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孩子心灵深处那根独特的琴弦] 心灵深处的回忆作文700

  接手新班级没几天,我就发现坐在角落里的任莎同学是个很特别的小姑娘:每堂课上,她总是用怯生生的目光望着老师,从来也不主动举手答题,当然了,也从不捣乱;下课了,她总是孤零零地坐在座位上,几乎很少见到她和同学打闹交谈;同学们背地里还叫她“傻瓜”。再翻翻上一年的成绩册,语文75分,数学39分,英语22分。除了语文,其他科目的成绩一塌糊涂。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因为成绩差而饱受老师同学的歧视而越发自卑的“学困生”!
  日子悄悄地流逝,任莎依旧这样沉默着,我心里却暗暗焦急:用什么办法才能叩开孩子的心扉,解开她的心结,让她和别的孩子一样拥有灿烂的笑脸呢?
  这一天的语文课上,我们要学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明朗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洁白的羊群、柔美的小丘……作家笔下草原的绮丽风光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到朗读环节了,孩子们的小手争先恐后举起来。我用目光扫视着全体同学,想确定朗读表演的人选,当看到最后一排时,我惊喜地发现,任莎的小手也高高地举着!
  这样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我毫不犹豫地点了她的名字。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除了声音有点小,她的朗读口齿清楚、停顿恰当,感情的把握都是那么准确恰当。同学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她,还有人悄声议论着,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也难怪,她上课从来不主动举手,平时又那么沉默寡言,大家几乎都遗忘了她的存在。
  随着由我带头的一阵热烈的掌声,任莎的脸红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也浮现在她的脸上。在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中,她悄悄地坐下了。我不失时机地插话了:同学们,任莎今天的表现好不好呀?你们可能认为她很笨,其实她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呀!我们千万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这以后,我留意着每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耐心地期待,适时的鼓励。课堂上任莎举手的次数渐渐多了,孩子那亮晶晶的眼神告诉我——我找到了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虽然学习上一时还没有太大的起色,但她的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能看到她和同学的交流了,课下能看到她和同学打闹嬉戏的身影了……
  也许就是这种表扬的魅力,也许就是这种信念的点燃,也许就是抓住了一次教育的契机,孩子的内在潜能被激活了,“丑小鸭”渐渐摆脱了自卑的阴影,孩子的天性在她身上终于闪现了。
  看到任莎的变化,我也在思考着我们的教学行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育的终极目标就在于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迫于教学成绩的压力,我们常常会漠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差生”:因为在他们身上过多的付出,往往并不能换来可喜的“收获”。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一个“差生”每天都生活在老师和同学的漠视、歧视中,会是怎样的滋味?一颗饱受冷落的心灵,长大后又会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背离了终极目标的教育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吗?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是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如果我们能及时予以肯定,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就能使他们产生欣慰,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对一个处在低谷中的孩子来说,教师的欣赏就是最大的爱,这样的爱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使陷入绝境的人看到一丝亮光,感受到一缕温暖,从而在心底升腾起生命的激情,获得前进的动力,看到光明的未来,走向成功的殿堂。我们相信,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这根琴弦,也许生命就能奏出最华彩的乐章。这样做,对教师仅仅是一小步,对“学困生”,也许就是他们世界的全部。
  (作者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鲜实验学校)

推荐访问:拨动 琴弦 那根 心灵深处