每一测温点均测量混凝土的中心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
  使用设备:应采用建筑施工用职能温度巡回控制系统,高精度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为0.2%。系统自动采样,屏幕显示全部点温度。在进行钢筋验收时,开始进行布点,用Φ14钢筋长度为浇筑层厚度+20cm,将温度传感器采用胶布固定在钢筋上的不同位置处,然后将钢筋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布点结束后,应检查传感器的完好性。
  注意事项:混凝土浇筑时,应提醒施工人员,避开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在混凝土振捣时,应距离传感器50cm以上,防止损坏传感器,对导线加以保护。同时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尤其注意阴雨天的监测。
  2.加强混凝土养护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做好混凝土的养护,适当延长拆模时间,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降温时采取保温保湿养护,能使混凝土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松弛效应,消减温度收缩应力,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由于超厚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复杂的、综合性的,因此以上控制的措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补充,互为联系,互相影响,施工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一种或数种措施同时使用,以确保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推荐访问:浇筑 混凝土 地震 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